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生平简介张俊的故事张俊的结局如何?
张俊生平简介:张俊的故事有哪些?张俊的结局如何?小编这就为你介绍南宋抗金名帅张俊的一生:
张俊生平简介
张俊(1085~1154),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是南宋初著名抗金将帅,时有“张、韩、刘、岳”四大将帅之称。张俊起于弓箭手,但勇武善战,屡立战功,在南宋诸将帅中最得宋高宗赵构信任。他一生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有“张铁山”之誉。官至枢密使,加太傅,封广国公。
张君的故事
一、乱世起家 相州勤王
张俊少年时好骑射,很有才气,先跟从群盗,十六岁时为三阳县弓箭手。宋徽宗时,曾随军南讨,后又与西夏作战。继而又镇压了山东、河北一带的农民起义,以功封为武德郎。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金军兵分两路攻宋,西路进逼太原,东路直犯河北。由于金军来势凶猛,长驱直入,宋徽宗六神无主,急将皇位传于儿子赵桓,是为钦宗。第二年改元靖康。
金军攻太原,受到太原军民的殊死抵抗。朝廷命制置副使种师中率兵救援。张俊属种师中所管,随军前往。兵至榆次(今山西阳曲东南),金兵数万人来攻。张俊时为队将,率队奋起冲杀,伤敌甚众,并获马千匹。张俊向种师中请求乘胜再战,种师中以时日不利为由不许进军,急令退保榆次。金军闻宋军退回榆次,遂复引重兵合围榆次,并全力攻城。未几榆次城破,种师中战死,张俊率所部几百人突围而出,且战且退,援救太原之战失败。
金兵西路军在太原受阻,东路军长驱直入,二次围逼汴京(今河南开封)。宋钦宗急下诏令,命令九弟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收调各路军马,迅速赴汴勤王。赵构接诏后,便在相州(今属河南安阳)建立大元帅府,招集各路人马,准备勤王事宜。这时张俊带所部人马随信德(今属河北省)守臣梁扬祖来到相州大元帅府,参加了勤王队伍。张俊相州勤王时,为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已年逾四十,然而这一年却是他军旅生涯中具有转折意义的关键一年。大元帅赵构接见了他,赵构见他相貌英伟,忠心一片,遂擢升为元帅府后军统制。
勤王宋军兵分两路,赵构命副元帅宗泽率军万余人南进,直援汴京;而自己则带梁扬祖一万精兵避开敌锋,东赴东平府(今山东东平),张俊随赵构至东平府。不久,赵构以张俊“忠劳日积”,迁升为拱卫大夫。
汴京陷落的消息传来,已是靖康二年之事。徽、钦二帝均被金军掳胁北去,一时人心惶惶,无所适从。张俊以护卫大元帅东行重臣的身份,向赵构恳切劝进,劝赵构早日登帝位,以安人心。张俊说:“大王皇帝亲弟,人心所归。当今天下汹汹,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赵构故作涕泣不许。张俊又使耿南仲奏请,三次上表,赵构仍假意不从。
靖康二年(1127)五月初一,勤王军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赵构即帝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张俊在劝赵构即帝位上,功劳显著,赵构增设御营司,便以张俊为御营前军统制。不久又委他以重任,令其还京迎隆佑太后。太后归,张俊颇得赵构的重用。
二、平变护帝 明州抗金
