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战争中毒气弹的历史
什么是毒气弹
毒气弹是装填着毒剂和毒气的弹药,是一种近现代战争中,战场上才出现的一种大规模杀伤性生化武器,起源于英布战争中,英军使用列底炮弹。
毒气弹的类型
催嚏性毒气弹、催泪性毒气弹、靡烂性毒气弹、窒息性毒气弹、
神经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同、窒息性毒剂。
毒气弹的特征
1、催嚏性毒气弹:外观是淡绿色固体,能麻痹血液中的氧气吸收功能,使人打喷嚏,流泪,在短时间内致死。
2、催泪性毒气弹:外观是淡黄色固体,有强烈刺激性,使人流泪、咳嗽、头痛,重者痉挛、胸痛、呼吸困难后致死。
3、靡烂性毒气弹:外观是褐色液体,沾到皮肤上,两三个小时内剧痛出现水泡;通过呼吸道使人内脏全部发生功能障碍而死。
4、窒息性毒气弹:外观是淡褐色液体,沸点低,比重轻,能在短期内在空气中扩散,使人窒息而死。
5、神经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一种毒剂,其成分又可以分为沙林、梭曼、VX等。
6、全身中毒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细胞功能的氰类毒剂,它分氢氰酸和氯化氰两种。中毒症状是全身脱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可在15秒内死亡。
7、失能性毒剂:其成分是BZ。它可使人思维障碍、躯体功能失调、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神志昏迷、行走不便,但不会致人死亡。
8、窒息性毒剂:分光气(二氯化碳酰)和双光两种,主要伤害人体的肺部,造成肺水肿和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化学刺激剂主要成分有本氯乙酮、亚当氏气、CS和CR等,对人体的破坏作用是刺激眼睛、上呼吸道以及皮肤。
毒气弹的应用
1.投掷毒气弹(小型手雷或者其他小型武器,靠人力投掷)
2.发射毒气筒(大、中型毒气弹,靠掷弹筒发射)
3.炮兵用毒气弹(更大型的毒气弹,靠野战炮发射)
4.精确制导导弹(现代战争手段,依靠导弹携带生化弹头精确打击目标)
毒气弹使用历史
历史上大规模使用毒气武器,是在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首先使用榴弹炮发射毒气炮弹,当时使用的是催泪瓦斯乙基溴,后来因为材料稀少改为了氯丙酮。
1915年1月31日,德国在凡尔登战役中首次大量使用了催泪毒气弹(数千枚毒气弹被发射到法军阵地),但由于当地的天气,并未产生预期影响。
1915年光气与氯气的混合化学武器在实战中被英军使用。
1917年芥子气被引入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冲突中二战中,违反海牙国际公约,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只有日本,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先后在中国14个省市,77个县区,使用化学武器1731次,另外在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防毒处的记录中记载日军使用毒气伤害了36968人(其中2086人死亡)日军毒气战在中国军队(国民政府军)中造成的死亡率平均每年为8.5%最高年份达到28.6%(1937)。
日军进行毒气战的次数是1937年9次,1938年105次,1939年455次,1940年259次,1941年231次,1942年76次,1943年137次,1944年38次,1945年2次,总计1312次(1945年的数据不完全统计)。1945年5月8日在豆腐屯(音译)战斗中日军进行了在中国的最后一次的毒气战。当然上述这些资料并没有反映出日军在中国共产党控制区进行毒气战的实情。
现代战争中,没有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范例,只在小规模地区冲突和镇暴中有催泪弹等武器使用的事件。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历史上真正的宫本武藏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