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是怎么消失的是被烧掉的吗
元上都是怎么消失的
元上都的主要职能是供元朝皇帝前来避暑,每年春分元帝即从大都前往此地,秋分时返回大都。此外。新征集的蒙古军队也有因不奈酷暑而暂住上都的记载。由于上都周围全是草原和牧区,其粮食与物资完全依赖内地供给,又无水路可通,交通不便,因此一直制约着上都的发展。
忽必烈在至元初年曾经用免除赋税、减轻商税的办法鼓励臣民和商人移居上都,但最终因粮食供应不便而在至元三十年(1293年)将城中部分工匠迁回大都。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红巾军在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率领下攻入上都城,焚毁宫阙。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二十八日,明朝军队逼近大都,元顺帝率后妃、臣僚等北走,八月十五日到达上都。次年六月十七日,明军攻克上都,顺帝逃往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南古城)。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上都路为开平府。洪武四年(1371年)改设开平卫,隶北平都司。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设开平卫指挥使司,下设五个千户所,屯田驻防。明成祖朱棣多次率领明军出塞,常到开平屯驻。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将开平卫撤至独石口(今河北省沽源县南独石口),元上都城址遂被废弃。
元上都遗址在哪里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
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形成了以宫殿遗址为中心,分层、放射状分布,即有土木为主的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蒙古包式建筑的总体规划形式,体现出一个高度繁荣的草原都城的宏大气派,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的产物,是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融合的杰出典范。
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宣布,将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元上都的历史发展情况
据史料记载,最早进入滦河上游的是山戎和东胡人。
公元三世纪,东胡后分为两支–鲜卑与乌桓,元上都所在地便是乌桓族的世居地。
公元四世纪之后,拓拔鲜卑兴起,建立北魏王朝,元上都所在地是北魏的塞外牧地。
公元十世纪,辽王朝、金王朝,均以这里为优良的狩猎、游幸之地。
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金世宗完颜雍将此命名为金莲川,为“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骑兵南下征金,占领了滦河上游的桓州,金莲川演变为成吉思汗的避暑地。
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成吉思汗以桓州凉陉为其“夏宫”。成吉思汗分封众将时,元上都地区是木华黎家族的世袭领地。
南宋嘉定四十九年-宝祐五年(1256~1258年),忽必烈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命名为开平。忽必烈即位建元中统后,开平府不断得到增修扩建。
元朝中统四年(1263年)升为都城,定名上都。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上都城和大都城成为元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都城,经历十一帝,108年。一直到元朝末年,上都始终是元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初,明朝廷建立了开平卫,宣德时南徙独石,此城被废弃,此后长期无人居住便成为一片废墟。
高温天气喝什么茶好
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