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生平简介熊廷弼的故事熊廷弼的结局如何?
熊廷弼生平简介:熊廷弼的故事有哪些?熊廷弼的结局如何?下面为你介绍明朝后期著名边将熊廷弼的故事:
熊廷弼生平简介
熊廷弼(1569~1625),明代后叶著名边将,字飞白,号完冈。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初授保定推官,继巡抚辽东。后来为辽东经略,并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天启五年(1625),被魏忠贤冤杀。
熊廷弼的故事
一、受制于人 有志难抒
天启元年(1621)八月初一,熊廷弼上言说:“三方布置防卫之事,必须联络朝鲜方面。请马上派遣使者前往慰劳朝鲜的国君和大臣,让他们将八道的军队全部发出,在江边连扎营寨,以助我声势。同时发诏书安抚体恤那些逃到那里去避难的辽东人,将他们招集起来组成团练,成为另外一支军事力量,和朝鲜军联合。而我方使臣还需暂且驻在义州,控制联络,使朝鲜方面与登州、莱州能声息相通,这对我们的事业有好处。另外还应当发银六万两,分别犒劳朝鲜和辽东百姓,而我则给他们空着名字的公文札子一百道,让他们能按礼制填名拜授官职。对于东山矿工,凡有能力结聚组织千人队伍的人,即可让他代理都司职务,结聚五百人的,可代理守备。将军一招呼,能立即响应。这样,一二万生力军立即可以组织好了。”熊廷弼推荐监军副使梁之垣,因他生长于海滨,又熟悉朝鲜情况,可以充任派往朝鲜的朝廷命使,熹宗马上同意,并命令按照过去行人奉持皇帝旨令出使邻邦的例子,赏赐梁之垣一品官服,以示对这次出使的重视。梁之垣于是上章提出要给他处事大权、分定各人职掌等八条要求,熹宗也予以同意。
梁之垣正与同僚下属商议官兵粮饷一事时,王化贞所派遣的都司毛文龙袭击敌军夺回了镇江,向朝廷报捷。满朝都非常高兴,于是熹宗又急命登、莱、天津三地发水师两万去支援毛文龙,王化贞统率四万广宁兵进驻河上,联合蒙古的部队乘机向清兵占领的地方进取,而熊廷弼则居中统辖指挥。但命令下达后,经略、巡抚和各镇军都互相观望,部队没有前进。
没多久,王化贞上疏详细陈述东西方面的形势情况,说:“敌人放弃辽阳不再防守,滞留河东失陷区的将士们日夜盼望官军的到来,官军一到,他们就会抓了敌人将领来投降反正。而西部虎墩兔、炒花等部落也都愿意出兵相助。敌人守卫海州不过两千人,驻扎河上也只有三千辽东本地的士卒。若秘密发兵,夜间袭击,必然能攻克。在南部防守的敌人知道了一定会北归增援,我方占据险要之地去袭击长途跋涉、已疲惫不堪的敌人,即可将敌人全部消灭。”兵部尚书张鹤鸣认为这个方案很好,就上奏说这是难得的机会,时不可失。御史徐卿也极称此事,请皇帝命令熊廷弼进驻广宁,蓟辽总督王象乾移师镇守山海关。这时王化贞又一次急驰奏章称:“敌人因我官军收复了镇江,于是纵兵驱马掳掠四卫屯垦之民。屯民们占据铁山坚守且伤敌三四千人,敌人包围他们愈加紧迫,应当赶快前去援救。”于是兵部更加催促部队进发。王化贞当即在这个月渡河。熊廷弼不得已也只能出关,驻扎在右屯,同时急驰奏章称海州攻取容易坚守困难,不应当草率轻举。王化贞最后无功而返。
