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谥号年号分别指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商,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庙号的特点是皇帝死后才有,皇帝死后要进太庙,或家庙,奉先殿。庙里放一个木牌位来祭祀他,因而要给他一个称号,即庙号。历代庙号并无严格规定,也并非每位皇帝一定享有庙号,比如唐朝女皇武则天就没有庙号。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通常也选择具有美好意义的字,例如太、世、高、神、圣、仁、睿、明、章等等。从唐朝以后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如果王朝帝系发生变化,则其庙号为“世祖”或“世宗”。《礼记》有曰:“祖有功,宗有德。”
谥号就是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即皇帝死了之后要给他一个评价,给他一个称号,叫做谥号。文人可以有谥号,但不能有庙号。谥法中,常选择特定涵义之字以表死者之善恶。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
年号则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
上一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庆
下一篇
雨水时节有什么民俗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