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生平简介周瑜的故事如何评价周瑜?
周瑜生平简介:周瑜的故事有哪些?如何评价周瑜?本文就给你介绍周瑜生平种种:
周瑜生平简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 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周瑜的故事
一、孙策至友,小乔佳婿
周瑜出身士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官至太尉。他的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健壮潇洒,风度资质,超群绝伦。周瑜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他生逢乱世,时局不靖,烽火连延,战端四起,于是总想廓清天下。周瑜是孙策的好朋友。
当年,孙坚起义兵讨伐董卓,将家小移居舒县。其子孙策和周瑜同岁,两人交好日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与共,建立了通家之好。周瑜和孙策,广交江南名士,在吴越一带,很有声誉。孙坚去世,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的叔叔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他。正好孙策入居历阳,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马与孙策呼应,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得到您的辅助,大事必能成功!”
于是,孙策、周瑜协同作战,先是攻克横江、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属湖北),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江乘,进入曲阿(治今江苏丹阳),逼走山东豪强刘繇。当时,真称得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很快,孙策的部众就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有我手下的人马,攻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已足够用了。你可以先回去镇守丹阳。”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他的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治今安徽寿县)。袁术发现周瑜有才,能成大器,便想收罗周瑜为自己的部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治今安徽桐城南)县长,想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建安三年(198),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孙策听说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位,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比并。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今天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周瑜当时二十四岁,吴郡人都称他为周郎。
因为庐江一带,士民素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不久,孙策要攻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随军征讨。
周瑜、孙策攻破皖城(治今安徽潜山),得到乔公两个女儿,姿色倾城倾国。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孙策对周瑜说:“乔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做女婿,也足可庆幸了。”
接着进攻寻阳,打败刘勋,然后,讨伐江夏(治今湖北云梦),又回兵平定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庐陵(治今江西吉水东北)。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今湖南岳阳)。
二、拥戴孙权,忠贞不贰
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刺,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给孙权。
当时,孙权只据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而这些郡的一些偏远险要的地方也还没有完全归附。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他们只注意个人安危去就,并未和孙权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关键时刻,首先出面支持孙权的是张昭、周瑜、吕范、程普等人。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其他人自然不敢有异议异动。
曹操打败了袁绍,兵威日盛,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可运于掌。于是,在建安七年,下书责令孙权,让他把儿子送到自己这里来做人质。孙权是人中之杰,当然不愿如此受制于人,便召集群臣会商。臣下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孙权本意虽不想送人质,但由于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也有点举棋不定。于是,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周瑜立场坚定,坚决反对送人质,他给孙权分析利害说:“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之侧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既贤且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宇,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数仆从、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行道义,整饬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他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那么玩兵如玩火,玩火必自焚,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