王化贞为人古板而又执拗,向来不熟悉军事,却又轻敌,好说大话。文武将吏向他进谏从不听纳,与熊廷弼尤其抵触不相容。他一厢情愿地以为投降敌人的李永芳会当官军的内应,又相信西部人所讲的,虎墩兔会出援军四十万,于是就想以不战而取全胜。所有兵器马匹、士兵卫队、军队粮草、建营扎寨等事他一概置之不问,专门讲大话欺骗朝廷。兵部尚书张鹤鸣对他深信不疑,他所提的请求没有不同意的,这样熊廷弼就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了。广宁有十四万军队,而熊廷弼在山海关却没有属于他指挥的一兵一卒,只是空挂了一个经略的名号而已。从延绥来到卫所的士兵都不堪任用,熊廷弼请求任用佟卜年,张鹤鸣又上书反对。熊廷弼上奏请求派遣梁之垣出使朝鲜,张鹤鸣又故意拖延给他粮饷。两人于是互相怨恨,事事意见不合。熊廷弼也心胸浅窄而又强硬执拗,脾气火暴,又盛气逼人,一触即发,因此朝中群臣很多人都讨厌他。
毛文龙的镇江大捷,王化贞自称是运筹帷幄而决战千里的一大奇功。但熊廷弼却说:“我军三方兵力还未集中,毛文龙发兵出击太早了,致使敌人更加怨恨辽东百姓,将四卫军民几乎屠杀完了,使东山的矿工们丧失信心,使朝鲜为之胆寒,河西三军闻之丧气,打乱了三方并进击敌的策略,耽误了和属国联合作战的计划,还把它看成是奇功,实际上是大祸啊!”他向京师送去书信,极力诋毁王化贞。这时朝廷群臣正以镇江大捷为满足,听到熊廷弼的话,很多人不服气。
熊廷弼又公开诋毁张鹤鸣,说:“我既然担任经略,四方来的援军当然应该听我调遣指挥,但张鹤鸣却自己调发军队,不让我知道。七月中旬,我曾向兵部咨问调军的数目,至今已经两个月了,兵部还置之不答。我只有经略之名而无其实,辽东事务全由枢臣张鹤鸣与抚臣王化贞两人策划决定。”张鹤鸣因此更加怨恨熊廷弼。
到了九月,王化贞还说虎墩兔四十万援军马上就要来,请求迅速派人去接引他们。熊廷弼说:“抚臣依恃西部,想以不打仗为这次战争的计谋。但西部和我,进军的时候并不是真的一起前进。他们从北部入,我部从南方入,相距二百多里。敌人分兵来迎击,还是需要我部自己支撑拒敌。我不敢轻视敌人,讲什么可以不战而胜的话。我当初建议三方面共同备战,一定要将兵马、器械、车船、粮草等全部准备充足,然后限定日期一起举事,进则足以能战,退也足以能守。如今事到临头内部却乱了,虽然有枢臣在朝中出谋策划,在外有抚臣作决策,估计能一举成功,但我还是有万一不成功的忧虑。”后来西部的援兵始终没有来,王化贞的部队也就不敢前进。
二、熊王纷争 廷臣论议
熊廷弼因为和王化贞有嫌隙,朝廷中和王化贞要好的人都攻击熊廷弼。给事中杨道寅称高出、胡嘉栋不适宜起用。御史徐景濂极力赞誉王化贞,指责熊廷弼,诬蔑梁之垣出使朝鲜是逍遥故乡,极不称职。御史苏琰则讲熊廷弼应该镇守广宁而不当远驻山海关,进而又说登州、莱州的水师没有用处。熊廷弼大怒,上疏谏辩,极力反驳杨道寅等三人。熹宗对争吵双方都没有置问,只是在一次筵席上忽然问:“佟卜年既然是叛徒,怎么提拔为佥事了?刘国缙多次被议论,怎么又起用了?胡嘉栋命他立功赎罪,怎么跑到天津去了?”熊廷弼知道皇帝左右的随从大臣在进他的谗言,于是又上疏抗争辩白,言词十分愤慨激烈。
这时,熊廷弼主张坚守,并说辽东人不能用,西部少数民族的力量不能依靠,李永芳不可相信,广宁多间谍可能贻误大事。王化贞则一切反其道而行之,绝口不讲防守,说只要我一渡河,河东的百姓必定会起而响应。他还致书朝廷,大言仲秋八月,大家可高枕而卧等听大捷的佳音。有见识的人知道他这样做一定会败事,但因为疆场之事关系重大,没有人敢出来明言王化贞的话不可信。
