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生平简介邓艾的故事如何评价邓艾?
邓艾生平简介:邓艾的故事有哪些?邓艾的结局如何?如何评价邓艾?本文就这些问题将逐步阐述:
邓艾生平简介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邓艾在生活中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在作战中又能身先士卒,种田时手执耒耜,阴平道上,他以毡自裹,推转而下。正因为他能处处作出表率,部队才上下相感,莫不尽力,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但邓艾虽善于作战,却不善自保。
邓艾的故事
一、献策屯淮 出谋制羌
邓艾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随母亲流浪到汝南,靠给人家放牧小牛为生。
十二岁时,邓艾在颍川,读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中“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两句话,欣然向慕,于是自己命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与他名字相同者,遂改今名。
邓艾曾任都尉学士,但因为口吃,不能作干员,只任稻田守丛草吏。同郡长者见他家境贫苦,经常资助他,而邓艾却并不表示感谢。
邓艾喜欢军事,一见到高山大川,他总是指指点点,说何处可以屯兵,何处可以行军。当时人都嘲笑他大而无当。
后来,邓艾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有机会见到了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觉得他很不一般,征召他为掾,后升任尚书郎。
当时,国家要广拓土地、储备粮谷,为消灭敌国作准备,委派邓艾巡行陈、项以东直至寿春一带。经过考察,邓艾认为,该地区土地虽好,但由于水源缺乏,因而无法发挥优长。应当开凿河渠,引水灌溉。这样,既可以大量积蓄军粮,又可以开通水运,于是,便著《济河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邓艾还认为:“当年打败黄巾,设置屯田,在许都积聚谷物来控制四方是可行的。然而如今情况有了变化,三隅已定,有事淮南。因为路途遥远,每次大军出征,运输粮食的士兵都要超过半数,耗资巨大,使役辛劳。而陈、蔡之间,地势低平,土地肥沃。依我看,不如省弃许昌附近的稻田,把水聚集起来引向东方。在淮北屯兵二万,淮南屯兵三万,即使按十分之二轮流休整,仍可经常有四万人,边耕种田地边进行防守。这里水源丰足,平常收获三倍于西部地区,扣除当地吃用,每年仍可交纳五百万斛军用。六七年时间,就能在淮河一带积储三千万斛粮食,足够十万大军食用五年。用这些兵力去攻打吴国,一定会取胜。”
司马懿认为邓艾言之有理,依计而行。正始二年(241),广开漕渠,每当东南有战事,便兴师动众,泛舟而下,直达江淮,军资粮食广有储备。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
接着,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太守。
嘉平元年(249),邓艾和征西将军郭淮一起抵御蜀国偏将军姜维。姜维撤兵,郭淮整军西行,攻打羌人。邓艾请求:“敌人撤退,尚未走远,有可能还会返回来,应该把部队分开,以备不虞。”郭淮就把邓艾留驻白水北部。
三天后,姜维派廖化在白水南岸面对邓艾扎下营垒。邓艾对将领们说:“姜维的部队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说他应当渡河进击,但又不见修建桥梁。这是姜维叫廖化来牵制我,让我不能回兵。而他一定派兵从东面去袭击洮城了。”
