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考古学家如何踏堪皇陵验地理?
下面,我们就一起随着考古学家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踏看皇陵的。
邱延翰觉得杨筠松的理论功底已经十分深,为了历练他,给了他三个月的时间去考察周、秦、汉、唐的皇陵。杨筠松十分高兴,一头扎进了这中华故地,去检验地理的精髓,捡拾历史的沧桑。
杨筠松先东出长安六十里,来到了骊山,踏堪秦皇赢政这位始皇帝的陵寝。杨筠松登上骊山一看,秦始皇陵龙脉来自中龙秦岭,居渭河的南岸,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是奔马形,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河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园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全为人工封土,有几十层楼高。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有八里,外城周长有十二里。内外城廓有高约一丈的城墙,墓葬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整个墓是坐西向东。
杨筠松大叹:陵址选得尚对,能得真龙正气,只可惜人工斧削,大伤了龙气,一也;离脉太远,接气不上,是风景而不是风水,二也;龙坐南向北吐气,墓坐西向东接气,天人不合,三也。整个陵园只有霸气呀,这就难怪,始皇葬入三年,一统大国就倾覆了。
八百里秦川腹地的渭河北岸,有一列列大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灵秀山峦,这些山围绕京师长安成一个巨大的扇形。在这一列列峻秀巍峨的锥状山峰中,分布着数十座周、秦、汉、唐帝王的陵墓。光大唐就已有十六帝葬在这里。杨筠松决定,从东往西踏堪一个遍。
一天,杨筠松顺山龙来到了九嵕山峰顶,太宗皇帝与长孙皇后合葬的昭陵就在此山。纵目四望,此山的确龙气腾腾,太宗此穴奠定了他以后至今的大唐基业。昭陵是凿山而建,开创了大唐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杨筠松从书库资料中已知,贞观十年,长孙文德皇后临死时跟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先师袁天罡选中了九嵕山,文德皇后死后就先葬在了这里。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从此,开创了大唐帝陵以山为陵制度。无疑,以山为陵,既可以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又可以防盗掘。
杨筠松看到,在主峰地宫山之北面,是内城的北门玄武门,设置有祭坛,紧依九嵕山北麓,南高北低,以五层台阶地组成,愈往北伸张愈宽,平而略呈梯形,在南三台地上有寝殿,东西庑房,阙楼及门庭,中间龙尾道通寝殿。在司马门内列置了十四国君长的石刻像:突厥的颉利可汗、突利可汗,阿史那社尔、李思摩、吐番的松赞干布,高昌、焉耆、于阗诸王,薛延陀、吐谷浑的首领,新罗王金德真,林邑王范头黎,婆罗门帝那优帝阿那顺等。这些石像正是大唐帝国的盛况的象征。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还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房玄龄、孔颖达、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先贤的墓葬,还有少数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人的墓葬。
杨筠松感叹,规模可称第一,确有帝王气派!
顺着山脉西进,极目望去,苍茫烟云中衬托着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耸立于茫茫苍穹之下,远望就象一个新浴之后的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他心里喊道:“这就是梁山了,是有‘皇陵之冠’之称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高宗皇帝的合葬地乾陵了。这里可埋葬着两位皇帝啊!”杨筠松最想看看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墓了。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高耸于中间,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恰像少女的双乳,有人把这两峰取名叫“乳峰”。墓门就恰恰安在了气口上,那是真正的龙穴啊!
周太王古公亶父曾带着族人越过梁山进入秦川,奠定八百年基业。秦皇也曾筑宫梁山之上而北御夷狄,汉张骞也曾跨越梁山而通西域,我大唐也是经过此山管理大片西域国土。梁山主峰山石崔嵬,地势险峻,为东西交通之咽喉,自古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杨筠松从梁山峰巅,东望太宗昭陵,山势突兀,孤耸回绝;南望太白山、终南山,积雪皑皑;北望五峰山,遥相辉映;西望翠屏山,层峦叠嶂。脚下的梁山,三峰特起,主峰苍润高峻,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整个山麓林木葱茏,古柏参天,环境雅致肃穆。
纵目往下一看,乾陵气势雄伟。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进是石阶路,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了。两旁有华表,翼马、鸵鸟,石马,翁仲,石碑。东边应为女皇无字碑,西边应为高宗述圣记碑。选有王宾像几十尊,石狮一对。杨筠松数了数,周围还有十七座陪葬墓。
杨筠松感叹先师李淳风、长孙无忌、袁天罡的慧眼,眼前仿佛出现了高宗时代的情景:
唐高宗登基不久,派出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和专管钦天监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分别出去,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
一日,满身疲惫的李淳风寻视到梁山上,只见此山三峰高耸,主峰直插天际。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歧山相连。乌、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大叹:“梁山乃是世间少有的一块真龙地穴啊!”
