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连城诀》作品鉴赏:人性之恶
《连城诀》的主题意图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极其相似,它不遗余力地揭露人性丑恶和物欲异化,是对世俗物欲和贪婪否定同时也是对人性和文化中正能量的一面的反向肯定。丁典为爱情自甘牢狱至死不渝,水岱为救爱女不惜身死雪山,狄云面对巨大宝藏无动于衷,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并未一味的沉迷于恶的深渊,而更多的是对它的否定和反抗,最终导向的不是沉沦,而是象征纯洁与美好的净土“雪谷”。
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文本中塑造得出彩的人物并非主人公狄云,而是几个坏人形象,尤其是花铁干,这个人物即使拿到严肃文学的人物长廊中也毫不逊色。
作者对这个人物显然极其重视,从名字设置上便可见一斑,名铁干,却冠以“花”姓,不无深意。花铁干是以一代大侠的形象出场的,且“一生行侠仗义,并没有做过什么奸恶之事”,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正面大侠在三位兄弟惨死之后,竟在已是不堪一击的血刀老祖心理战术之下屈服,以至跪地求饶,大献馅媚,甚至为求苟生大吃兄弟尸体,为掩盖丑行在灭口不成之后肆意污辱侄女水笙清名,简直卑鄙无耻,令人作呕,堪称小说中的惊人之笔。
好端端一代大侠,雪谷一战如何就迅速的走到反面变成大奸大恶之人,对此,文中也给出了相应解释:“今日一枪误杀义弟刘乘风,心神大受激荡,平生豪气霎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再受血刀僧大加折辱,数十年压制在心底的种种卑鄙龌龊念头,突然间都冒了出来,几个时辰之间,竟如变了一个人一般。”
金庸在此以极其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在正常秩序下被压抑和窝藏着的卑劣人性在特殊情况下骤然爆发的可能,花铁干性情的前后巨变不仅袒露出人性中所固有的弱点及其复杂性,同时也是对社会中普遍认可的文化道德一种质疑,这种在人身上业已形成的牢固的道德秩序不但不能有效地帮助花铁干度过难关,反而成了一种催促其自我毁弃的强大推力,不能不引人思考,这或许正是《连城诀》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