到了十月,河道的冰冻结实了,广宁的百姓认为清兵一定会渡河来犯,都想逃跑。王化贞于是与御史方震孺商议,分兵守卫镇武、西平、闾阳、镇宁等城堡,而以重兵镇守广宁。张鹤鸣也认为广宁值得担忧,就请皇帝下令让熊廷弼出关。
熊廷弼上言说:“中枢大臣只知经略一出,就能镇定人心,而不知道手下并无一兵一卒的经略一出来,更会动摇人心。况且我若驻守广宁,王化贞驻扎到哪里去?张鹤鸣责成经略、巡抚要同心协力,而他与我难道就不用齐心协力了吗?为今日大计,只有张鹤鸣诚恳地和我一起合作,我才能为陛下真正担当起委交的辽东的事务。”他的言辞十分恳切得当,张鹤鸣却更加不高兴了。熊廷弼于是又一次出关,到右屯,计划用重兵内守广宁,外扼镇武、闾阳。下令刘渠带领两万人驻守镇武,祁秉忠率一万兵马驻守闾阳。又命罗一贯率兵三千守西平,并重申军令说:“敌人来犯,若跨过镇武一步,文武将吏一律诛杀无赦。若敌人到广宁而镇武、闾阳军不合力夹攻,他们掠劫右屯输运粮饷的大道而广宁、镇武、闾阳三路兵马不来救援者,也如前处理。”
部署刚停当,王化贞又听信间谍的话,突然发兵袭击海州,接着很快又引兵退回。熊廷弼就上言说:“抚臣王化贞的出袭,连这次已经是第五次了。八、九月间他多次出兵旋又引回,事前从来没有上疏奏请过。像十月二十五日这一次他刚将疏章交给我而实际已经出兵了。我急忙带兵出关,又见他引兵归来了。西平的那次会上,大家曾互相协调,讨论防守之事,决定犄角设营,互相支援,这事刚定而他的进兵之书又在月底送到了。他在十一月初二赴镇武,我即在第二天到杜家屯,刚行至中途,抚臣的部队又遣回了。初五日,他又想用轻兵去袭击牛庄,夺回马圈固守,作为明年进攻收复辽东的门户。当时马圈并无敌人一兵一卒,即使得到牛庄,我方也守不住,那么敌人有什么损失,我方又有什么好处?正巧其他将领官吏也竭力反对,抚臣于是只能怏怏而退。王化贞率兵屡进屡退,敌人已经看透了他的伎俩,而我的名声也因他的轻率出兵而受到损害。希望陛下再次明确告谕抚臣,举止行为要慎重,不要让敌人耻笑。”
王化贞见了熊廷弼的上疏十分不高兴,急驰上章辩白,扬言:“我愿意请求率兵六万,一举荡平敌人。我不敢贪天之功占为己有,只希望事成之后能厚赏跟我征战的将士,免除辽东百姓十年的徭役,免除全国正税之外一切的加派,如此,我的愿望就满足了。即使有不胜任,也一定能杀伤相当多的敌人,敌人便不再能重振,保证不再构成对河西的威胁。”于是请求朝廷给他随机自行处事的权力。
这时正是叶向高重掌朝内大权,叶是王化贞当年的主考老师,自然十分照顾他。朝廷大臣中只有太仆少卿何乔远上言说辽东事务应该专守广宁;御史夏之令上言认为蒙古不能相信,款待、赏赐他们没有好处,给事中赵时用上言说一定不能相信李永芳,这几位的意见和熊廷弼相一致。其余的人大多向着王化贞,撺掇王化贞不要听熊廷弼的管辖指挥。而给事中李精白还上言请熹宗授王化贞尚方宝剑,得以自行处事。孙杰则以刘一燝起用高出、胡嘉栋、佟卜年有罪而弹劾他,并说熊廷弼不宜驻在关内。
熹宗见熊、王不和,就派兵部堂官和给事中各一人前往劝谕,对违抗不遵守者则要治罪。命令下达后,群臣上言说派遣官员前往不合适,于是改交朝廷大臣集体议决。
熊廷弼的结局如何?
当初熊廷弼出关时,王化贞担心熊廷弼要夺自己的兵权,就假装将有关军务全部推给熊廷弼。熊廷弼上言说:“我奉命控制扼守山海关,不是要将广宁作为私有。抚臣不应当将责任推卸给我。”正巧方震孺这时奏言经略、抚臣不和,其中有王化贞“心慵意懒”的话,熊廷弼就借此攻击王化贞,王化贞更加不高兴。等到王化贞大言一举荡平清兵,熊廷弼便说:“应该顺遂满足抚臣的要求,马上罢免我以鼓舞士气!”
