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诗歌思想内容黄遵宪是怎样一个人?
黄遵宪简介:黄遵宪诗歌思想内容有哪些?黄遵宪是怎样一个人?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黄遵宪简介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
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黄遵宪诗歌思想内容
一、诗作思想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由客家商民而上升到官宦的家庭带有的平民气息和现实精神影响着黄遵宪,他从中年以后又亲身经历了戊戌前后一系列的政治风浪,这在他心中掀起了轩然巨波。
所有这些,为他提供了创作新意境、新风格、表现新事物的“新派诗”的很好的生活基础和思想感情基础。他忠实地表现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先进的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痛苦矛盾、理想追求,忠实记录了中国在那个历史新阶段的许多震撼人心的事件,构成他的诗作的新内容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题材新颖、主题新颖。
表现了新时代的生活,新时代的要求,新时代的文化风貌、政治风云,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渗透着现实主义精神,贯穿着反帝爱国图新的精神。
黄遵宪的诗歌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同时也带有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努力要使我国古典诗歌的旧传统、旧风格与新时代、新内容所要求的新意境、新风格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
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特别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学术文化和旧礼教的批判精神。
还利用诗歌直接为改良主义运动服务,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宣传外国的科学文明。他的创作基本上实践了他的理论,取得了成功,以其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在近代诗坛大放异彩。
二、主题题材
黄遵宪早年即经历动乱,关心现实,主张通今达交以“救时弊”(《感怀》其一)。从1877年(光绪三年)到1894年(光绪二十年),他以外交官身份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
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考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他明确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自注)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激荡下,开始诗歌创作的新探索。
他深感古典诗歌“自古至今,而其变极尽矣”,再继为难。但他深信“诗固无古今也”,“苟能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而笔之于诗,何必古人?我自有我之诗者在矣”(《与朗山论诗书》)。
他沿着这条道路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突破古诗的传统天地,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成为“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
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人境庐诗草自序》),广泛反映了诗人经历的时代,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是一块标志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最后阶段转向革新时期的里程碑。
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在反帝方面,从抵抗英法联军到庚子事变,他的诗都有鲜明反映。
特别是关于中日战争,他写下的《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系列诗作,反帝卫国思想尤为突出。诗人在这类主题的作品里颂扬抗战,抨击投降,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深挚的忧国焦思。
其中不少篇章,规模宏伟,形象生动,表现出诗歌大家的气魄和功力。如《冯将军歌》中写道:“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将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冯子材鸷猛无前的英雄形象和冯军排山倒海的气势,活现于纸上。
黄遵宪早在《感怀》、《杂感》、《日本杂事诗》等作品中即批判陈腐事物,赞赏派遣留学生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新事物。后来他更以饱满的热情讴歌变法维新,期望能通过变革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黄人捧日撑空起,要放光明照大千。”(《赠梁任父同年》)
戊戌政变发生,他作《感事》、《仰天》等诗痛惜新政夭折,忧虞国家前途,百感交集,情思深挚:“忍言赤县神州祸,更觉黄人捧日难”(《感事》其八)。但他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说:
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后二十年言定验,手书心史井函中。这种坚信变旧趋新的历史潮流不可遏抑的精神,贯穿在他的诗作中。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黄遵宪的诗歌,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拓宽了题材和反映生活的领域,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
他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吟咏在出现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已知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条件下,离别的新况味,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诗人将新学理融入诗意内涵以表现同种一家等人生理想和事物变化转换之理,一新诗境,别饶兴味。诗人在这首诗里说“足遍五洲多异想”,他从一个封建国家踏进资本主义世界,事事物物都触动他的诗心歌绪,把古人不曾接触的海外世界反映到中国诗歌中来。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以流美豪宕的笔墨,勾勒出太平洋上夜航独有的情境。至如各国奇异的风光,如日本的樱花(《樱花歌》),伦敦的大雾(《伦敦大雾行》),巴黎的铁塔(《登巴黎铁塔》),锡兰岛的卧佛(《锡兰岛卧佛》)等,无不收摄在诗人的笔下。
海外诗篇也涉及外国民俗与时事政治。《日本杂事诗》从多方面反映了日本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纪事》诗富有风趣地描写了美国总统大选时,共和、民主两党千方百计宣传自己、激烈争夺选民的情景。
三、艺术特点
黄遵宪说“风雅不亡由善作,光丰之后益矜奇”(《酬曾重伯编修》其二),他深知诗歌的生命在于变化与创造。他的诗就是在广泛吸取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本着“善作”的精神,沿着“矜奇”的趋势,推陈出新,加以创造,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
首先,他的诗虽然常有一种前瞻追求的浪漫豪情,但更主要的方面是真切的写实。他有不少鸿篇巨制,篇幅都超越古人,往往自成某一方面小史,如《番客篇》近于华侨南洋开发史,《逐客篇》堪称赴美华工血泪史,《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不啻作者的家族史与童年生活史。
他善于以细致的笔墨叙事、状物、写景,铺排场面,勾画人物,既内容丰富,又形象生动。如《渡辽将军歌》形象鲜明地刻画出吴大这个人物。
吴本是湖南巡抚,喜好金石,中日战争爆发,恰好购得一枚汉印,印文为“渡辽将军”,自以为是封侯之兆,遂请缨出师。
开篇写其出征的盛气:“闻鸡夜半投袂起,檄告东人我来矣。此行领取万户侯,岂谓区区不余畀!”豪气冲天。
黄遵宪是怎样一个人?
黄遵宪一生大部分时间活动于中国的政治舞台,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活动家和一位推动变法维新的干将,然而黄遵宪一生最大的成就,则在于他的诗歌在中国近代诗歌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黄遵宪的诗歌主张与他政治上的维新改革观点一致。他思想一开始就代表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要打开一条出路,为新事物的发展鸣锣开道,表现新思想、新内容,就要改革旧形式。
所以,作为政治改良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诗歌改良运动,其倡导者虽为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人,但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 “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黄遵宪。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评曰:“要之公度(黄遵宪字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公论不容诬也。”
香港“黄学”专家怡然先生接受专访时曾慷慨陈词地说:“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就开放意识而言,如果说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话,那么黄遵宪是真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了!多年来黄遵宪的历史地位被不少人局限性地理解了,后人往往从文学或诗界革命的领域去理解他,而忽视其作为爱国者、思想家、变法维新者、政治家的本来面目,对黄遵宪历史地位全面深刻认识,是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出现的。”
《狗十三》剧情故事评价及上映时间
泰王为什么穿小背心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