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吐蕃部落归附元朝
公元1244年,从青藏高原上走来一伙人,老的年逾花甲,小的不 过十来岁,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穿过茫茫草原,越过荒无人烟的戈壁,历经两年,到达了凉州(今甘肃武威)。
这个老人是吐蕃萨斯迦派首领萨斯迦班智达(萨班),小孩是他的侄子八思巴。他们是来商议西藏归顺蒙古的重要事情。
唐代后期,吐蕃发生分裂,后来宗教势力和政治集团结合,形成 了噶丹派、噶举派、萨斯迦派、伯木古鲁派、搽八里派等,它们各据一方,互相征伐,持续了 400多年。
早在窝阔台进攻南宋四川的时候,蒙古军就 进入了吐蕃东北部地区,征服了一些部落。1240 年,朵儿达率军进人乌思藏,不久退回,他向窝阔台的儿子阔端报告了乌思藏的情况,建议任命宗教首领管理其地。四年之后,阔端再遣朵儿达入藏,召请最有影响的宗教首领之一萨斯迦派首领萨班。
于是萨班携侄子八思巴等人来到凉州。这时,阔端 正在和林参加贵由即位大典,次年回到凉州,遂与萨班议定归附条款。萨班书写了《萨迦班智达致蕃 人书》,送达吐蕃各地僧俗首领,宣扬蒙古军威和对归降者的优待政策,并传达阔端指令:吐蕃各地世 俗首领官仍原职;任命萨斯迦首领为达鲁花赤(蒙 古管理军民事务的高级行政官职),赐金、银符;各地编出籍册,开列官员姓名、俗众人数和贡赋定额,由朝廷遣官与萨斯迦官员共同征收国赋。协议签订后,萨班等人继续留 居凉州。1251年,萨班病死。
在萨斯迦派的带动下,乌思、藏、纳里诸地归附了蒙古。其他地方仍散布着不少未降服的部落,因此蒙古继续出兵征服。1252年秋,忽必烈南征大理,取道于今四川西部的吐蕃之地,渡过大渡河,直抵 金沙江,收服了这一带的许多吐蕃部落。其后,蒙古军不断进兵朵思麻、朵甘思地区,先后把这一带零星部落收归治下。
忽必烈出征大理的时候,驻兵六盘山,蒙古军护送八思巴谒见忽必烈。八思巴知识渊博,佛法造诣很深,深受忽必烈的喜爱,于是厚加赏赐,将他留在藩邸。忽必烈及诸妃、王子20人接受八思巴密法灌顶。后来忽必烈颁布藏文诏书,肯定八思巴宗教上师的地位,重申自己皈依佛法。蒙古承认并支持萨迦派在吐蕃的领袖地位并以佛教为国教,而萨迦派则承认蒙古对吐蕃的统治并接受蒙古的管辖。吐蕃的其他教派势力,也相继向蒙古统治者表示忠诚,以取得蒙古朝廷的支持。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置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掌握全国佛教事务及吐蕃地区军政,以萨迦教派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初名国师),兼领宣政院事。这一方面正式确立了八思巴宗教领袖的地位,另一方面说明西藏已经成为元朝领土的一部分。在藏族聚集的地区,元朝设立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处理和管辖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宣慰使司下辖管理民政的万户府、千户所。1268年、1287年和 1334年,元朝三次派官员到西藏清查户口,在那里设立了 15个驿站。
元朝时期,西藏地区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行政区域,正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元世祖即位后,在中央设中书省,领六部,总理全国政务。在地方设十路宣抚司。宣抚司没有处理军务之权,难以应付民变、叛乱及社会治安方面的突发事件,于是改置行中书省,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简称行省。行省设丞相一人、平章二人,凡钱粮、兵甲、屯 种、漕运等地方军政大事,无不统领。至元二十年(1283年)前后,行省演变成了地方最高 行政机构。比较稳定的行省有10个,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 西、湖广等。行省下设路,路之下设府,府之下设州、县。
路、府、州、县除按常规设置总管、 知府、知州、知县外,还设置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的达鲁花赤(意为“镇民官”“亲民官”), 掌管并监察地方行政。除此之外,河北、山东、山西离京城较近,直属中书省管辖,称作“腹里”(中央直辖区)。吐蕃地区直属宣政院统辖,不置行省。这样,元朝本土划分为12个一级政区,即腹里、十行省及吐蕃宣政院辖区。明朝建立后,罢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简称省。如今省的建制大致渊源于此。
下一节:马可波罗中国行 东西方文明交融
返回章节首页>>>忽必烈建立元朝 成为世界上版图最辽阔的国家
耶律楚材帮助成吉思汗治理天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