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孙权因此没给曹操送人质。
周瑜越来越得孙权的信赖,而他也越发竭诚尽智,为孙氏集团的崛起奔波劳碌,不辞辛劳,可谓忠贞不贰。
曹操曾派人去游说,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所派的人是九江人蒋干。蒋干仪容过人,很有才气,善于辩说,江淮人士,无人能比。这次受命后,他头戴葛巾,身着布衣,装作闲游,去见周瑜。周瑜猜出了他的来意,出来迎接,劈头便问:“子翼真是用心良苦,居然远涉江湖,替曹操来做说客!”蒋干被周瑜开口便道破机关,颇为尴尬,勉强自解:“我和您本是州里乡亲,这次来,不过是来拜访您,顺便看看您的部队罢了。您却说我是说客,岂不过分?”周瑜笑道:“我虽不及夔与师旷,称不上知音,但闻韶赏乐,足知雅曲。”言下之意,你的心理,我是清清楚楚。于是请蒋干进入营帐,摆设酒宴,盛情款待,酒罢,对他说:“我有军机秘事,您先到外面客馆住下,等事办完,我去请您。”三天之后,周瑜又把蒋干请入营中。这次,先领着他遍观军营,检视仓库和军资器仗,然后,仍然置酒高会。席间,周瑜向蒋干展示了自己的侍从、服饰珍宝,并对他说:“大丈夫为人处世,得遇知己之主,对我外托忠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言听计从,祸福与共。即使苏秦、张仪再世,郦叟复出,我依然抚其背而折其辞,岂是足下所能动摇的吗!”周瑜既已表示得十分坚决,蒋干也就无话可说,只好微笑。
蒋干回见曹操,对曹操说,周瑜器量端雅,趣致高卓,言词说他不动。天下之士,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三、力主抗敌,赤壁纵火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想进而统一全国,第一个战略目标便是荆州。
当时,刘备中原逐鹿失败,正寄居在荆州刘表那里。
孙权也早看中了荆州之地。建安十三年(208)开始进攻江夏,打败了盘踞在那里的黄祖。
曹操怕孙权占了先手,在当年九月,大举挥师南下。刘表病死,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势单力薄,无法与曹操争衡,率众南逃。
曹操顺利占领荆州,收降刘琮的八万人马,拥有大军数十万,实力陡增,骄横益甚。扬言要顺流而下,席卷江东。行前,曹操写信给孙权,信中说:“我奉旨南征,刘琮束手就擒。如今我训练了大军八十万,准备与您会猎江东。”
在这种严重的局势面前,东吴的谋臣将士十分惊恐。孙权召集他们商讨对策,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迎曹”。他们说:“不错,曹操确如豺虎一般。但他托名汉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抗拒他,于情理不顺。况且,我们抵拒敌人,主要依靠长江天险。如今曹操已夺得荆州,拥有了刘表的水军,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没有优势。再者说,曹操兵多,我们兵少,无法相提并论,最好还是投降。”鲁肃等少数人力主“抗曹”,然而不足以扭转局势。鲁肃建议孙权把周瑜从外地召回。
周瑜一归来,便力挽狂澜。他针对“迎曹”派的观点向孙权指出:“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将军您凭着雄才大略和神明威武,加上父兄的赫赫威名,已经割据江东,占地数千里,兵精粮足。您早就该为汉朝除去曹操这类残暴邪秽的人了。如今曹操自己来送死,难道我们倒要放弃灭敌之机,束手投降吗?请让我为将军分析形势。第一,即使曹操已经完全平定了北方,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有时间跟我们打持久战,争雄疆场,他也未必有能力和我们在水面上赌胜负(曹军水战没有优势);第二,何况他在北方并未完全平定,而马超、韩遂还在潼关以西,对他构成严重威胁;第三,舍弃熟悉的骑乘,依靠生疏的舟船,和吴越人较量,本来不是中原士兵的专长;第四,如今天气奇寒,马无草料,曹兵长途跋涉来到江南,不服水士,必然会生病。以上这四点,均是兵家之忌,而曹操占全了。这正是我们擒获曹操的大好时机。我请求带领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证大破曹兵。”
孙权闻言大喜,对周瑜说:“曹操老贼早就想篡汉自立,所以迟迟未行其谋,不过是怕二袁、吕布、刘表和我几个人反对罢了!如今二袁、吕布、刘表等数雄都已夷灭,只有我还在。我跟老贼,势不两立。你主张抗曹,跟我的想法完全一致。这是老天派你来帮助我!”说着,拔出刀来,砍掉面前桌案的一角,发誓说:“胆敢再说迎降曹操者,有如此案!”
当天夜里,周瑜为了坚定孙权的信心,消除他的疑虑,又单独进谒。他对孙权说:“大臣们一见曹操的战书上写有水步兵80万,心中恐惧,也不认真推测一下虚实,就提出了降敌的见解,这是没道理的。现在,我们可以认真地估算一下,曹操所带的中原士兵,最多十五六万,而且是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收降刘表的人马,最多不过七八万,而且这部分人尚心怀观望、怀疑,并未一心一德。曹操统御着这些疲惫病弱、狐疑观望的士兵,人数虽多,何足畏惧?我们只要有精兵五万就完全可以战胜他。请您不要迟疑,不要有所顾忌。”
孙权听了,大受感动,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之言,大合我心!张昭等人,顾惜家人妻小,只为小我考虑,真令人失望。只有你与鲁肃的看法跟我一致,这是老天让你们二人来辅助我的!五万人,一时难以凑全。但我已选好三万人马,船只粮草和各种战具也已准备妥当,你和鲁肃、程普马上就可以带兵出发。我会继续调发人众、粮草,做你的后援。你能一战破曹,当然好,假如遇到挫折,就回来找我,我将与曹操决一死战!”
