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为求长寿而罢朝养生的庸君
大明王朝有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越是受人敬仰的明君就越是短…命,越是令人讨厌的庸君就越是长寿。朱翊钧算得上是个庸君。于58岁那年去世,算是比较长寿的一个。这个皇帝不喜欢上朝,但是他会办公。他在位的年间朝中的大事,都是由他来处理的。比如万历三大站,尤其是明朝抗击倭寇战争,就是这个喜欢罢工的皇上指导的。
他不上朝其实也是有理由的。如果深人了解,不难发现,他的罢朝和“国本之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这个“国本”指的是太子的人选,在朝中,立太子是有原则的。通常都是立皇后的儿子为太子,如果皇后没有儿子,那就立皇帝的长子为太子。当时,朱翊钧的皇后王氏就没有儿子,皇上的长子是王恭妃生的朱常洛。依照惯例,朱常洛应该被立为太子。但是,皇帝却非常宠爱三子朱常洵,这个儿子是他心爱的郑贵妃生的。所以,明神宗打算立幼子为太子。
众所周知。太子人选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下一任皇帝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慎重。但是朱翊钧却不想跟着章程走。这样便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关注。当时有一位户部大臣上书建议皇帝将长子立为太子,但是此举却违逆了朱翊钧的心意。
事后,这位官员被他贬得远远的。为了国之根本,其他的大臣也并没有因此就停止上疏。朝中一时间拥立皇长子为太子的奏章接踵而至,把皇上弄得晕头转向,非常心烦。但是立幼不立长本身就不占理。于是朱翊钧想了一个高招,那就是“拖”。
公元1593年,神宗准备把长子朱常洛、三子朱常洵以及五子朱常浩一同封王,还说等他们长大以后再选择善者来封为太子,用这个借口来搪塞朝臣。
朝中的大臣也都不傻,他们知道皇上的用意,因此大家一致地反对。无奈神宗不得不作罢。这件事情一直在朝堂上争论个不停,最终还是李太后出面来摆平了。李太后问儿子:“为什么迟迟都不立常洛为太子?”朱翔钧听了之后慌不择言:“他不过是个宫女的儿子罢了。”
太后自己其实也是穆宗皇帝恩宠的宫女,因为生下了神宗皇帝所以才被晋封为贵妃。后来儿子即位当了皇帝,自己才成了皇太后。如今听到儿子说出这样的话来,她不禁大怒:“你也是宫女的儿子!”此话一出,把朱翊钧吓得连忙叩首请罪。
朝中有了太后的支持,再加上群臣的压力,朱翊钧只好勉强将朱常洛立为太子。至此“国本之争”也算是告了一段落,朝堂终于安静了下来。
群臣在取得到胜利之后,皇帝的心里仍然不甘:既然你们不顺我的意,那就不要怪朕做得太狠了。于是他以“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的态度对待朝臣,最后干脆罢朝„想到就要做到。朱翊钧后来果真是没有上朝,也不召见大臣,慢慢地连内阁大学士们也都很少能再见到他一面。
之后居然发展到不批阅奏章,对臣下们的奏章一律“留中”不发。
皇帝的心里非常清楚,如果对于那些他不喜欢的奏折,稍加贬斥,就会给朝臣们找来更多的上奏理由,还能让他们得到“讪君买直”的机会。现如今,他干脆对朝臣们懒得搭理,于是这帮“忠君爱国”的大臣们手中的巴掌就再也拍不响了。
后来三十年的时间,明神宗出现在朝臣们面前的只有三次:“公元1592年11月御午门,受宁夏俘;公元1599年夏4月,御午门,受日本俘;公元1600年12月,御午门,受播州俘。这三次都是公开露面,都是皇帝举行受俘大典,群臣没有机会接近他,也只能在午门下面远远地看着,就连内阁首辅也不例外。历代的阁辅臣都会千方百计地请皇帝接受朝臣,这一代阁辅臣也是如此。但是神宗对于阁辅臣提出接见大臣一事,并没有去理会。
其实,做一件事不是很难。可是,要想用一辈子去做一件事是很难的。这一点,能表现在朱翊钧的身上是难能可贵的。用在朱翊钧的身上是:一日不上朝能很好地做到,但要用25年不上朝,是真的不容易啊!
下一节:争国本:万历皇帝乌烟瘴气的后宫
返回上一级>>>万历皇帝朱翊钧:28年不上朝的酒色皇帝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