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此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
偏将军:马超
而此时诸雄自封职位,马超是征西将军领并州牧(自称),孙权是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刘备表),刘备是大司马、司隶校尉(刘璋表)、益州牧(刘璋让)、荆州牧(孙权表),
曹操称魏王,刘备骂他是叛逆而讨伐,结果自己也不顾朝廷法度和体制称王,正是自甘居于和曹操一类的反逆了。那么同为叛逆,世家大族从自己家族长远考虑,大可投靠占据天下九州的曹操,又何必投只有边地一个半州的刘备?
何况对“反曹联盟”(如果认为其还存在、还需要继续维系的话)来说,是马超重要,还是占据江东交州和荆南的孙权重要?
孙权如果不和刘备翻脸,真心承认了他所谓“汉中王”的合法性,岂不等同于自认是刘备这个叛王的下属和臣子了?江东各郡原本就遍布带路党,首脑就是张昭这个托孤重臣,孙权长期无力清算。孙权继续和刘备合作下去,此后江东士人更要一心北向投曹了。
与其如此,孙权还不如选择反水,最后用关羽首级换了正式合法的加官晋爵。曹操控制的汉朝朝廷,封孙权骠骑将军、南昌侯、荆州牧职位,也就是说曹操在有生之年,放弃了统一中国的企图,承认了孙权割据江南的事实,一劳永逸解决了孙权多年来的统治合法性困扰(孙权此前合法身份,只是个杂号将军、会稽太守),江东大族人人满意。
正因曹操明目张胆破坏汉制,所以天下皆知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才是刘备一直高举保汉大旗的立身之本。
换言之,两汉四百年法统才是刘备背后的最巨大政治优势,因此哪怕只有一县之地时,曹操仍视其为头号大敌、不敢轻忽。
刘备仅有一州加三郡时,自封为王,就是自弃合法性,把自己的格局降低为一个曹孙二袁式的割据军阀了,那么既然连刘备放下了忠于朝廷的执念,那么同样是反逆和军阀,大家为何不投明显势大、占据中原九州的曹操?孙权不就是个好例子?许都朝廷虽然是个牌位,却是东汉二百年王朝正统延续,在曹操尚且没把它彻底丢弃之前,刘备与之决裂实在操之过急。
是以为此时刘备计,开大司马府,自称录尚书事,麾下安排马超这个“征西将军”,给关张们前后左右四方将军职位,完全足以酬功了;大司马录尚书事可比照霍光例,摄行举国军政大权,也完全可以威福自主了。需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称王么?
左将军、大司马:刘备
当然,不妨也同时表孙权为平起平坐的大将军,扬州牧交州牧青州牧之类的支票尽管去开,虽然这样未必足以打消孙权对南郡的企图,但所谓“盟友”,若是连一些象征性的面子都不屑去给,什么政治上的好处都不肯让渡,就别怪敌人开出更高的筹码了。
又或论刘备称王,是年事已高,为身后事打算,解决将基业传及子孙的合法性,让刘禅得以传承基业,所以要急着和属下定下君臣名分,原本大家名分上都是汉朝臣子,此后就都是汉中王殿下的臣属了。
倘真如此,那么这举正与被称为“汉贼”的曹操一般无二,彰显刘备“示天下以私,割边地而自王”,从政治上是个弊大于利的大昏招。
(曹操原本以司空、丞相录尚书事即可终身摄行天子权;之所以不惜逼死荀彧、激起一次次后方忠汉士人反叛和政变,也要称魏公、魏王,最大缘由无非也是为了将基业和权柄顺利传承子孙。)
魏王:曹操
若刘备真做此想,只为割据一方,以国家州郡传及子孙为私产,那正是将自己从天下人认可的英雄义士,变成了和“汉贼”曹操、军阀孙权一类的枭雄。已经丢弃了政治大义的刘备,兵马不如人多,地盘不如人大,又怎么可能最后成功呢?
狴犴:龙之第七子牢狱的象征猛兽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