宋高宗建炎二年秋至三年(1128~1129)春,金军再次攻宋,来势凶猛,渡过淮河后,前锋直指扬州。尚“巡幸”在扬州的宋高宗赵构慌忙弃城逃跑,经镇江、常州、苏州、秀州(今浙江嘉兴),一直逃到杭州。这时苗傅和刘正彦发动政变,逼迫赵构退位,中外震惊。
当时,张俊屯兵吴江县(今江苏吴县南)。在诸军将中,张俊已颇有声望。为稳住政变局势,苗傅等人下诏加封张俊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开赴秦凤将领宋兵,张俊拒绝接受。此时三军汹汹,张俊向大家宣告说:“此事当请张侍郎决定。”军心方略定。张俊遂引八千人至平江(今江苏苏州)。张侍郎,即张浚,此前曾为礼部侍郎。
待张俊引兵至平江后,张浚急请张俊到其住所,向他细说政变经过,指出苗、刘此举,对国家社稷不利。言罢,泪流不已。张俊自相州勤王后,颇受赵构器重,此时见张浚如此忠于朝廷,为之感动,边流泪边对张浚表示愿忠于高宗,起兵问罪于苗、刘。并说:“此事须侍郎您深谋决断,只是不要惊动高宗。”时吕颐浩节制建业(今南京),刘光世领兵镇江。张浚俱遣人带蜡书相邀二人,并命张俊先分兵扼守吴江。不久,吕颐浩至,张俊见到他,边哭边说:“今日惟以一死报国。”后刘光世也带所部人马至。张俊原与刘光世有矛盾,此时为拥立高宗复辟,也尽释前嫌。恰好韩世忠率舟师也至常熟。张俊说:“世忠一来,大事可成了。”并告知张浚以书招韩世忠。韩世忠来到后,痛哭一场,对张浚说:“复辟高宗之事,请让我和张俊来担任!”张浚大喜,并命韩世忠急至秀州治备战具。
苗傅以书招张浚,张浚回书道:“废立之事,乃是大逆不道。大逆不道之人应当灭族。如今建炎皇帝(指赵构)并无失德,一旦逊位,岂是辈所应该见到的。”苗傅等人得张浚书后,知形势不妙,立即下伪诏诬张浚欲危害社稷,贬官责郴州(今湖南郴县)安置,免去张俊、韩世忠节度使兵权。张俊、韩世忠拒不受命。于是张浚传檄中外,声讨苗、刘之罪,并令张、韩、刘、吕诸军讨叛。在临平,张、韩诸军与苗傅军展开激战,苗傅军战败退逃。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吕颐浩入城,于内殿和宋高宗赵构相见。宋高宗一一嘉劳众将,遂再登帝位,封张俊为镇西军节度使,御前右军都统制。后又封其为浙东制置使。
在宗泽死后担任东京(今开封)留守的杜充,此时在建康受到赵构的信任,并委以江防重任,全权负责江防守备。除张俊所率军队外,韩世忠、刘光世两军也归他指挥。不久金兀率金军大举南侵,杜充怯敌无能,江防守备全面崩溃,金兵渡过长江,围攻建康,杜充弃城而逃,后无耻地降金。十月,高宗赵构闻知江防崩溃,慌忙带文武大臣放弃临安(今杭州),奔明州(今浙江宁波)。张俊率军自越州(今浙江绍兴)赶到明州护驾。金军攻下临安,赵构欲继续南逃。临离开明州时,亲赐御札给张俊,命张俊率所部在明州拒敌。并安嘱张俊说:“当年要是没有你率先倡议,朕也不会是今日的皇帝。今天如果你舍弃了朕,则前倡议之功尽废。当前金兵猖獗,并率军全力拒敌,若一战成功,后必授你以王爵。”张俊感激涕零,请赵构放心。
不久金兵至明州城下。张俊率军迎战。先派统制刘宝与金军作战,金兵稍退。但宋将党用、丘横战死。于是再派统制杨沂中、田师中与金军交战,诸宋将皆殊死拼杀。杨存中舍舟登岸力战,殿帅李质率班值兵前来助战,明州守臣刘洪道也率州兵出战,终于大破金军,杀敌数千人。
金军见硬攻失利,就打算招降张俊,如攻取越州那样。张俊坚决拒绝。而后张俊考虑敌兵必再至,于是下令清野,多用轻舟埋伏弓弩,闭关自守。
建炎四年(1130)正旦,西风忽起,金兵乘风再攻明州。张俊与守臣刘洪道坐镇城楼上,遣兵杀敌。金兵死于江中者无数,只好夜遁而去。又过了七天,金兵再攻明州。因敌势太大,张俊为保存兵力便退守于台州(今浙江临海),明州居民随宋军逃跑的人众多。金兵攻入明州,纵火烧城,大火之后,城内只剩下几座寺庙。