洮城在白水之北,距离邓艾大营六十里。邓艾乘夜秘密赶到洮城,姜维果然领兵前来渡河。邓艾军队先到,占据了城邑,因而魏兵得以不败。邓艾被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来,又迁升城阳(治所在今诸城东北)太守。
当时,并州右贤王刘豹把匈奴合成一部。邓艾上表说:“匈奴人心叵测,不讲究道义亲疏,强大了便要侵扰欺凌,弱小时就来依附顺从,所以不可不严加防范。听说刘豹部下有人叛变,应该乘机分散他们的势力。去卑在前朝功勋卓著,而他的儿子未能继其勋业,应该加封他的儿子以显贵的称号,让他在雁门居住。总之,分裂匈奴的国家,削弱敌人的力量,追崇旧日的功臣,这是防敌御边的长远之策。”邓艾还说:“应该把与汉民同处的羌人分离出来,使汉民崇尚礼义廉耻的教化,堵塞邪恶犯法作恶为乱的根源。”
大将军司马景王新出任辅佐政事,对邓艾的建议多所采纳。
不久,邓艾改任汝南太守,到任后,访求过去厚待自己的同郡长者。可惜长者已死,于是派官吏前去祭祀,对其家厚加赏赐。
凡是邓艾任职的地方,荒野都得到了开垦,军队和百姓也都过着丰足的日子。
二、先机知恪 屈指料维
孙吴的诸葛恪围攻合肥新城,久攻不下,退归。邓艾对司马师说:“孙权已经死去,大臣尚未完全归心。吴国的名宗大族都拥有自己的部众,他们倚仗兵势,完全可以夺取帝业。诸葛恪刚刚执掌国政,内部没有明主,他不去抚恤上下、建立根基,反而争锋于外,虐使其民,举全国的力量攻打坚城,以致兵败,载祸而归。现在,该是他获罪的时候了。”他还举出历史人物为例,说:“当年伍子胥、吴起、商鞅、乐毅都被国君宠任,可国君一死,他们也就遭到毁灭。如今诸葛恪才能比不上这四位贤者,却不用心思,不加防备,他的灭亡指日可待。”诸葛恪回到吴国,果然被杀。
不久,邓艾迁升兖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他又建策朝廷,主张积粟富民。他说:“国家的急务是农业和战争。‘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可见,农业是胜利的根本。孔子说‘足食足兵’,就把食放在第一位。不过,如果上面不设立爵位,勉励耕种,下面也就没有创造财产、积蓄的功效。我们应该把考核政绩的奖赏给予积粟富民之人,这样一来,请托人情的道路就会断绝,而浮华的根源也就堵住了。”
高贵乡公即位,进封邓艾为方城亭侯。毋丘俭作乱,派善于奔走的士兵带送书信,想迷惑大众。邓艾杀了使者,兼程进军,抢先奔赴乐嘉城,建造浮桥,这样司马景王到达,才得以占据乐嘉。敌将文钦因为落在大军后面而战败于城下。邓艾追击文钦,文钦逃奔吴国。
吴国大将军孙峻等率军号称十万,想要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派邓艾据守肥阳。邓艾认为肥阳离敌太远,不是要害地方,便自己转移到附亭驻扎,并派将领在黎浆拒敌作战,击退了敌军。就在这一年,朝廷任命邓艾为长水校尉;并因为他打败文钦等一系列战功,封他为方城乡侯,代行安西将军职务。
接着,邓艾率军在狄道击退蜀将姜维,解除了他对雍州刺史王经的包围。于是,朝廷任命邓艾为安西将军,假节,兼任护东羌校尉。
姜维此时已退驻钟提。魏营中人都认为姜维已经力竭,不可能再出兵北向。邓艾却不这样认为。他指出,洮西之败,魏军损兵折将,仓廪空虚,百姓流离,已伤元气,而蜀国姜维则占有优势。邓艾分析了五个方面的情况,断言姜维一定会出兵。
不久,姜维果然统兵欲出祁山,但听说邓艾已有防备,便回军从董亭直奔南安。邓艾则率部占据武城山,与之相持。姜维出兵和邓艾争夺险要地盘,不能得手,于是在当天夜间渡过渭河,向东进军,沿着山路奔赴上邽。邓艾与姜维在段谷交战,把姜维打得大败。
甘露元年(256),魏帝下诏褒奖邓艾,说他筹备有方,忠勇奋发,任命他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甘露二年(257),邓艾率兵在长城抵拒姜维,姜维退兵,邓艾改任征西将军。景元三年(262),在侯和大破姜维,姜维退守沓中。
三、阴平偷渡 后主归降
景元四年(263),魏帝下诏书命各路大军讨伐蜀国,由大将军司马文王统一调度指挥。于是,派邓艾与姜维交兵相持,派雍州刺史诸葛绪拦腰截击,使姜维无法退回。命令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又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
