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城遗址遗存的文物介绍 太和城遗址有什么研究价值
太和城遗址有哪些遗存文物?太和城遗址有什么研究价值?以下为您介绍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简介
太和城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地处下关至大理之间的苍山佛顶峰麓,南距下关6千米,北与大理古城相隔7千米。这里是大理坝子中苍山与洱海之间陆地距离较短的咽喉要地,是由龙尾关进入大理古城的要道。太和城的“和”,为夷语山坡之意,意思就是筑在山坡上的城。
太和城遗址是唐代云南少数民族地方王国“南诏国”建立后的第一座都城,也是南诏三座都城中城廓保存最为明显完整的城址之一,从唐开元二十七年定都于此至大历十四年迁都羊苴咩城止作为都城前后计四十年,南诏于此期间在历史上首次统一了云南,为南诏国、大理国及元明清时期的云南行省直至云南省奠定了地域基础。
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城遗址究竟遗留了哪些文物?
太和城遗址出土有数量较多的瓦片、釉陶砖等遗物。在6号探沟内,发现有大面积的铺地砖分布,揭露出的铺地砖范围长14米,宽1.6米,铺地砖为青灰色无釉砖,砖长33.5、宽17、厚5厘米。
在铺地砖旁还发现有石柱础,石柱础以整块方石构成,中间有榫孔,边长77厘米至80厘米,榫孔直径10厘米。柱础间距4.9米。与柱础及铺地砖齐平的地面为较为坚硬的活动面,活动面及铺地砖上有一层瓦砾堆积,发现有少量的有字瓦。
在8号探沟内清理出多条石砌建筑基础。建筑基础采用石块垒砌规整,部分基础采用直径十余厘米的卵石整齐铺垫,似为散水设施。石砌建筑基础上覆盖有较厚的砖瓦堆积,除发现有青砖及釉陶砖外,还发现有大量的瓦当,瓦当种类丰富,有云纹、兽面纹、莲花纹、法轮纹等,也有少量滴水发现。
在4号、10号等多个探沟内发现有红衣陶片,从器型上判断,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存,当时的太和城应该就是建于次时期的遗存之上。
太和城遗址2号建筑遗存发掘区中南部南诏时期堆积层之下发现1处青铜时代的残圆形建筑石墙基遗迹,在附近的同一地层中出土青铜钺、青铜镞等各1件;3号建筑遗存出土有汉晋时期纹饰残墓砖2块、南诏有字残瓦338片、南诏残花纹砖7块、残方砖21块、残绿釉砖2块、残陶鸱吻10件、残红砂石佛首1件、完整青铜鎏金杨枝观音立像1件、青铜金刚杵1件、残绿釉陶瓶2件、残绿釉陶碗1件、残黄釉陶盏1件、残灰陶盏1件、贴金箔夹砂陶片4小块、开元通宝2件、残滴水16件、残瓦当24件等。
南诏德化碑,立在太和城遗址德化碑亭内,碑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青石质,正书,碑文记载了南诏政权建立初期,统一五诏、南诏和唐朝密切联系及双方交恶的经过,双方三次兵戎相见,最后归附吐蕃,和筑拓东城、设置官制等史迹。
太和城遗址有什么研究价值?
在大理州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展示大理南诏历史文化的资料,太和城在大理整个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太和城遗址3号建筑遗存的1号房址被包含有南诏有字瓦的瓦砾堆积层覆盖,故其时代应为南诏时期。
从打破1号房址的同一灰坑内出土遗物有残石佛首、青铜鎏金杨枝观音立像及青铜金刚杵等来看,1号房址为宗教建筑的可能性较大。
发掘揭露出的房与房之间无墙相隔、正房与厢房通透相连的1号房址大型建筑遗存为研究南诏时期的建筑提供了考古资料。
太和城遗址为研究南诏的形成、社会制度、云南各民族的关系、南与唐王朝和吐善的关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献资料。
以上关于太和城遗址的介绍到这里,更多相关内容请通过关注标签及探索发现栏目查看。
挺进大别山是什么时期
许广平回忆他和鲁迅先生的日子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