这时,朝廷内处都知道经略、巡抚不和,一定会耽误边疆的战事,因此每天都有奏折送上。而兵部尚书张鹤鸣十分相信王化贞,于是想罢免熊廷弼。天启二年(1622)正月,员外郎徐大化以莫须有的罪名参劾熊廷弼,说他以大话蒙骗世人,嫉能妒功,不罢免他一定会将辽东的大事弄坏。熹宗将奏疏一并下给六部,张鹤鸣于是召集朝廷大臣议决。讨论中认为要罢免熊廷弼的有几位大臣,其余的大部分主张让他们分别承担责任去完成任务。只有张鹤鸣说王化贞若去职,毛文龙必然不肯再听命;辽东人担任军事指挥一定会使部队溃败,与蒙古的联盟必然解体,因此应该赐王化贞以尚方宝剑,并将广宁完全交付给他,而撤免熊廷弼另任他用。意见上报后,熹宗不同意,责成吏部、兵部重新讨论后再上报。这时适逢清兵进逼西平,于是停止了讨论,仍然同时任用熊廷弼和王化贞,令他们戴罪立功,以功赎罪。
不久,西平围困告急。王化贞听信中军孙得功的建议,将广宁的部队全部发出,交给孙得功和祖大寿前去和祁秉忠会合,然后一起向西平进发作战。熊廷弼也急传命令给刘渠,令他拔营赴援。二十二日,官兵在平阳桥与清兵相遇。两军刚交锋,孙得功和参将鲍承先等就先逃跑,镇武、闾阳的部队于是大败,刘渠、祁秉忠在沙岭战死,祖大寿逃到觉华岛。西平守将罗一贯苦等援兵不来,和参将黑云鹤也战死疆场。熊廷弼已经离开右屯,停驻在闾阳。参议邢慎言提议马上去援救广宁,但被佥事韩初命阻止,于是熊廷弼回撤人马。
这时清兵屯驻在沙岭没有前进。王化贞一向将孙得功看成是自己的心腹,但孙得功已经暗中投降了清军,想活捉王化贞立功。他散布谣言说清兵已经迫近广宁城,于是城中顿时大乱,居民奔走相逃。参政高邦佐下令禁止,但已经没有办法阻止了。王化贞这时还关了衙署的大门在看书,不知道所发生的事。参将江朝栋推门闯入,王化贞还生气地呵斥他,江朝栋大声喊道:“事情已经十分紧急了,请您快走吧!”王化贞还搞不清是怎么回事,江朝栋掖持着王化贞上了马,两个仆人步行着跟着逃跑,于是放弃了广宁,在大凌河和熊廷弼相遇,王化贞失声痛哭,可熊廷弼却微笑着说:“六万军马能一举荡平,结果如何?”王化贞十分羞愧,建议坚守宁远和前屯,熊廷弼说:“嘻,已经晚了,现在只能保护溃乱的百姓入关了。”于是把自己率领的五千人交给王化贞殿后,把广宁的积聚物资全部烧毁。
二十六日,熊廷弼带着韩初命保护着溃散的百姓逃向关内。王化贞、高出、胡嘉栋也先后回到关内,只有高邦佐自杀身死。孙得功率领广宁的叛将迎接清兵入广宁城,这时王化贞已逃了两天了。清兵追击王化贞等人二百多里,因后方给养跟不上才退回。大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京师大为震惊。张鹤鸣害怕了,自己请求到前线督察部队。
二月,熹宗命人逮捕了王化贞,罢免了熊廷弼,令他听候查处。四月,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向皇帝奏上案狱的卷宗,熊廷弼、王化贞一起论死。后来,当快执行处决时,熊廷弼叫汪文言用四万两黄金去向内官行贿,祈求宽缓对他的处决,后来受贿的人背叛了他。魏忠贤知道后十分恼恨,发誓要从速处斩熊廷弼。及至杨涟等被捕入狱,魏忠贤又诬称他们接受了熊廷弼的贿赂,又增加了熊廷弼的罪状。
正在这时,巡逻卫士捉到一位叫蒋应晹的市民,他供称与熊廷弼的儿子曾几次出入禁中的监狱,阴谋叵测。魏忠贤就更加想从快处死熊廷弼,他的党徒门克新、郭兴治、石三畏、卓迈等也以这些空口无凭的指控来催促这事。正巧冯铨也怨恨熊廷弼,他和顾秉谦等人侍候熹宗时,出示市井刊物《辽东传》,说:“这是熊廷弼所作,企图为自己开脱罪责。”熹宗十分生气,于是在天启五年(1625)八月,将熊廷弼在闹市处斩,并暴尸街头,将首级递传九边示众。
不久,御史梁梦环又说熊廷弼侵盗军资十七万,御史刘征更称熊廷弼拥有家资百万,应当全部没收以佐助军饷。魏忠贤假托圣旨,命严加追拿,但熊家的全部家产都被抄没也未达到十七万两,于是连带他的同族联姻都被抄家破产。江夏(今湖北武昌)知县王尔玉向熊廷弼的儿子索要貂裘珍宝,没有得到,就要打他,熊的长子熊兆圭自刎而死,熊兆圭的母亲大叫冤枉。王尔玉将两名婢女的衣服褪去笞打四十下。远近的人没有不感叹而气愤的。
崇祯元年(1628),思宗朱由检下诏免追熊廷弼的赃物。这年秋天,工部主事徐尔一上疏为熊廷弼辩冤,请求为他昭雪,皇帝没有同意。第二年五月,大学士等人又上言,请求将熊廷弼首级归葬。皇帝下诏同意。熊廷弼的儿子才将熊廷弼的首级取回归葬。而王化贞直到崇祯五年(1632)才伏法被处死。
大清最牛刁民:穷无活路刺杀皇帝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