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为什么早婚
古代女子还没发育成熟,为何十三四岁就得嫁人?
首先,我国历代均是农耕社会,老百姓看天吃饭,而多口之家,粮食往往不够吃,所以通常情况下,大家都吃不饱,日子久了就造成营养不良,成个人看起来面黄肌瘦的。特别是不管秋收多少,粮税都得按时准量上缴,这时候贫穷的农户就不得不想办法减轻负担。
所以,嫁女儿就是农户的最佳减压办法,有男儿的家庭没嫁的道理,而女儿则不同,嫁出去不仅能减少口粮需求,还能收到嫁妆彩礼。这些东西足够养活一个即将饿死的家庭,而幼小的女儿嫁过去后,也能养活自己,从而及早的为夫家生育儿女,早早过上美满的家庭生活。
基本上早婚对古人来说算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不过,有一点得说,那就是古代因受到儒家文化熏陶,大体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大部分人希望生个儿子传宗接代,如果生了女儿,自然会想把她早点嫁出去。加至古代是父系主权当家,母亲很少有发言权,所以女儿一旦长发及腰,不嫁也得嫁,闹腾的就被五花大绑着嫁。
另外,由于国家政策规定,诸如南北朝时代,北周政权的皇上宇文邕就曾下旨规定,凡是女子者年满十二就需嫁人,不然会被惩罚。到了大唐盛世时期,朝廷允许唐朝女子的最晚结婚年龄为14岁。其实这并不算什么。
最严格的惩罚据说是在汉朝,当时汉惠帝就下令规定,汉朝女子长及15岁就必须成婚,若是超龄未结者,就需处罚五倍粮税。试想,一个普通农户缴一年的粮税都异常艰难,如果被罚五倍的话,等于是要了一家老小的性命,故此为了家庭,当女儿的就必然得早早嫁人。
下一篇
五胡乱华的英雄冉闵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