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简介:管仲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管仲如何辅佐齐桓公称霸的?
管仲简介管仲改革的内容有哪些管仲如何辅佐齐桓公称霸的,下面就来介绍管仲的故事、管仲改革的内容以及管仲是如何辅佐齐桓公称霸的:
管仲简介: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齐桓公时任国相。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他辅佐齐桓公,对内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施行一系列改革;对外采用“尊王攘夷”的方针,最终使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管仲从小家境贫寒,但志向远大。他刻苦攻读,博通文史。管仲年轻时,常和鲍叔牙交往,日久成为知己。鲍叔牙很赏识管仲的才干,在一些事情上,对管仲非常包容。最初,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过生意。分取利润时,管仲往往多拿一些。鲍叔牙对此并不计较,依旧对他很好,也没有什么怨言。鲍叔牙宽厚地认为,管仲不是贪图小财,而是因为家中贫困。
管仲和鲍叔牙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那时,齐襄公有两个弟弟,大的称为公子纠,小的称为公子小白。于是,管仲和鲍叔牙决定弃商从政,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管仲的故事:
由于齐襄公荒淫无耻、滥杀无辜,国内怨声载道。管鲍二人担心二公子受到迫害,于是决定和二公子出奔到其他国家避难。公子纠因母亲是鲁国人,于是便和管仲还有召忽前往鲁国。公子小白便和鲍叔牙逃向离齐国很近的莒国。不久,齐国就发生内乱。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联合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杀死襄公自立为君。不久,被民众杀死。于是齐国出现了国无君主的局面。
齐国大夫高傒平素与公子小白关系密切,就派人前往莒国迎小白回国为君。鲁庄公则想立公子纠为齐君,他得到消息后,立即派管仲率领一部分兵马去拦截公子小白,以消灭公子纠的竞争对手。
管仲带着三十辆兵车,日夜兼程,赶到了莒国通往齐国的必经之路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在那里埋伏守候。当公子小白的车队一出现,管仲立即拦住他们进行袭击。在战斗过程中,管仲对准小白射了一箭,正好射中了小白的铜衣带钩。机智的小白一见出现了袭击的队伍,知道情况不妙,他便假装被射死了。
管仲见公子小白已被射死,便赶快派人报告鲁庄公小白已死。这一来,护送公子纠的队伍放了心,也就放慢了行路的速度,一直走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候,公子小白早已赶到了齐国,被高傒等主要大臣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原来小白以假死来迷惑管仲,同时自己藏在密闭的温车中,以最快的速度奔回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旧临淄)。
齐桓公于是发兵阻挡护送公子纠的鲁军。鲁庄公不肯善罢甘休,两军在乾时(今山东省淄博西面)混战了一场,鲁军大败,回鲁国的后路也被齐军截断,鲁庄公只得弃车逃跑。于是,齐桓公写信派人送给鲁国说:“公子纠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动手杀他,请鲁国将他杀掉。管仲、召忽是我的仇人,我非要抓到他们剁成肉酱不可。如你们不照此办理,我将对鲁国采取军事行动。”
鲁国谋士施伯见管仲不自杀,便劝告鲁庄公说:“管仲很有才能,齐国要得到管仲,看来并不是要杀他,而是要重用他。管仲一旦被齐重用,齐必国富兵强,成为鲁国祸患,不如杀了他,把尸首交给齐国。”鲁庄公怕得罪齐国,于是杀死公子纠,逼召忽自杀,让人把管仲押在囚车里带回齐国。
齐桓公的这封信里,有真话,也有假话。要求鲁国杀掉公子纠是真话,说要把管仲和召忽剁成肉酱则是假话。其真正的目的是希望鲁国把管仲活着送到齐国,以便任他为政。其实当初齐桓公即位之时派兵攻打鲁国,本来是想杀死管仲以报一箭之仇的。
后来鲍叔牙诚恳地对齐桓公说:“我非常荣幸能做您的臣子,今后我无法帮助您再提高尊贵的地位了。您要治理齐国,有高傒和我就够了;但您如果想称霸天下,却非得有管仲不可。管仲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强大起来,所以您不能失去这个人才。”齐桓公听从了鲍子牙的意见,这才给鲁国写了信。而管仲心里也明白鲍叔牙肯定会推荐自己,所以他才没有像召忽那样自杀。
管仲到达齐国后,鲍叔牙到城外去迎接他,解除了他的镣铐,让他洗了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去谒见齐桓公。齐桓公对管仲厚礼相待,任命他为相,位在鲍叔牙之上。
管仲在齐国为相后,尽心竭力辅佐齐桓公。不过,桓公对管仲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言听计从的。当桓公得知鲁国加紧练兵造戈,准备攻打齐国时,便想先发制人进攻鲁国,管仲劝阻说:“国家尚未安定,不能发兵攻鲁。”桓公不听,结果被鲁国的曹刿在长勺打得大败。齐桓公从此更恨鲁国,又派人去宋国借兵。宋闵公派了南宫万长率兵助齐攻鲁。不料齐军再次大败,南宫做了鲁国的俘虏。军事上的连续失利,使桓公认识到管仲预见的高明,从此增强了对管仲的信赖,每遇到重大问题时都虚心向管仲请教。
