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的下落 他究竟去哪了
“芝麻李”即李二,元朝萧县(今属安徽)人,或说邳州(今属江苏)人。“芝麻李”是他的绰号,据说有一年邳州闹饥荒,李二将家中仅有的一仓芝麻尽数散发给饥民,因而深得当地人民拥戴,称他为芝麻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芝麻李与赵均用、彭大等人占据徐州,揭竿起义,成为东系红巾军的骨干队伍。次年九月,元丞相脱脱率领大军攻破徐州,赵均用、彭大为保存力量,退入濠州,与郭子兴起义军合势,而“芝麻李”的下落,却成为多年聚讼不决的问题。
权衡《庚申外史》持“先遁逃后被杀说”,认为脱脱平徐州后月余,才抓获芝麻李,械送京师,行至河北雄州时,被脱脱密令处死。吴晗《朱元璋传》也同意这一说法。但有人认为权衡为避兵燹,隐居山林达二十八年之久,虽然致力于史书修撰,毕竟耳目闭塞,所书难以据为确证。书中记载脱脱密令斩杀一事,正史纪传均不载,况且既是“密令”,隐居山坳的权衡何以得知?若是“械送京师”,必是元顺帝授意,脱脱不经奏可,擅自杀之,也与理不合,故此论不能令人信服。
谈迁《国榷》持“死于徐州说”,认为“元兵诛李二,复徐州”。柯劭态《新元史》也赞同此说。今人认为,此说的史料来源不可靠,很可能是从他书有关记载附会而来。更为重要的是,李二是起义军的重要领袖之一,如果当时已战死,史书必定大书特书,怎么可能没有一本史书明确记载,甚至连一点蛛丝马迹也找不到呢?
王鸿绪《明史稿•太祖纪》持“走死说”,曰:“脱脱破徐州,李二走死,赵均用、彭大奔濠。”后人觉得此说过于含糊,李二如何出走?怎样死?是战死,还是被俘?都没有交待,扑朔迷离,反而留下众多疑窦。元末其他农民军领袖如韩林儿、刘福通、明玉珍、郭子兴、陈友谅等人的结局,史书都言之凿凿,没有歧异,唯独李二的下落如此含糊不清,故“走死说”也不可尽信。
《元史•顺帝纪》中持“遁逃说”,其云:“脱脱复徐州,屠其城,芝麻李等遁走。”郎瑛《七修类稿》、毕沅《续资治通鉴》等都同意此说,而现代学者也认为,此说可信之处颇多。其一,徐州突围,是有计划撤退,而非溃败。赵均用与郭子兴合兵后,反宾为主,成为两支部队的主要指挥者,可见即使是败军之将,实力仍比郭军强,而芝麻李与赵、彭同守徐州,谋略远出二人之上,赵、彭二人能安然撤退,他却死于乱军或落荒而逃,实在于理不合。
而“主动遁逃”这一猜测,是可以消除以上疑点的。其二,当时的长江、淮河一带,已非元军据有,李二脱身后不愁没有栖身之处,哪能束手就擒,被押送京师?其三,在销声匿迹十一年之后,芝麻李的名字又出现在史乘上,顺帝至正二十三年明玉珍攻占云南,队伍中又出现了芝麻李。很难设想,在同一时期,又有另一个因散芝麻赈济穷人而得名的芝麻李出现。因之人们推测,李二从徐州突围后,辗转进入湖北,随明玉珍进兵四川,再攻云南。
那么,在此之后,芝麻李又上哪儿了呢?据明人杨仪《垄起杂事》记载,芝麻李逃遁后削发为僧,曾到徐州永固河旧地重游,在留连亭中徘徊良久,赋诗曰:“忆昔曾为海上豪,胭脂马上赤连刀。此地斩分陈总管,彼时斫断莫军曹。固知今日由天定,方信当年漫自劳。英雄每每无常在,战袍着尽又方袍。”三叹投笔而出,并泣谓人曰:“我即萧县李二也,起兵时自谓天下可得,今乃匿踪销流,暂免锋镝,而功名不就,乡旧何存,是以不能不悲耳。”由此看来,芝麻李厌倦戎马生涯,又不愿意俯身事人,托身缁流,髡发为僧,来去无踪,浪迹天涯,是很有可能的。
下一节:上海是什么时候建城的
返回首页>>>宋元历史疑案详解
扁鹊见蔡桓公纯属虚谈
指鹿为马:赵高诱杀胡亥的阴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