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对书信的九种别称,你都知道吗
三、便函
便函是机关团体发出的形式比较简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从前也叫“札字”。
如《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陈木南写了个札字,叫长随拿到国公府向徐九公子借了二百两银子。”
四、寸简
寸简就是简短的信,也称为“寸笺”、“寸纸”、“寸楮”、“寸札”、“寸函”、“片札”。有时还用这些代称,谦指自己发出的书信。兹举几例:
寸简:夏曾佑《送汪毅白》诗:“千古心期凭寸简,九州容易入斜曛。”“心期”指期望、心愿。“曛”(xun音熏)意为昏黑。
寸笺:鲁迅《书信集·致高良富子》:“特上寸笺,以申谢悃。”悃(kun音捆),即真心诚意。
寸纸:秋瑾《念奴娇·寄闺珵妹》词:“别绪千丝,离恨万缕,寸纸应难剖。“
寸楮:太平天国罗大纲《致英使书》:“今藉羽便,特修寸楮。”
寸札:清人吴下阿蒙《断袖篇·琴书》:“倘得机缘,寸札相招。
寸函: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晚间曾寄寸函,夜里又做一篇。
书信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没有电报、电话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之前,更加显得重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诗),
“忽得远书看百遍,眼昏自起剔残灯”(宋代诗人刘克庄《和仲弟二绝》诗)。这些诗句道出了人们对书信的重视程度。因此,在文人墨客的如椽大笔挥洒之下,众多的书信别称,应运而生。
五、书信函
书信:现代一般叫信或信件,但古时更多的称之为“书”。古代的“信”指信使,即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因此用“书”字组成的书信的别称要比信字多得多。
书问:“问”字有音信、问候、告诉等含义。所以“书问”就是书信。如鲁迅《致许寿裳》的信写道:“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
书邮:宋代范成大诗云:“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
书呈:《水游传》第二回:“写了一封书呈,却使高俅送去。”
书记:书记现代多指政党或团体中各级组织负责人,但在古时多指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或书信、文字等。宋代人曾巩《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向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
八行、八行书:古时信笺每页多为八行,所以称书信为“八行”或“八行书”。李渔《意中缘·悟诈》:“八行代我传心事。”北齐人邢邰《齐韦道逊晚春宴》诗囚:“谁能干里外,独寄八行书。”
书筒:书筒本指藏书信的邮筒,被用来代指书信。如宋代人赵蕃《呈季承》诗云:“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书题:“题”也作书牍讲。《释名·释书契》说:“书牍称题。”所以书题就是书信。如《南史·周山图传》:“(周山图》于书题甚拙,谨直少言,不尝说人缺长。”
书子:这是书信的口头称呼。如《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那日贾政的家人回家,呈上书子。”
青鸟书: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中说,三危之山上住着三只青鸟,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为西王母取食和送信。《艺文类聚》引旧题班固《汉武故事》说:“七月七日,上(指汉武帝)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后人就称信使为“青鸟”或“青鸟使”,书信为“青鸟书”。如王实甫《四块玉》套曲:“又不见青鸟书来,黄犬音乖。每日家病恹恹懒去傍妆台。”李商隐更有“青鸟殷勤为探看”的名句。
六、函
函:函本指封套,一封信叫一函,。—套书也叫一函。后来就用函指书信。如晋代傅玄《傅于》:“(曹操)授晔(即刘晔)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耳。”
函片:也指信件。如孙中山《致王子匡函》:“得读致蘅兄函片,敬悉一切。”
信函、函书、书函:这三个书信别称一目了然,不用多说。
七、简札族柬
简:本指战国至魏晋时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板。竹片叫简,木板叫札或牍,统称为简。这些都用作书信的称呼,后来书写材料虽有变化,而这些称呼却沿用下来,如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辱致来简,受赐无量。”此外还有“信简”、“书简”、“简书”、“简牍”、“简札”、“简贴”、“手简”、“手毕”、“书牍”、“竿牍”、“函牍”、“信札”、“函札”、“书札”、“柬帖”、“函柬”等,也都是书信的称呼。
信简:柯岩《奇异的书简》:“因此我就养成了这种爱好:读信。读自己以及社会允许我读的一切信简。”
简书、书简:此二者泛指文书、信札。如萧乾的《未带地图的女人》:“有从延安或从敌后寄来的文章,也有报告行踪的作家书简。
一见如故的典故是什么
特朗普弟弟罗伯特去世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