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斯特和约是什么
1918年2月18日夜,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的一间会议室灯火通明,这里正在进行一次重要会议,出席会议的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13名委员。此刻,列宁正在发表讲演,语言尖锐、辛辣,情绪十分激动。其他与会者也脸色阴沉,神情凝重。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们正面临一个极其重要、也是极为困难的选择:是否接受德国发出的最后通牒,在德国拟定的屈辱和约上签字。对于这个问题,他们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俄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列宁清楚地意识到,新政权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土地与和平问题,前者可以争取占俄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后者可以缓解俄国所面临的同盟国巨大的军事压力。翌日,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著名的《土地法令》与《和平法令》。
之后,苏俄政府照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参战国,建议立即结束战争,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协约国认为,美国已于1917年4月参战,他们的实力现在超过同盟国,决心赢得战争,因此拒绝苏俄的和平建议。德国作为同盟国的领袖,一直苦于东西两线作战,在战争中渐处下风,它认为与俄国的和平可以集中兵力对付西线。这样,德国接受了俄国的建议。鉴于这种局面,列宁只好决定单独与德国进行停战谈判。
12月3日,以越飞为团长的苏俄代表团抵达德军占领下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与德国谈判。双方很快签订了临时停战协定,但却在和约问题上陷入僵局。苏俄代表团根据列宁的指示,要求与德国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并要求德军迅速从占领的俄国西部领土撤出。然而,德国人声称,必须所有其他参战国都接受这一原则,德国才可能考虑接受。事实上,德国要求苏俄放弃波兰、芬兰、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白俄罗斯的一部分,并且觊觎乌克兰地区,谈判只得中断。
1918年1月9日,双方重开谈判。为了推进谈判,列宁派出以外交人民委员托洛茨基为团长的新的代表团。然而,布尔什维克对与德国谈判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列宁强调,形势极其危急,必须不惜任何代价与德缔结和约;理论家布哈林强烈反对接受屈辱的和约,主张对德进行“革命战争”;托洛茨基采取奇怪的中间立场,主张既不进行战争,也不签订和约,以拖延等待形势的变化。他在与德国人的谈判中采取了拖延战术,并得到列宁的支持。谈判又持续了一个月,仍无任何进展。
此时,德国正酝酿着在西线发动一次全力以赴的进攻,它意识到拖延谈判对德国极其不利。2月9日,心急如焚的德国代表怒气冲冲地将一份最后通牒交给托洛茨基,要求俄国立即对是否与德国缔结和约做出决择。心高气傲的托洛茨基在接到通牒后,并没有征求列宁的意见,十分轻率地在布列斯特发表一份“义正词严”的声明,擅自宣布:
次日,托洛茨基便离开布列斯特,返回彼得格勒。俄德的第二轮谈判再次中断。
2月13日,德国统帅部决定恢复东线的军事进攻,摧毁布尔什维克的武装力量;2月18日,德军开始进攻,逼近彼得格勒。
就在这一天早上,布尔什维克中央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缔结和约。由于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的反对,列宁的立即缔约的提案被否决。随后传来前线失利的消息。列宁清楚地知道,新政权刚刚建立,军队已经复员,持续近4年的一次大战已使俄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人民极其疲惫,渴望和平,在这种形势下苏俄没有挫败德军进攻的任何可能。在列宁的强烈要求下,党中央决定再次开会,讨论是否接受屈辱的和约。
会议一开始,布哈林等左派共产主义者仍坚持原先的立场,他们喋喋不休地鼓吹“宁可进行战争,也不屈从德国的讹诈”,主张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列宁怒不可遏,大声斥责布哈林的主张无异于自杀,只会葬送俄国革命,再次呼吁立即缔约。也许是慑于列宁的威望,或许是列宁的主张无懈可击,在最后的表决中托洛茨基和另一位中央委员改投赞成票。列宁欣喜地看到,这一次投票他赢得了胜利,表决结果是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
次日,苏俄通知德国,称:“鉴于既成的局势,俄罗斯同意根据德国提出的条件缔结和约。”2月23日,德国做出回复,令人吃惊地再次提高了条件。德国要求:俄国退出整个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由德军占领;俄军撤出芬兰、乌克兰,并与乌克兰缔结和约;全面复员军队;向德国赔款60亿马克。
当天晚上,列宁与他的战友们再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德国的新条件。尽管列宁对德国人的厚颜无耻与贪婪表示极大愤怒,但仍主张立即签约。在表决中列宁再次获胜:7票赞成、4票反对、4票弃权。这一次托洛茨基投了弃权票。随后全俄苏维埃批准了布尔什维克关于签订《对德和约》的提案。
2月28日,列宁任命了第三个俄国谈判代表团,著名外交家契切林为团长。临行前,列宁指示代表团,立即签订和约,不再对它做任何讨论。
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根据这个《和约》,俄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并需支付德国巨额赔款;6日,俄共(布)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列宁向代表们阐述了签订和约的重要意义。会议通过决议,强调“鉴于客观形势,必须批准苏维埃政权同德国签订的十分苛刻和极端屈辱的和约”;15日,全俄苏维埃正式批准《布列斯特和约》。
正如列宁预期的那样,《布列斯特和约》使苏维埃俄国避免了来自同盟国的军事压力,获得宝贵的和平喘息时机,巩固阵地,准备迎击协约国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进攻。1918年11月11日,德国战败;两天后,俄国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
夏氏明武宗朱厚照皇后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