清朝的盛京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上清朝有在盛京定都过,那么盛京在哪里呢?盛京又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盛京简介
盛京是清朝(后金)在1625至1644年的首都,1644年-1912年的陪都。即今辽宁省沈阳市。
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在沈阳着手修建皇宫。沈阳迎来了历史性转折,从一个军事卫所,一跃成为盛京皇城,逐步发展为东北中心城市。
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盛京为留都。顺治十三年(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设奉天府,故沈阳又名“奉天”。
盛京的历史
7200年前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属地(侯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沈阳隶属辽东郡。
汉武帝时期在沈阳设立玄菟郡下设:“侯城”、高显、辽阳三县。
隋代开皇年间改称“沈州”。
唐代延用“沈州”
辽代,向沈州移民,并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
金代,仍沿用“沈洲”之名。
1296年元代重建方城,改沈洲为“沈阳路”,(是沈州辽阳两个地名的简称)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如今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1386年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1625年清太祖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
1644年清世祖福临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
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清朝前期的盛京城
如今中街的道路格局保留了原来盛京城的格局即“井”字格局,中街路、沈阳路与正阳街、朝阳街就是在原来贯穿城市的四条“井”字道路基础上扩建的。四条道路将故宫围在中间,与四条道路相对应的就是八个进出城的城门,即“八门对八街”。
城的东向,北为小东门(内治门),南为大东门(抚近门)。城的南向,西为小南门(天佑门),东为大南门(德盛门)。城的西向,北为小西门(外攘门),南为大西门(怀远门)。城的北向,西为小北门(地载门),东为大北门(福胜门)。
努尔哈赤进沈阳后,没有立即着手修建,而是向西进攻,仅在城内靠着镇边门内(即九门里)依照女真族建筑模式建设一个简单的“居住之宫”。后金对沈阳城墙的再次修建,是在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在原来城墙的基础上建设新城,将城墙加厚、加高、加固;将明朝的四门改为八门,八旗军各守一门,城市通道由明时的十字街变为井字街。
明朝原来最为牢固的北门在战争中毁坏最小,又因离努尔哈赤居住之所近,有幸在清时得以保留,成为第“九门”。此时老沈阳城内除故宫外,还有汗王宫、11座王府、六部衙门、庙宇等。
内城城墙位置即如今东、西、南、北顺城街。
毛南族火把节 除夕夜的欢庆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