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雍正篡位都有哪些传说
关于雍正篡位的传说,有五种之多。
一是“雍正改诏说”。这种说法流传最广。话说康熙本来是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禵的,可雍正却暗中把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字,这样诏书就成了“传位于四子”。雍正继位后,为了扫除障碍,将一母同胞的弟弟允禵调回北京关押起来,太后想见见这个小儿子,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柱而死。
二是“雍正投毒说”。康熙病重时,雍正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喝了就归天了。而后雍正假传圣旨,登基当了皇帝。
三是“隆科多改诏说”。康熙病重时发谕旨叫远在西宁的允禵紧急回京,要传位给他。可是遗诏被当时的步军统领隆科多扣压下来。等到康熙驾崩,隆科多假传圣旨立了四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
四是“隆科多改诏说”的另一版本。康熙刚咽气,隆科多赶紧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密藏在那里的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
五是“年羹尧改诏说”。年羹尧在康熙时期任川陕总督,传说他与雍正的母亲私通,生下雍正。为了自己的儿子,年羹尧设法改了诏书。
雍正是否篡位这个问题,不但民间传得神乎其神,清史学者和档案学者也一直在研究争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们否定了上述民间传说的真实性。
首先,“传位十四子”被改成“传位于四子”不可能。其一,康熙诏书中汉文的“于”字是繁体字“於”,同时还有满文,想改诏书并非将“十”改成“于”那么简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有康熙的遗诏,上面写的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从遗诏看,所谓改成“传位于四皇子”之说是完全不存在。其二,清朝的文书中,在提到太子、皇子时,均写作“皇太子”、“皇某某子”,从未写成“太子”“某某子”。康熙一生注重文墨,在立储这一头等大事上,竟漏写“皇”字,将“於”写成别字“于”,岂不是天大笑话。
雍正进参汤下毒说也站不住脚。康熙对医道颇有研究,认为人参“害人而人不知”,多次表示反对喝参汤。所以雍正要做手脚也不会用进参汤这一招。再说,皇帝进膳历来防范极严,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不会让人轻易下毒。康熙晚年身体一直不好,“手颤头摇,须发皆白”,死前御医有其病亡的详细记载。说雍正弑君,无证据可言。
隆科多偷改诏书同样不符合历史,因为将传位谕旨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的制度,是从雍正才开始的。
雍正是年羹尧私生子之说更是无稽之谈,雍正比年羹尧还大!
学者间的争论
民间传说虽然站不住脚,但学者们通过研究,还是得出两种结论,一种认为雍正是篡位,另一种则认为雍正是正常继位。
篡位派的说法
20世纪30年代,史学家孟森在《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中认为,康熙本拟传位十四子允禵,雍正伪造遗诏夺得皇位。这是雍正继位问题由民间传说成为学术课题的重要标志。随后多位学者发文支持并发展了孟森的说法。
篡位派学者认为,在康熙病危昏迷时,雍正在步军统领隆科多的帮助下伪造遗诏,变相软禁其他皇子,并且编造了七位皇子和隆科多听到康熙口传遗诏的重要情节,乘机篡位。
这派学者提出了如下理由:
第一,康熙临终前是否曾召见皇子和隆科多,并口授传位遗旨,是雍正继位是否合法的关键。但是,雍正继位之初对这一关键问题一直没有明确表述,直到敌对势力被打压后才抛出此说,所以很可能是编造的。还有学者称,在清宫秘档中发现了两份内容不同的康熙遗诏,其中一份是满汉文,另一份则只有汉文,可见雍正公布的遗诏很可能是假的。
第二,康熙晚年最喜欢允禵,让他去西北打仗是为了让他树立威信,可见康熙有意传位于允禵。
第三,雍正在年龄上也处于劣势。雍正继位时已四十五岁,比允禵大十岁,学者们认为康熙不可能选一位年龄过大的皇子接班。
另有一种说法称,康熙因为非常喜欢雍正的儿子弘历(即乾隆),所以将皇位传给雍正,以便弘历能接班。有学者认为此说过于牵强,从档案记载看,康熙对皇孙们都非常喜爱,而且对废太子允礽的儿子和允禵的儿子的喜爱更突出一些。
篡位派的学者们还推论:正因为雍正心里有鬼,才没有遵循“子随父葬”的习俗,葬在康熙陵所在的清东陵,而是另选了清西陵。当然这一推论是错误的,后文将详细分析。
合法继位论者的说法
与篡位论者不同,合法继位派学者认为,康熙确实在临终前召见了七位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皇子和隆科多等人,并且下达了传位给皇四子的遗命。这之前已经有迹象表明康熙有意传位于雍正。
从记录皇帝日常生活的《起居注》等档案中可以看到,康熙曾对大臣们说,要找一个“坚固可托之人”,可见康熙对谁继位早已心中有数。而众皇子中,雍正性格坚毅,治理国家的能力有目共睹,应是重要人选。
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谕令雍正清查京通各仓,并明确表示,若派其他人不一定能办成。康熙曾多次说雍正“诚孝”,说明他对这位皇子的人品也十分嘉许。
康熙病危时派雍正代他祭天,而祭天一般都是由皇帝亲自祭祀,这就有了特殊意味。康熙在召见几个皇子时,下旨让正在天坛祭天的雍正赶回康熙寝宫,显然是要把皇位交给他。再说,雍正对外宣称康熙召见皇子们的事时,这些皇子都在世,如果此事造假,总会露出蛛丝马迹,可至今没有发现这方面的档案材料。
为什么说康熙最后没有选中皇十四子呢?这也是有原因的。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让十四子允禵到西北指挥对准噶尔的战斗,就算这是有意让他建功立业。可是,康熙六十年,立下战功的允禵被召回北京述职后,第二年又被已经体弱多病的康熙派回前线,显然,康熙没打算把皇位传给允禵。雍正继位后,将允禵召回北京软禁起来,这只是雍正认为允禵对皇权有威胁而采取的措施,不能据此说雍正就是篡位。
雍正沾了儿子的光,这话也有些来历。
康熙第一次见到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弘历时,见年仅十二岁的弘历天资聪颖、品貌端正,顿生好感,当时即令弘历搬到皇宫中,并亲自指导他读书。康熙到围场打猎或批阅奏章,都要弘历在一旁侍奉,俨然当作未来的继承人来培养。清东陵乾隆陵前的《裕陵神功圣德碑》可以为此说作个旁证。此碑记述了乾隆一生的丰功伟绩,也明确表述了康熙默定乾隆为继其皇位的第三代皇帝。这是最早明确表述康熙默定乾隆继帝位的官方说法,也间接说明雍正是正常继位。
拔帜易帜的成语典故
杜牧的故事:藏书之家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