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发扬满清尚武传统的涉猎能手
自古帝王多好游猎,汉武帝就是个著名的打猎迷。他 常“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甚至闹到政务荒疏、人心不安 的地步,所以才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的事。清代皇帝的狩 猎,自然也是出于享乐,但在清初,主要还是为了保持满 人入关前渔猎、尚武的习俗,因而把一年一度的“秋称”定 为一种例行的制度,目的是不叫统治者忘本。
在清代皇帝中,康熙是个打猎能手。他小时候,曾跟 一个叫默尔根的侍卫学习骑马、射箭。默尔根要求十分严 格,凡在姿势、方法上有一点差错,他就直言不讳地指 出。默尔根的教练,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晚年 曾回忆说朕于骑射哨鹿行猎等事,皆自幼学习,稍有未 合式处,默尔根侍卫即直奏无隐。朕于诸事谙练者,皆默 尔根之功,迄今犹念其诚实忠直,未尝忘也!”
除了在热河围场举行“秋珎”之外,康熙每次到北方出 巡,往往伴有打猎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已经行 踪绝少的猛虎,当时分布却很广。不仅黑龙江、吉林,就 是山海关、锦州、遵化、古北口、滦河西岸,都有虎豹出 没。《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二十年二月,“辛丑,帝出山海关,行围,射殪二虎”;“壬寅,上行围,射殪二虎,驻 跸中后所”;“癸卯,上行围,射殪二虎,驻跸宁远州”;“丙 午,上行围,射殪二虎,驻跸广宁县闾阳驿。”仅在一周之 内,他就打死了八只老虎。
康熙二十二年二月,他在巡遊五台山的归途中,于 一长城岭西路旁射殪一虎。是日驻跸龙泉关。”
康熙二十五年,他去遵化谒顺治的孝陵,在米峪口、 滦河西岸、龙井关都打死过老虎。康熙行围打猎的规模是很大的。跟随康熙身边的西方 传教士南怀仁,在所著的《鞑靼旅行记》中记载了 1682 年(康熙二十一年)的一段打猎的情况:“抵达了称做山海 •关的城堡,•…••皇帝连同王侯百官,从此每天教狩猎,••…•此 时皇帝从亲卫军中,挑选出三千名弓箭武装的士兵。
“他们按着一定的顺序和间距,列队绕着山峰,向两 侧扩展,围成了一个直径三哩的环形。……等所有的位置 固定后,全体成一条线向前进。前I面无论是谷涧,还是荆 棘深丛,甚至是险陡的山崖,任何人都必须攀涉,不准左 右串动,离开队伍。
“就这样,横越山岭和涧谷,把兽类圈在这个环形网 中,再渐渐地围到一块没有树木的低地。三哩半径的圆 环,缩小到半径仅有二三万步的圆环。然后各自下马(七 万人全都骑马,无一步行),步比步、肩并肩地穷追那些 从洞穴中、从栖息地赶出来的兽类。兽类东窜西跳也找不 到逃路,终于力竭就捕。我亲眼看见,用这种办法,仅半 日间就抓住三百多只牡鹿和狼、狐狸以及其它野兽。在辽 东前方鞑靼的边陲地方,我时常看到一个时辰就捕住多只牡鹿和穴居的熊。”
“打住虎有六十头,这是用另外的方法,使用其它武 器击毙的。”
在狩猎中,康熙自己常用火枪、弓箭射击。他晚年曾 作过一个统计教字:“朕自幼至今,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 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 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内 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有一次,他一天之内就“射兔 三百一十八”。他的箭法枪法确实有一定的造诣。他的孙 子乾隆曾经说:“圣祖神勇天锡,力能挽强,并用十二把长 箭,臣下罕有及者。曾见圣祖箭无虚发,围中射鹿,率多 贯胁洞胸。即猛如虎,健如熊,捷如兔,亦往往一发殪之。”
康熙在学习西方解剖学之后,总想对古代“关午熊能 引气,故冬蛰不食”的说法作一次考察。有一次,他在狩 猎时获得一只冬眠熊经过解剖,他发现这熊的肠胃中确 实是“净洁无物”。从此,他才相信能“冬蛰不食”的说法。 他认为:“倘猎者不即毙之窟中,熊逸而去,则虽冬月亦必 搏兽而食。”由此,他还联想到道家用“食气内息”之术可以 “两三日不食不饥”的问题。他说:“若与人应对pi酢便不耐 饥饿。”这是因为“气随音而动,动则外泄内虚的缘故。康 熙当时还不知道熊在冬眠中是靠消耗体内贮存维持生命, 但他所说的传统理论——“食气内息”,却是值得后人研究 的,因为冬眠并不是单靠消耗体内贮存就可以作到的。
下一节:康熙养生之道:节饮食,慎起居
返回上一级>>>清帝春秋:清宫皇帝秘闻趣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