管仲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管仲针对齐国国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经济上,管仲打破了井田制的限制,实行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的实物税制,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齐国农业的发展。管仲又利用齐国靠海盛产渔盐的有利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渔盐业,并鼓励人民进行贸易活动。还实行国家铸造货币调剂物价贵贱。根据丰歉年份和各地物产的不同设立“轻重九府”,加强对货物的调控。管仲所采取的这些措施既适应了各地的需要,也大大增加了国库的收入。
在军事上,管仲实行“作内政以寄军令”的方针,实行兵民合一、劳武结合,把行政组织和军事编制统一起来,做到平时是民政组织,战时是战斗单位。全国每三万户人家出三万人组成三军。齐桓公亲率一军,国氏和高氏两个大臣各领一军。这样既扩大了兵源,同时让同住一村的人编在一起,他们互相了解,关系密切,患难与共,军队的战斗力也得到提高。
为了加强国君的权力,管仲建议齐桓公掌握住生、杀、富、贵、贫、贱这“六柄”(六大权力),实行“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即赏功罚罪)的政策。
通过这些改革,齐国很快成为诸侯中经济最发达、国力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为齐桓公的争霸创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公元前679年春,齐桓公仗着雄厚的实力,邀鲁、宋、卫、陈、蔡、郑在卫国的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会盟,自己主盟为诸侯长,这也是他称霸的开始。
在对外政策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的方针。而齐桓公的称霸也一直是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因为在当时如公开夺取天子的权力,会招致诸侯们的联合反对,而“尊王(周天子)”则可从道义上得到诸侯国的支持;“攘夷”,一方面是致力抵御严重威胁中原各国安全的北方少数部族山戎和狄人,另一方面暗中遏止从江汉极力向北扩张的楚国(楚国非西周初年分封之国,当时被视为蛮夷之邦),这是中原诸国的共同心愿。
管仲是如何辅佐齐桓公称霸的: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曾多次发兵“攘夷”,主要是帮助小国打退戎、狄的入侵。如公元前664年(周惠王十三年)帮助燕国击退山戎入侵,一直打到孤竹(今河北卢龙南)才回兵;公元前661~660年组织诸侯几次救助被戎、狄侵扰的邢国和卫国,并帮助两国修建新都;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宋、陈、卫、郑、许、曹、鲁等八国军队打败靠近楚国的蔡国;接着以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祭祀的包茅和周昭王被淹死于汉水为理由,进军楚国。最后迫使楚国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与之结盟修好,挡住了楚国北进的势头,楚国接着也派使臣向周王进贡包茅,表示尊王。
齐桓公北阻戎、狄,南遏楚国获得成功后,得悉周惠王想废太子郑,另立太子,便出面力保太子郑的地位,反对周惠王废长立幼。他在从召陵回来的第二年(前655),又以拜见太子为名,邀集诸侯在首止(今河南睢县东南)集会,周惠王只好让太子郑去首止同诸侯见面,等于公开肯定太子郑的地位。
公元前652年(周惠王二十五年),周惠王死,齐桓公在洮(今山东鄄城西南)召集八国诸侯相会,拥立太子郑为王,这就是周襄王。襄王感激桓公,准备派人送给祭肉、弓箭和车子。齐桓公乘机以招待周王使者为名,在公元前651年,于葵丘(今河南兰考)会盟诸侯。
周襄王便派宰孔为代表参加,并特许齐桓公不要下拜谢恩。齐桓公本想答应,但管仲说:“不可。”齐桓公这才下拜接受周襄王的赐物。管仲之所以这样,就是想让齐桓公给人以处处维护周天子的印象。
“葵丘之盟”进一步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就这样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春秋初期不可一世的中原霸主。
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管仲病重,他看到已届古稀之年的桓公骄横专断,好色,喜欢阿谀奉承,六个儿子都想继位,一批佞人受到宠信,很担心国家将发生大乱。为此,他劝齐桓公务必确立公子昭为太子,并疏远奸佞小人。
当齐桓公向他问起易牙、竖刀、开方等人可否为相时,管仲指出竖刀自宫来伺候国君、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煮给国君吃、开方背弃喜爱自己的父亲来讨好国君,都是不合人情的,他们决不会爱别人,不会忠于齐桓公,对这些人决不能任用。但齐桓公听不进管仲的这些逆耳忠言。管仲去世后,桓公就重用这三人,至此齐国政局也就更趋混乱了。
古人也有食品安全问题吗?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