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先生的治学之风-获蔡元培奖
宿白先生在治学的学风上既要求严格,又非常宽容。优良的学风,就是就这样一代代得到传承和发扬。
宿白先生对待学生治学要求严格,批评从来直言不讳,曾经在给高年级学生开具必读书目时,切中肯綮地指出“大学教育学科越分越细,学生文化素质明显下降”,在读书的深度与广度及研究方法上提出严格的要求。
先生对学生的成长又非常宽容,多有鼓励之语,常勉励从事考古的学子风物长宜放眼量,“应当把眼光放远一点,我们首要的是学好本领。学习的方面要宽阔一些,因为你将来从事的考古工作复杂多样。其次是做好迎接较辛苦但很有意义的田野的工作的思想准备。不要为暂时出现的出路问题而自找烦恼”。
宿白先生还寄语青年学生: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念书,工作以后有的是时间做。要珍惜做学生的时光和机会。
2010年,先生将自己毕生的藏书捐献给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这批藏书以考古、文史为主,不乏稀有的线装书、拓片,截至2010年底,已捐赠捐赠书刊11641册、拓本135份。
这篇赠书都是先生读过、使用过、批点过并一直在用的,和宿先生的学术人生密切相联,是这位考古大家一生学术工作的积累,伴随和反映着中国考古学发展、涵盖考古学的多个领域且比较系统完整,十分珍贵。
2011年,经过各方的筹备和努力,宿白赠书室在北京大学图书馆311室正式向读者开放,几千册珍贵的书籍在架供师生借阅。这是宿白先生留给北大的又一笔财富。
宿白先生闲暇时喜欢治印,曾有一方印云:“以寿补蹉跎”,先生的一生挚爱考古,潜心学术,著作等身,可谓从无荒废蹉跎,但先生却总是觉得时不我待,在鲐背之年,仍愿继续投身考古学的发展,兴味不减。
他至今仍坚持科研、读书不辍,并始终亲历亲为。这是考古学的感召,是教书育人的魅力,也是先生一生为学、为师精神的折射。
先生成就卓著,仰之弥高,常有媒体希望能采访先生,先生总是婉拒,说“我只是一个教员,一个北大的教员。”说到过往的酸甜苦辣也只是一个词——“不苦”。
当大家祝贺先生获得“蔡元培奖”时,先生非常谦逊地说:“我没有做过什么。”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将一直泽被后学,也汇入北大学风与师风的长流。
推荐阅读:
三峡大坝的建设意义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