姜维得知钟会等部队已进入汉中,引兵退回。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败退。听说诸葛绪已经堵塞了道路,占据了桥头,姜维就从孔函谷走北路,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样子。诸葛绪后退三十里。姜维立即回兵,从桥头经过,诸葛绪赶去阻截,差了一天,没有赶上。姜维便领兵东去,退守剑阁。钟会统兵攻打姜维,未能攻下。
此时,邓艾上奏说:“目前蜀军受到挫折,应该乘此机会,从阴平走小路直奔涪城,由剑阁西面一百里出去,到距离成都三百多里的地方,用奇兵冲击蜀国的心腹地带。这样一来,剑阁的守兵如果撤退,奔赴涪城,钟会就可以沿大路长驱直入;如果不退,那么能救援涪城的兵马就很少了。军书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如今我们掩击他们的空虚地带,肯定会大败敌军。”
这年十月,邓艾率军从阴平道出发,穿越七百多里的荒僻无人之地,凿山开道,架桥建阁,将士们经常要攀着树木、贴着山崖,鱼贯而行。历经高山深谷,千难万险。途中,粮运不继,曾多次陷入困境。部队走到马阁山,道路断绝,一时进退不得。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住自己,沿山坡滚下山去。部众效法,遂得过山。
邓艾部队到达江由城,蜀国守将马邈投降。蜀国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回到绵竹,列好兵阵等待邓艾。邓艾派儿子邓忠攻打诸葛瞻的右翼,将领师纂攻其左翼。邓忠、师纂失利退回,对邓艾说:“敌军势大,不能进攻。”邓艾大怒,说:“存亡之分,在此一举,有什么不能进攻的!”大声叱责二将,并要把他们斩首。二将策马奔回,挥军再战。由于将士用命,终于大败敌军,杀死了蜀将诸葛瞻等人。
邓艾乘胜进击,到达雒城。蜀后主刘禅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绶,并写信到邓艾那里请求投降。
邓艾到成都,刘禅率领太子、诸王、群臣六十多人绑住自己、抬着棺材,到军营拜见。邓艾手执符节,解开他们的绑缚,焚烧了棺材,接受投降并宽恕了他们。
邓艾约束统驭部众,进城后,没有抢劫掠夺现象。他安抚投降的人员,使他们复任旧业,蜀地人纷纷称扬他的仁德。
邓艾依照邓禹以前的做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刘禅行骠骑将军,任命太子为奉东都尉,任命诸位亲王为驸马都尉。对蜀国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邓艾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绵竹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表彰战功。并把在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
邓艾建此大功,深感骄傲,并且常常自我夸耀,引以为荣。他曾对蜀国士大夫们说:“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才有今日。倘若遇到当年吴汉那样的人,恐怕早被杀光了!”他还说:“姜维也是一世英雄,只是遇上了我,才失败了!”有识之士见他如此矜夸,背地里往往嘲笑他。
十二月,魏帝下诏书,褒奖邓艾的功绩,说他:“曜威奋勇,深入虏廷,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夹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于是,任命他为太尉,增邑两万户。
邓艾的结局