三、平江淮寇 击伪齐军
高宗绍兴初年,趁国家之乱,江淮盗寇横行,占州据县,威胁宋廷,危害百姓。当时,孔彦舟占据武陵;张用占据襄汉;而李成占据江淮湖湘十余州,连兵数万,尤为强悍。朝臣范宗尹请遣兵征讨,以平江淮之乱,张俊慨然请行。朝廷遂任命他为江、淮路招讨使。
张俊率军入豫章(今江西南昌),决定先破李成贼党马进之兵。马进占据筠州(今江西高安)后,得知张俊军进入豫章,就前往挑战。张俊先令军士敛兵息鼓,好像城中无人一样。又令将士不准登城,登城者斩。双方相持一天多,马进以大书牒来挑战。张俊故以小字书回之。马进以为张俊畏己,于是其兵多有懈怠之人。张俊此时方出兵应战。
先令岳飞军为先锋,冲杀敌寇,又派杨存中由筠河上流出其不意攻击贼寇,马进兵溃退七十余里。至筠州后,马进背河布阵而战。张俊采纳杨存中之计,自己率步兵与马贼军相持作战,而派杨存中、岳飞带数千精骑从山后夹击敌人,相约午时相合。于是张俊先率步兵与马贼军接战,鏖战至中午,杨存中、岳飞引数千精骑自山上驰奔而下,马贼军大乱,溃败逃走,张俊收复筠州。
张俊首战告捷,报于朝廷。宋高宗赵构十分高兴,取御笔亲下诏令:“应该趁着贼势已衰、官军气势大振之时,驱除并杀灭敌人,速收全功。”张俊尚未亲睹高宗御诏,宋军又已追贼寇于草山一带。李成党羽商元据山设伏,以阻宋军。张俊派步兵从小道上山,杀败敌人伏兵,乘胜追敌于江州(今江西九江)。李成无计可施,只好弃城而逃,称张俊为“张铁山”。江州得以收复。
经过一月余的休整,张俊引兵渡江,至蕲州(今湖北蕲春)的黄梅县,亲自与李成决战。李成占石幢坡,据险而守。并依着山势,居高临下投滚木流石攻击宋军。张俊亲冒矢石,率众攻险,将士皆奋力拼杀,杀声震天,贼寇终于抵挡不住宋军的猛攻,几万贼兵全部溃退。宋军追击,杀死马进,李成北逃投靠刘豫伪齐政权。
六月,张俊率军到达鄂州(今湖北武昌)。另一股游寇张用急忙避开宋军,窜至江州的瑞昌县和豫章(今江西南昌)的分宁县。张俊派岳飞带兵去招降张用。原来岳飞和张用是同乡,并同在汤阴县做过弓手,岳飞欣然前往。晓以利害,张以神威,张用遂率五万人投降。至此,江淮贼寇基本平定。张俊被加封为太尉。
还在高宗建炎四年(1130)十月时,金人与刘豫伪齐政权分道南侵,举朝震恐。当时大臣中又有人请高宗赵构撤离临安,出外“他幸”,以避敌锋。张俊向当时宰相赵鼎说:“避开敌人将去哪里?只有向前进一步,朝廷才能摆脱险境。当今应收聚天下兵马,共守平江(今江苏苏州),然后再从长计议。”赵鼎回答说:“太尉所言很对,避敌他幸并非良策。但将天下之兵聚而共守一城,也恐怕不妥当。望太尉能坚持前面的意见。”于是,朝廷乃任张俊为两浙西路、江南东路宣抚使,驻守建康(今江苏南京)。
张俊率军驻守建康,与敌军隔江相持一个多月,敌军不敢进犯。这时,张俊派手下部将张宗颜率精兵悄悄潜渡过江,至六合(今江苏仪征西),绕至敌后,等待时机。敌军闻风将退兵,张俊又对部将王进说:“敌人现在已无留意,定会退兵,而且必将渡淮河北去。你可速带人马,待敌人渡河之时出击杀敌。”王进领命率军急至淮河处,敌军果然渡河北退。王进引兵出击,敌军溃败而逃,程师回、张延寿等伪齐军将被宋军俘获。
绍兴五年(1135),伪齐军刘麟入寇,张俊与杨存中合兵拒之于泗州(今江苏盱眙北)。第二年,刘麟领兵十万进犯濠州(今安徽凤阳)、寿州(今安徽凤台),诏令张俊与杨存中合兵拒敌。张俊分遣各军出发击敌,在越家坊遇到刘猊左右军,首先将其击败。张俊亲率大军鼓行而前,在李家湾遇到刘猊大军,与之交战,大败敌军,几乎将敌人杀获干净,降敌达万余人,仅刘猊自己逃脱。至此伪齐略定。
宋高宗赵构得知此捷高兴万分,拜封张俊为少保之职。并说:“你论议持重不浮,又深晓敌情,听说你所部军中,能挽强弓者就有数万。你报国如此,我还有什么忧虑呢?”