于是,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决意共同抗曹。
孙权任命周瑜为左督,统领三万大军;程普为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
周瑜和刘备带领的部队会师,沿江而上,与曹操大军在赤壁相遇。
曹军新到江南,不服水土,疾病流行,士气低落,所以刚一接战,立即败退,只好驻扎在江北,想等冬天过后,第二年春天再战;周瑜所部,初战获胜,士气振奋,驻扎在南岸。
曹营将士好多人不习水性,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曹操下令把战船用铁索锁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连接成水上营寨,以便利行走。他自以为得计,称这些船为连环船。
看到这种情况,周瑜部下老将黄盖献计:“敌众我寡,不宜长久相持,应该速战速决。曹军把战船首尾连接起来,我们如用火攻,定获全胜。”周瑜认为黄盖说得有道理。于是,便选择几十艘战船,里面装满柴草,浇上油脂,外面用帐幕包裹,插上牙旗,做好火攻的准备。
黄盖派人送信给曹操,信中说:“我世受孙氏厚恩,地位待遇本不低卑,但是,为人当识时务。孙氏要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与中原百万之众对抗,众寡悬殊,胜负已定。江东士吏,不分贤愚,均知此理。只有周瑜、鲁肃执意如此。”他还在信中表示:“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
周瑜选择了一个刮东南风的夜晚,命令黄盖带领数十艘战船(每一战船后拖一只小船,以备放火人员后退时使用),乘风向曹营进发。曹军以为黄盖真来投降,毫不防备,只是指点观看。船队行到距离曹军水寨一里左右,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火势汹汹,风声猎猎,船像箭一般冲入曹军水寨。顷刻之间,烈焰冲天,曹军连环船无法解开,顿时变成一片火海。火借风势,很快烧到岸上曹营,转眼工夫,营中烟火弥漫,人马烧死、淹死不计其数。曹操败退,回兵保守南郡。刘备和周瑜又并力追击。曹操留下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
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马包围了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带吕蒙去救甘宁。解除了甘宁之围,周瑜率兵屯驻北岸,约定日期大战曹仁。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胁,伤势严重,退兵回营。曹仁听说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用命杀敌,曹仁只好退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并把下焦、汉昌、浏阳(今属湖南)、州陵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今属湖北)。
赤壁一战,使中国统一过程暂告中断,三足鼎立局面已露端倪,而这场战役的指挥者周瑜则声威大震,名扬天下。
四、欲展宏图,折翅青冥
赤壁战后,周瑜雄心勃勃,准备大展宏图。而一代枭雄刘备也不甘寂寞,正努力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这时,刘备已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自己驻在公安(今湖北公安)。
刘表旧日的好多部属纷纷归附刘备。刘备为了进一步扩大地盘,到京口去见孙权,以江南四郡地少,不能安民为理由,请求孙权把南郡借给他,使他得以控制荆州地区的局面。
周瑜上疏给孙权,疏中说:“刘备有枭雄之资,且手下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肯定不会满足于久居人下、受人驱使的处境,将来定会成为东吴的大患。为今之计,我认为,一是把刘备迁到吴郡安置下来,为他大兴土木,修筑宫室,多送给他美女及珍奇玩好之物,使他赏心悦目,耽于享乐;二是把他与关羽、张飞分开,让他们天各一方,由我这样的将领跟他们一起征战杀伐。这样一来,大事可定。如果我们分割土地资助他们,让他们三人长期并肩争雄于疆场,我真担心他们有如蛟龙得云雨之助,不再是池中之物了!”
但是,孙权却与周瑜看法不同。他认为,一来曹操在北方势力太大,应该广泛招揽英雄人物才能与之抗衡;二来刘备又绝非可以轻易制服之人,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策。
周瑜扼制刘备的计谋未被采用,很不甘心,于是又向孙权献上另一计策。
当时,刘璋任益州牧,张鲁不断生事滋扰。周瑜面见孙权,借机陈词:“曹操刚刚受到挫折,忧在腹心,无法与我兴兵抗衡。这正是我们扩张势力的大好时机。我请求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进攻蜀地。一旦攻克蜀地,消灭张鲁,就留下孙瑜在那里固守,与马超为犄角之势。我则回来跟您一起占据襄阳,进迫曹操,北取中原。”
周瑜这一计划,非常有战略眼光。孙权当即表示同意。
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半途染病,死于巴丘,死时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一死,孙权感到痛折股肱。于是,亲自穿上丧服为他举哀。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支付。
如何评价周瑜?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抱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要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待人谦恭有礼。当时孙权只是将军,诸将及宾客对他礼仪并不全备,比较草率。只有周瑜对孙权敬慎服侍,完全按君臣之礼来对待。
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跟后世小说家虚构的那位截然不同。应该说,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关系不好。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一般计较。程普后来特别佩服周瑜,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嫉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征信。
对周瑜的才干,刘备、曹操、孙权都非常清楚。刘备曾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一次,孙权、张昭等人为刘备送行,张昭等人先离开了,孙权和刘备谈话。刘备叹息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则有意贬低周瑜在赤壁鏖兵中的作用。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正赶上我的将士们染病,于是,我自己烧船退却,没想到,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不过,不论别人怎样评论,孙权心中有数。
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古人都用什么洗澡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