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庚生平简介程长庚的故事程长庚有哪些成就?
程长庚生平简介:程长庚的故事经历怎么样?程长庚有哪些作品?程长庚有哪些特色?程长庚有哪些成就?如何评价程长庚?本文马上为你介绍:
程长庚生平简介
程长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市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历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在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
程长庚的故事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程长庚出生于潜山市程家井人,为程氏51代裔孙。幼年在徽班(三庆班)坐科。
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拜在春台班的米喜子门下,米喜子安排他到保定和盛成科班学习昆曲。
咸丰、同治年间参加四大徽班进京演出。
清宣宗道光十八年(1838年),程长庚因父亲病故回安徽老家,离开了三庆班。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南京条约”,程长庚义愤填膺,谢却歌台,终日闭户不出。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程长庚创办四箴堂科班。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庆班经营不好,老班主陈金彩派管事赵德禄邀请程长庚进京。进京后,程长庚担任了三庆班班主。
同治年间程长庚入宫做内廷供奉。曾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清光绪六年(1880年)1月24日,程长庚逝世。葬于彰仪门(今广安门)外石道路旁北侧。
程长庚的作品
程长庚其擅演剧目有《群英会》《伏虎》《战樊城》《鱼肠剑》《举鼎观画》《让成都》《镇潭州》《捉放曹》《击鼓骂曹》《风云会》《战太平》《法门寺》《长亭会》《文昭关》《状元谱》《庆唐虞》《钗钏大审》《八大锤》《战长沙》《临江会》《华容道》《安居平五路》《天水关》等。
除老生戏外,花脸、小生诸行角色,亦能串演。京剧关羽的形象也始于程长庚。 外串四喜班主要剧目《千里驹》《梅玉配》《探亲》《孝感天》等。
程长庚的特色
一、唱腔
程长庚的唱腔脱胎于“徽调”,取法于楚调,兼收昆曲、山陕梆子诸腔之长,溶汇为“皮黄调”,却以徽音为主。他的嗓音内行话叫“脑后音”,他讲求字正腔圆,不事花哨,直腔直调,沉雄爽朗。他的唱和念法,柔寓于刚,发声吐字,安徽的乡音土味较浓。
二、表演
程长庚的做工身段,一招一式,都是遵循老徽班演法,绝不稍逾规矩。他的投袖(单投袖)、扬袖、捋髯等小身段,也无不讲求“端凝肃穆”。程长庚的表演善于体察人物的性格、身份,注重表现其气质、神采。做功身段沉稳凝重。他演的关羽戏时,特别注意唱工,做派着重神威端庄,得到了米喜子的真传,并有所创新。
经常演出的剧目有《战樊城》《长亭会》《文昭关》《镇潭州》《状元谱》《群英会》等。他还时常演红生戏(老爷戏)如《华容道》《战长沙》。他的昆曲也唱得很好,经常演出的有《钗钏大审》等。
程长庚的成就
一、变革创新
程长庚进行了声腔的变革和剧目的创新。他的唱和念法,是柔寓于刚,发声吐字,比照昆曲发音,参用安徽乡音。其创新改造的剧目代表作有《战樊城》《文昭关》《鱼肠剑》《群英会》《捉放曹》等和昆曲《钗训大审》等。
二、戏曲转变
程长庚在中国的传统戏曲的基础上,推动了徽戏向京剧的嬗变。他以匠心独运的唱腔艺术,声容殊众的老生艺术,因人施教的育才艺术,以德孚众的治班艺术,技艺超群的导演艺术,因人施教的育才艺术,以德孚众的治班艺术,在中国京剧史上铸起了一座丰碑。
三、人才培养
程长庚创办三庆班科班,加强对京剧艺人的教育培养。他严格授徒,严格管理。京剧老生新三派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和杨月楼都是他的弟子,成为京剧的第二代演员。他的传人还有卢胜奎、殷德瑞(专演靠把戏)等人。陈德林幼年在三庆班学习时,程长庚苦口婆心,言传身教,使他成为戏剧界的青衣泰斗。
如何评价程长庚?
“操行特著,后人称道弗哀,虽古之贤宰相,不是过也。则其得名也,岂偶然哉!”——穆辰公
“程长庚为人严正,管理三庆部井井有条,人多畏而敬之,尊之曰大老板”。——《旧剧丛谭》
他是“杰出的艺人”“驰名剧坛的大家”。——《安徽历史述要》
“内务府许其管领各菊部,有事则于精忠庙会议,听其裁决。各伶有违犯规律者,听其处置,无敢相抗,而程亦以身作则,恪守规律。”——《梨园旧话》
孙策和周瑜的关系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