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终结者:最后的摄政王载沣
(一)优柔寡断,纵虎归山
载沣摄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袁世凯,这个人间接害死了他的哥哥光绪,他很痛恨他,于是联合皇族王公商讨如何处理袁世凯,
这件事他做的就不很好,对付袁世凯有种很简单的办法就是杀,但是如果轻易杀了袁世凯,那他手下的北洋新军必定哗变,应该将他和北洋新军隔离开,然后慢慢下手,就能除掉他,这种例子很多比如除鳌拜,除和珅等等,可是载沣同学的方法是将他革职赶回老家,这样就相当于纵虎归山,养虎为患了。及时要革职他也应该控制在自己的范围内,可见载沣的执政能力不高,也为日后的清朝灭亡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二)集权与身,形同寡人
载沣身为摄政亲王,有着和当年摄政王多尔衮一样的毛病,就是喜欢集权与自己,排斥异己,要知道你并不是皇帝,作为摄政王这么做事很让人诟病的,更别说载沣还没有多尔衮那样的见识和能力,所以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彻底的与广大的官员和人民隔离开来。而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危如累卵,不适宜这么干了,立宪派的人都反对这么做,反清的同盟会又在积极运动,外国列强也虎视眈眈的窥伺着中原。这些载沣都视而不见,他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措施企图挽救清朝的局势。
大打亲情牌,让自己的七弟载涛以及宗室铁良,贝勒毓朗等抓军权,训练自己的禁卫军。(这个行动按理说是好呢,能提高军队但是作为自己的禁卫军的话,则需要思量了)
还设立了筹办海军事务处,令肃亲王善耆,镇国公载铎,萨镇冰等人筹办海军,由他六弟载循做海军大臣。(当年他爸爸奕譞一手打造了海军也间接毁掉了海军,如今在重整旗鼓,有点亡羊补牢了)
又以溥仪的名义宣布一切军政大权都有自己担任,还将军机处改成咨议局。采取西方的议会制。(这个举动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好的是能够吸纳西方的制度,说明有改革的想法,还进行了一次内阁选举,可惜选取的大臣都是皇族或满族。但是前一个举动就以下的把议会制和立宪派的心彻底寒了。)
这些举动彻底的把大清国的皇权揽在自己家三兄弟的手中,这些事把立宪派的人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种做法酷似当年多尔衮的揽权和亲信自己的兄弟阿济格和多铎。
当时皇族内阁中,有13个人,宗室皇族是5个人,满族是9个人,汉族只有4个人还都是清朝的地方大员,新的进步的立宪派人员根本进不去,就这样里面还每天都鸡吵鹅斗,互不统属,在清朝200年间都少有,经常是近支排挤宗室,宗室排挤满人,满人排挤汉人。这样的内阁能救国吗?载沣的内阁中,没有团结只有斗争,其中有好几派的人,比如宗室载泽掌管财政大权,他和隆裕家关系比较近,看不上载沣,经常拿隆裕来压制载沣,载沣性格软弱没有办法只好忍着,再比如庆亲王奕劻这个人更是只知贪钱和蒙古亲王那桐一起贪,比人称为庆那公司,他也经常给载沣气受,他与袁世凯关系密切,所以载沣也很不满意他。但是他是后党元老,人脉旺盛打击起来很困难。
载沣很是痛苦,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他的性格软弱,执政能力差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在皇族内阁开会时,载沣说不出什么话来,往往都是一坐一天,看着下属在争吵他却制止不了,他弟弟载涛就分析到在国家平稳发展时,他主政未尝不可,但是国家处于危亡之秋时,他主政就相当的不适合。他说话也不注意,在溥仪登基时,天气冷,太和殿里阴冷空旷,小孩子肯定害怕,他就对他的孩子说道:“不急不急,快完了,快完了。”这就成了一句咒语般附在了晚清的头顶上。真的不过三年,随着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他做摄政王这三年,头一两年时春风得意想有所作为,第三年便是如坐针毡,又没主意,只能让袁世凯在回来,这下彻底埋葬了清朝,慈禧当年对于袁世凯的处理也很困哪,不杀他,清朝肯定亡于他手,如果杀了他,清朝会灭亡的更早,所以慈禧把这个问题交给了载沣,载沣处理的又不好,真的让慈禧的预言成真了。但真正亡了大清的是封建皇朝的专制制度,是皇权内部的斗争,是对百姓的压迫以及八旗的腐化等等是多方面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决定的。这是历史的规律。要打破这种规律就要避免前面的错重犯。
醇亲王载沣终于下台了,他辞职回家后,对妻子刘佳氏说道:”终于可以回家抱孩子了“心情很开心,气的他妻子对孩子说道:”以后万不可向你阿玛这样没出息”他也写过对联: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可见退隐之心早就扎在他心里了。摄政的日子对他来说是心力交瘁了。也说明他受父亲老醇王奕譞的影响很深。醇亲王载沣还很正直,他的儿子溥仪退位后,曾一度在家里招揽那些企图复辟的宗社党员,他很不高兴,他也从来没有去过他儿子溥仪在长春的伪朝廷,他虽然执政能力不高,还有点擅权的缺点,但是他能够急流勇退没有给百姓造成更大的伤亡使得清朝于民国稳定过渡。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的孙中山也很重视他,来北京时曾经看望过他,并给他很高的评价。载沣有四个儿子,七个女儿。长子是溥仪,次子是溥杰,三子溥琪,四子是溥任。长子和次子都去了长春伪满洲,他把自己的小儿子溥任和女儿们留在身边。
醇亲王府有两个府邸,前面的南府由于作为光绪皇帝的潜龙邸不能再用,只好搬到了后海北沿44号。这所王府有他的前身,前身是康熙朝大学时明珠的府邸,后来曾经又住了和珅,和珅只短暂的住了一阵就搬到什刹海那去了。这个住宅就一直传到了醇亲王这里。醇亲王在新中国建国后不久将王府还给新中国政府作为他用,自己带着孩子搬到了一个不太大的四合院住。这所王府就给了一个人,她就是宋庆龄,孙中山先生的遗孀,同时也是进步人士,新中国的主席之一,也只要她的位置能住进这个高端大气上档次,低端奢华有内涵的府邸和后花园。现在是宋庆龄故居,醇王府的马厩给了聋哑学校也算是福利事业了,主要的正式住宅则给了国家民族宗教局。这是醇亲王府给新中国的贡献了吧。载沣一生经过了清朝,民国,日伪,新中国四哥时期终于在1951年得病去世。醇亲王一脉对于清朝的贡献很多,也献出了自己的王府。不管是老醇王奕譞还是小醇王载沣都对大家超忠心耿耿,他们的爵位只传了两代就结束了。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清朝入关时是以摄政王多尔衮主政,孝庄太后在后辅佐小皇帝顺治开始的。晚清竟然也是摄政王载沣主政,隆裕太后辅佐小皇帝宣统而结束的。民国的历史大家蔡东藩先生的清史演义中在结尾处就写了一段话很能概括清朝的这些巧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清自摄政始,复以摄政终。
顺治推早慧,宣统亦幼聪。
孝庄与孝定,权位毋乃同。
得国由吴力,逊位本袁功。
一往又一复,天道有张弓。
这就是醇亲王一系的故事了。他的家族成员们大都在新中国的统一下,各司其职过其了老百姓的生活,醇亲王载沣的四子溥任现在还健在人世。
戊戌变法是哪一年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