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的象征之一:象鼻山的来历
桂林的山,多平地拔起,或孤峰兀立,或峰丛连座,或峰林簇拥,姿态各异,变化万端。更有惟妙惟肖的老人山、象鼻山、骆驼山、骑马山、芙蓉山、斗鸡山、净瓶山、书画山、月亮山等等,都极为逼真,可谓“千仪万态看不足,但凭摹似每每同”。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区滨江路南端阳江和漓江的汇流处。它像一只大象,站在漓江边伸长鼻子吸饮江水。水上有象眼岩,岩口扁长,左右对穿;山下有著名的水月洞,它是象鼻子和象身之间的一个溜圆大洞,洞中江水贯流,丰水期可通小船。每当明月之夜,看水月洞倒影,酷似皎月浮江,景色奇绝。宋代蓟北处有诗赞道:“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象鼻山,原称漓山,因“在漓水之阳”而得名。唐朝时的官员以其音与陕西临潼的骊山相同,曾改称仪山、沉水山。但当地老百姓还是喜欢它的形似大象,而称为象山、象鼻山。
明代孔镛咏此山:“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大旅行家徐霞客是这样描写的:“插江之涯,下跨于水,上属于山,中垂外掀,有卷鼻之势,象鼻之称又以此。”
象鼻山不仅是风景名胜之处,也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将领朱亮祖攻取桂林时,曾在此屯兵。太平军也曾在山上驾炮轰城。
上一篇
中国史上十大富豪排行榜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