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国父
名文,字载之(乃自取“文以载道”之义),谱名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幼名帝象,后化名为中山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也是中华民国建国元勋,死后并在1940年被国民政府奉为国父。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现改名中山市)。1878年,孙中山少年时受长兄的接济赴夏威夷工作。后在当地英国圣公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
1881年,孙中山以全级英文文法第二名成绩毕业,进入中学继续学业。1883年年中被兄长送回家乡,后世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1892年7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罗便臣亲自颁奖,间接奠下日后以香港作为革命大后方的方便之门。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1923年他回到广州。同年12月29日孙中山接受列宁和中国共产党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重组中国国民党。次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1月应邀北上,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1929年6月1日奉安于南京中山陵。
孙中山一生为国操劳,被全球中国人尊为国父,并且是唯一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他为推翻满清,振兴中华所做的努力赢得了举世的推崇。
不过也有部分史学家认为孙中山为建立民国所做出的努力并不足以被尊为国父。亦有人根据近年发表的史料,质疑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
尊称孙中山为“国父”,始于1940年3月21日国民党中常委的决议。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同年5月18日至25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届三中全会。会上通过决议,表示今后“除全体党员正式投票选举代表而投票选举之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责外,不能更有总理”,所以,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民党都没有从组织制度上规定其党的领袖及其名称。直到1938年春天,才在武昌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实行领袖制,领袖的名称为“总裁”,其职责是“代行总理之职权”。蒋介石当时当选为总裁,汪精卫当选为副总裁。“总理”这一名称一直为孙中山所独有。
为了表示对孙中山的敬仰与爱戴,1940年3月21日,因孙中山“倡导革命,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国民党中常委会议一致决议尊称孙中山为“国父”。这就是孙中山“国父”称谓最初的由来。
1941年,南京的汪精卫伪中央政治委员会也通过了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的议案,并且制定了致敬的办法。办法规定:“各级政府、各合法政党及人民团体、机构均应在礼堂或集会场所正中,于国旗交叉下永远悬挂中华民国国父遗像,并附挂国父遗嘱”;正式集会开会时,应向遗像行礼三鞠躬,并恭请遗嘱等。1942年,汪精卫还下令将中山陵园管理机构命名为“国父陵寝管理委员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名称改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对于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分析,主要是认为孙中山确系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
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当时于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举行公祭时,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横额(阔丈余,高四、五尺),当中大书“国父”二字,他的唁电挽幛,均称“国父”,这是孙中山在公开场合被尊称为“国父”之始。
抗日战争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常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但是各地党政机关、民众团体在不同的场合无所适从,不知究竟是称孙中山先生为总理或是国父?国民政府又发布明令,规定在政府机关、民众团体应一律改称国父,在国民党党内称国父或总理均可,民间已印就之图书文字,不必强令改易。自此之后,孙中山即在中国历史上确立了其“国父”的地位。
汪精卫于南京建立的亲日政权也尊崇孙中山,并作出了一系列规定。1941年5月29日,在汪政府的中央政治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的,由陈公博提出的“手创中华民国之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应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议案,即属一例,同时规定有关“公牍、教科书籍、报纸、刊物及一切文字称述总理或孙先生时,均应改称国父”。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虽然很少使用“国父”的称谓,但人们对孙中山的尊敬还是一以贯之的。
世界人权日简介设立宗旨及活动内容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