邓艾灭蜀之后,向司马昭提出了自己对局势的看法和准备采取的措施:第一,平蜀之后,吴国震惧,倘能用兵,自可席卷。但魏兵战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可徐徐图之;第二,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炼铁,满足军队和农业所需,并且制造舟船,做好顺流东下的准备,然后派使者通告吴国,晓以利害,吴国必然归化,可以不攻而定;第三,应该厚待刘禅,以此招徕孙休,安抚民众。
为此,刘禅不宜送往京都,否则,吴人会认为我们流放了刘禅,他们的向化之心也会受到影响。只要刘禅权且停留到明年秋冬之际,那时,估计吴国也就该平定了。邓艾还提出了安置刘禅的具体办法,封刘禅为扶风王,赐给他资产财货,供应其左右使役之人。把董卓坞作他的宫舍,封他的儿子为公侯,让他以郡中各县为食邑,以显示归附之人都将受到宠信。司马昭却让监军卫瓘告诉邓艾:“有些事情应当上报,不能马上实行。”
邓艾再次上言,说:“我奉命出征,执行您亲自授予的计策,终于制服了首恶;至于以天子的名义任命临时官员,来安抚刚刚归附的地方,我认为,这是合乎形势的权宜之计。眼下蜀国全体人民都已归顺,领土南至南海,东接吴国,应当尽早让他们安定下来。如果非要等待国家命令,那就要在路途来往上延误时间,耽搁事情。按《春秋》大义,大夫出兵在外遇到可以安定江山社稷、有利国计民生的事,可以独断专行。如今吴国尚未归顺,地势跟蜀国相连,我们切不可拘于常规而失去成功的机会。兵法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我邓艾虽然没有古人的气节,但绝不会因避嫌疑而有损于国家。”
钟会、胡烈、师纂等都告发邓艾,说他做的事情悖逆不道,已经露出叛乱的苗头。于是,朝廷下诏书命令用槛车把邓艾送到京都来。邓艾被关入槛车,仰天叹息说:“我邓艾一世忠臣,竟止此乎?白起的惨祸,今天又重见了!”
这时,钟会已到成都。他先派人送走邓艾,然后叛乱。钟会事败死后,邓艾本营将士追上槛车,放出邓艾。卫瓘派田续来攻,两军在绵竹西边遭遇,邓艾被杀死。邓艾的儿子邓忠一道遇难,其余在洛阳的儿子也都被杀。
当初,邓艾要伐蜀时,梦见坐在山上,旁有流水,感到奇怪,便去向殄虏护军爱邵请教。爱邵说:“按照《易》卦,山上有水叫蹇卦。蹇利西南,不利东北。您这次去一定能攻克蜀国,但也许回不来了呢!”邓艾茫然若失。
如何评价邓艾?
邓艾死后,人们对他的褒贬不一。
泰始元年(265),晋王朝取代了魏。下诏书说:“征西将军邓艾夸耀功绩,失去名节,遭到严惩是应该的。然而他接到诏书时,制止手下,把他们遣散,束手就缚,接受制裁,比起那些为求活命而行凶作恶的人来,确实又有不同。如今大赦天下,他的家属可以还归,没有子孙的,允许确立后嗣,使祭祀不致断绝。”
泰始三年(267),议郎段灼上书,替邓艾不平,他满怀感情地讲述了邓艾不反之状:其一是与姜维相持时,邓艾勤修备守,积谷强兵,躬亲种作,以率将士。他持节守边,统御万人,而不难仆虏之劳、士民之役,倘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其二是落门、段谷之战,邓艾巧运智计,以少击多,摧败强敌;其三是灭蜀之战,他束马悬车,偷渡阴平,自投死地,勇气凌云,终于建立灭蜀之功;其四是他为安蜀地,矫命承制,虽违常科,有合古义。段灼还说,邓艾心怀至忠而担上了叛逆之名,平定巴蜀却遭到了灭族之祸。见到的人莫不流泪,听到的也人人叹息,应予昭雪冤情,以伸信义。
泰始九年(273),皇帝下诏书说:“邓艾立有功勋,受惩罚时又不逃避,而子孙却成了平民奴隶,我常常怜悯他们。现在任命他的孙子邓朗为郎中。”
邓艾在西部时,修筑界墙关塞,建立城堡。泰始年间,羌人发动大叛乱,多次杀害刺史,凉州道路断绝,官吏百姓之所以能够保全,全靠邓艾当年修筑的城堡。
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前面提到他献策屯淮、出谋制羌,先机知恪、屈指料维以及偷渡阴平,都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
邓艾能与将士同甘共苦,他在作战中身先士卒,种田时手执耒耜,阴平道上以毡自裹、推转而下。正因为他能处处作出表率,部队才上下相感,莫不尽力,取得一系列的胜利。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