四、领柘皋功 附秦桧谋
自高宗绍兴九年(1139)所谓宋金和议以来,金人反复无常,又于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再次统领大兵攻宋,直指两淮地区,并很快侵占庐州(今安徽合肥),来势凶猛。张俊派兵渡江迎敌。先锋王德军先夺占和州(今安徽和县),后又败金将韩常于含山,收复昭关。后王德与杨存中、刘锜等将会兵,在柘皋(今安徽巢县西北的柘皋镇)伏击金兵,打了一个大胜仗。此时岳飞也率军相援,师至庐州,金兵望风而遁。
岳飞接到张俊的通知,说敌兵已退,无须再进,岳飞就返回舒州(今属安徽境治)待命。但不久,金兀又攻破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王德、杨存中都在濠州城西中金兵埋伏,大败而归,杨存中所带殿前军三万余人,几乎全军覆没。岳飞闻讯带兵来援,金兵已在濠州大肆焚掠后自行退兵。
柘皋之功,人皆赞之;而濠州败役,人皆责之。宋廷没有追究濠州败责,却大论“柘皋”之功,并追赏张俊部绍兴十年败金兵收亳州之功。于是张俊拜枢密使,其部下王德、田师中等六人均同日受到上赏,而韩世忠与岳飞也同时被提拔为枢密副使。张、韩、岳三人同时解除兵权。原来赏议“柘皋”之功、对张韩岳三大将明升暗调,削夺其兵权,乃是赵构与秦桧蓄谋策划已久的一个阴谋。
宋高宗害怕诸大将各拥重兵,尾大难掉,将来与己不利。于是效法宋太祖“释兵权”之法,对张韩岳三大将明升暗调。秦桧迎合赵构之意,也为巩固自己的相位,故极力撺掇行之。
张俊在诸将中,年龄最大,也最受赵构赏识。他与秦桧关系也很密切,张俊“力赞和议,与秦桧意合,言无不从”。秦桧在未夺三将兵权之前与张俊已有密议,即罢三将兵权后,再使张俊统领天下诸路兵马。所以,当宋廷论赏“柘皋”之功后,张俊“首请纳所统兵”,第一个带头向赵构交出兵权。
岳飞在三大将中年纪最轻,提拔最快,战功也最为显赫。而抗金之心也最为激烈。宋高宗改元绍兴、秦桧重握宰柄以来,岳飞每议北上抗金之策,多与赵构、秦桧不合,加之岳飞相救韩世忠一事,秦桧对岳飞恨之入骨。而赵构对岳飞也是最感畏惧。秦桧构陷韩世忠不成,便转而陷害岳飞。
张俊的结局如何?
张俊与岳飞早有矛盾,岳飞后起,军纪严明,英勇善战,功劳显赫,提拔甚快,张俊十分忌妒。绍兴六年(1136)岳家军挥师北上,迭克伊洛尚虢,威震天下,北伐即将告捷时,张俊故意断岳军粮草,使岳飞只得班师而归。“柘皋”之战取得胜利,张俊为独占其功,竟通知岳军于原地待命,不得前进。而紧接濠州之役大败,张俊怕岳飞告自己,竟首先诬告岳飞率军不进。张俊欲收韩世忠兵权,密与岳飞私议,岳飞义正词严拒绝了他。所以张俊与岳飞构隙非浅。
秦桧谋害岳飞,张俊力助其事。张俊在秦桧授意下,先威胁收买了岳飞部将王贵。继而又收买了岳飞军张宪部的王俊,令王俊出面首诬张宪,逮捕张宪以牵连岳飞。而后,又收捕岳云,对张、岳二人严刑逼供,张俊充当了秦桧设置陷害岳飞冤案中一名重要的角色。《宋史》论:“岳飞冤狱,韩世忠救之,俊协助桧成其事,心术之殊也,远哉。”对张俊的人品操德予以谴责。
张俊年长岳飞近二十岁,一生戎马生涯,多有战功。他起于群盗,读书不够,所以在诸位大将中虽然年龄最长,然而缺乏长者之风;虽然为军将,却力主和议。而急功近利,以利忘义,最不可取。
绍兴十二年(1142)底,张俊因握持军权而不愿去位,被秦桧派人弹劾降职。绍兴二十四年(1154)六月去世,年六十九岁。宋高宗赵构停止视朝三日,敛以一品服,“帝临奠哭之恸”,追封循王。
商朝灿烂的青铜文明
台湾为什么被称为“祖国的宝岛”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