李淳风拨开一点泥土,在地穴口植入一个铜钱做标志。
另一天,长孙无忌也大汗淋淋的来到梁山,在乳峰上休息,等喘够了气,纵目看到主峰,又加了一把劲登了上去,在这里,他看到了李淳风看到的一切,大叹:“此真龙穴呀!”
他也来到穴口,从头上拔下一支发簪植入地上做标志,而他却不知道,他的簪正插在李淳风的铜钱口上。
李淳风和长孙无忌选好陵址后,回京禀报高宗。高宗带着袁天罡与李淳风、长孙无忌去验证,才知二人找的是同一个地方,而且穴点定位丝毫不差。
袁天罡观察了一番后提出反对意见。他为高祖选陵址时到过梁山,深知此山风水的优劣之处。他对高宗说:“梁山从外表上看是一块风水宝地,但细看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梁山虽东西两面环水,能围住龙气,但与太宗龙脉隔断。假如百姓选祖茔在此,是可以兴盛三代,但作为帝王的陵址,恐怕三代后江山有危险。大唐龙脉从昆仑山分出一支过黄河,入关中,以歧山为首向东蔓延至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尧山。今太宗已葬在九嵕山,那是龙首。陛下的陵寝不可以居于太宗之前,况且梁山又不是龙首,而是周代龙脉之尾,尾气必衰,主陛下治国无力。
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像女人的乳峰状,整个山形远观似少妇平躺一般。陛下选陵于此,只恐怕从此后为女人所控制。
三是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边二峰圆利,属金格。三座山峰虽挺拔,但远看方平,为土相。金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龙气助金,地宫营在主峰之下,主陛下必为金格之人所控。依臣愚见,如果陵址定在此山,那么,陛下日后必为女人所伤!”
听了袁天罡一番宏论,高宗犹豫不决。早有武则天亲信太监把袁天罡的一番阔论告知武则天,当时的武昭仪已经控制了**,武则天听了十分高兴,她暗自思忖:小时候听父亲说,袁天罡说我将来能做女皇帝,看来要应验了。晚上,就给高宗吹了一阵枕边风,自然是褒扬长孙无忌,贬低袁天罡了。
第二天早朝时,高宗传出圣旨,定梁山为陵址。袁天罡一听,仰天长叹曰:“代唐者,必武昭仪呀!”他怕将来受牵连,就辞官不做,出外云游去了。
陵址选好后,如何定名,大臣们又争论不休。
有大臣说:“太宗山陵名曰昭陵,有昭示帝气之意,陛下之陵就定名为承陵,以承接太宗恩泽。”
长孙无忌说:“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为阳,为天,为帝。长安是陛下今世帝都,梁山自然为陛下万年寿域的天堂帝都,人间、天堂,天地合一,乾坤相合,主定陛下永世为帝王。依臣之见,就定名为乾陵吧!”
高宗听了十分高兴,于是定名为乾陵。长孙无忌哪里知道,袁天罡所言,是说梁山阴气弥漫,不能选作陵址。今定名为乾陵,岂不注定有女人为帝吗?后来的一切发展都应了袁天罡的预言。
武氏废唐立周称皇帝二十二年,二十二年后,武则天病故,宽厚仁慈的中宗皇帝为了满足母后“归陵”的遗愿,为了表示孝心,命人挖开乾陵埏道,打开墓门,于神龙二年五月将武则天合葬入乾陵玄宫。从此,乾陵成为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一陵葬两帝的陵园。合葬武则天后,中宗、睿宗朝又将二太子、三王、四公主、八大臣等十七人陪葬乾陵。乾陵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朝初期才告竣工,历时长达五十七年之久。
杨筠松大叹,三位先师点穴都对,有帝王龙气,而袁天罡断得更精准呐!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