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的起源 曲水流觞怎么玩
曲水流觞的起源是怎样的?曲水流觞的玩法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简介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
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
“曲水流觞”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
曲水流觞的起源
一说西汉
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战国时,秦昭王循此古俗,于三月初三置酒河曲,忽有金人自东而出,向其献”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
后秦国称霸诸侯,便在此处立”曲水祠”。汉武帝承袭秦制,凿建周长六里、水流曲折的曲江池,供皇家贵戚流水曲觞之用。
隋改名芙蓉苑,唐复名曲江,并整修扩建,池面方圆达七里,亭台楼苑,鳞次相接,成为京都的一大风景区。唐人诗文中有许多曲水飞觞的描写,皆以此作为背景。
一说东汉
《续汉书·礼仪志》”是月上巳”刘昭注:”一说云,后汉有郭虞者,三月上巳产二女,二日中并不育,俗以为大忌,至此月日讳止家,皆于东流水上为祈禳自絜濯,谓之禊祠。引流行觞,遂成曲水。”
刘昭引述此传说后曾驳斥:”郭虞之说,良为虚诞。假有庶民旬内夭其二女,何是惊彼风俗,称为世忌乎?”
无独有偶,《宋书·礼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等书中,也有类似的故事,略谓东汉章帝时,平原人徐肇于三月初得了三胞胎女婴,至三月三日俱亡。一村人引以为怪,从此每逢此日,都相携去水边盥洗,”遂因水以滥觞,曲水之二意起于此”。
由此可见,类似的故事至少在东晋南朝时已流传甚广。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古人视三月初三为“恶日”,乃至将孪生女婴看作“不祥”的迷信观念,因之曲水流觞的本义则是祓除邪祟。
一说西晋
还有一说,列举西晋张协《禊赋》、潘尼《三日洛水作》诗,有”浮素卵以蔽水”、”素卵随流归”等描写。
南朝梁萧子范《三月赋》、庾肩吾《三日侍兰亭曲水宴》诗,有”浮绛枣于泱池”、”参差绛枣浮”等描写,认为两晋南北朝时的上巳节风俗。
除曲水流觞外,尚有浮卵、浮枣等风情,其中临水浮卵可能是最为古老的习俗,即把煮熟的鸡蛋放在河里任其飘浮,谁得之谁食;而浮枣和流觞皆由浮卵演变而来。
曲水流觞的玩法
”曲水流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祓楔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
觞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
这种游戏,自古有之,古“逸诗”云:“羽觞随波泛”。汉也有“引流引觞,递成曲水”之说。后来逐渐成为上已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王羲之这次兰亭聚会,虽也举行修禊祭祀仪式,但主要进行了“曲水流觞”活动,突出了咏诗论文,饮酒赏景,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绍兴,“曲水流觞”这种饮酒咏诗的雅俗历经千年,却一直盛传不衰。
“曲水流觞”这项活动在后期是一些文人们的活动。其实就是在院子里挖一条小河,然后让仆人在河的上游将酒杯漂浮在河面上,当酒杯漂到哪位的面前时,那位就要去做一首诗。如果做不出的话就要去喝酒。
以上关于曲水流觞介绍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标签或通过历史文化栏目查看。
白色月光豆瓣评分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