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第五次迁都庇
商朝五六百年间曾多次迁都,大部分都城都在河南境内。在河南的安阳市发现了殷墟,其他地方也发现商朝文化遗存。关于商朝的信息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阳甲骨文的记载。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国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频繁迁都,多因于河患和战乱。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所谓“前”指的是从商的始祖契到成汤迁都于亳准备灭夏的这一时期,又称“先商”时期,共有四百多年,商国在这一时期共进行了八次迁都。所谓“后”就是从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到周人灭商这一时期,共有六百多年,商朝在这段时间共进行了五次迁都。
安阳的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
汤始建国至第20位商王盘庚,商朝政权经历了三度衰落,四度复兴:汤兴,至雍己而衰;太戊复兴,至河直甲复衰;祖乙振兴,至阳甲复衰;盘庚时殷道复兴。与几度兴衰相伴,汤至盘庚期间,商朝曾五次迁都。《竹书纪年》中说:仲丁迁于馰(在今河南荥阳附近),河馱甲迁于相(在今河南内黄),祖乙迁于庇(在今山东梁山附近),南庚迁于奄(在今山东曲阜),最后盘庚迁于殷(在今河南安阳)
祖乙死后,商王位的继承顺序为:祖辛、沃甲、祖丁,祖丁死后在王位继承上,王族内部又发生了争夺的混乱局面,最后由南庚取得继承权,但这种争权夺利的斗争仍在继续,南庚控制不了这种局面,又只好采取迁都的办法来摆脱,在今山东西南的泗水流域自然条件比较好,南庚就迁到奄(今山东曲阜),这是商朝建立后的第五次迁都。
内因则主要来源于王室的内乱,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商朝自从中丁死后,中丁的兄弟们开始凭借自己的势力争夺王位,打破了原本的继承规则,导致王位继承长期处于混乱状态,这种混乱的局面一直持续了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所以称之为“九世之乱”。
可以说自中丁之后的几次迁都,都与“九世之乱”有着密切的关系。
《竹书纪年》:“阳甲,名和。元年壬戌,王即位,居奄。三年,西征丹山戎。四年,陟。”
《竹书纪年》:“盤庚,名旬。元年丙寅,王即位,居奄。”
中国十大名菜是什么
赤壁之战曹操落败真相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