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缅甸的皇帝是谁?
另一条路是向西走,在边界上坚持武装斗争。黔国公沐天波因为世代镇守云南,在东南亚诸国中具有一定威望,且明朝虽衰,此时却仍然为东南亚诸国奉为天朝上国,这些国家不致与明朝为敌,可能还会给抗清斗争提供一些帮助。但这样做,永历帝将距全国各部明军越来越远,统一指挥越来越难,复明的机会越来越小。
永历帝与当时统兵的实权人物李定国起初是打算北入四川的,且已开始做一些筹备粮草、皇帝移驾的准备。但此时,李定国身边的一个亲信幕僚因之前与一名四川守将为争夺一名女子结了梁子,担心到了四川会遭到报复;而永历帝身边的佞臣马吉翔等又对前途失去信心,盘算着若向西逃入他国,则清兵不会穷追,即使复不了国,也可以保自己周全。两人一拍即合,找李定国好说歹说,李定国居然改变了初衷,同意向西走。明朝复兴本已万分艰难,这个决定把最后的发展星火也掐灭了。
向西走也就算了,但这次战略撤退显然缺乏组织性,撤离云南时,李定国等考虑到清军远道而来,且西南道路不好走,运送粮草极为不便,打算将大量带不走的存粮烧毁,永历帝居然说:“万一清军到此发现没有粮食,为难百姓怎么办?”
因此下令不准烧粮。结果清军缴获粮食后,变本加厉地荼毒当地百姓,并且一路对明军穷追猛打。
此外,因为之前的决定,有些部队已向四川进军,这时改变计划,再加上清军步步进逼,很多部队进退两难,导致李定国指挥的十数万明军有的入了四川,而大部分则散落于滇北、滇西北、滇西甚至滇南等地区,被清军隔开了。
在后面的一年多时间里,十数万明军不能集中力量,有的被清军各个击破,大多数则在与总指挥李定国失去联系后,在不知道皇帝生死与否的绝望中向清军投降。
李定国听信谗言,决定向西走,本是在清军来势凶猛时的权宜之计。他的本意是通过西进,使军队休整后再图反攻。可永历帝是出了名的逃跑皇帝,自他在桂林即位以来,闻风丧胆、自乱阵脚已是司空见惯,再加上马吉翔等人在身旁鼓噪,到了边界之时,他便迫不及待地让沐天波派人与缅甸接洽入缅。守关缅兵看到随永历帝入缅的队伍实在庞大,提出必须解除武装后才可以入关。永历帝此时已是慌不择路,哪里还考虑得了那么多,马上同意了。一时间,将士、官员纷纷扔掉兵器,赤手空拳随永历帝入了缅甸。李定国派去护卫永历帝的平阳侯见永历帝“圣意已决”,不敢阻挡,但又不愿自动解除武装流亡异邦,只得奔回向李定国报告。李定国担心永历帝入缅后遭遇不测,赶紧派人前去接永历帝回来,但使者一出关就被缅方杀害。
永历帝虽入缅甸,仍惶恐未定,令缅人砍倒树木,阻塞道路,以免清兵来追。沐天波等有识大臣认为不能将命运全部寄托在缅甸保护之下,如若缅情有变,则后果难料,要求将太子留在边界。但永历帝的老婆坚决不同意,沐天波只好作罢。
不久,缅甸国王派了四艘客船来接永历帝等南下缅甸国都阿瓦(今曼德勒),但船小人多,永历帝等人只能分两路走。位高权重者随永历帝乘船,其余大部则步行南下。走陆路的人员一路上被缅人抢掠,很多人被抢入当地人家中,到达阿瓦时,队伍人数大减,所带财物也所剩无几。这年五月,缅人在阿瓦城郊区用竹子围了座城,里面建了十间草房给永历帝居住,其余人员自行建房居住。永历帝这才安定下来。
其间,永历帝仍想以宗主国国主自居,曾派大臣向缅王“宣谕南幸之意”。但缅甸上下都知道他是逃难来的,为了避免礼节等难以处理得当,缅甸国王拒绝接见,只派汉人通事居间传递信息。起初,缅甸当局还算客气,给予永历帝等人一些物资帮助,永历帝和随行官员也携带了一点积蓄。但日久之后,永历帝等人的生活已捉襟见肘,永历帝甚至不得不将黄金制造的国玺交给群臣凿碎,以分发度日。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随行官员已毫无忧国忧君之念,过着苟且偷生、苦中作乐的生活,开赌的开赌,开唱的开唱,已如行尸走肉。缅人见此,更加肆无忌惮,竟不允许沐天波在朝见缅王时穿戴明朝服饰,而让他与小邦土著一起赤脚、着民族服装,以臣礼觐见,极尽侮辱之能事。
永历帝入缅之初,明军的主要指挥者李定国与白文选商议后,都认为永历帝在缅甸的安全等各方面得不到保障,且当时散落于各地的明军还不少,永历帝逃亡缅甸给这些坚持抗清的明军心理上造成了极不利的影响,当务之急是尽快将永历帝迎回国内。于是在永历帝入缅后不久,由白文选亲统明军,入缅迎永历帝。明军进至缅甸边境,由于天气炎热,白文选令部下解鞍休息,派两名使者与缅将接洽,说明入缅缘由,不料两名使者当即被缅军所杀。白文选再派十名骑兵前往说清缘由,又被杀。
当时缅将认为明朝皇帝逃来避难,明军肯定只剩些溃不成军的散兵游勇,并不足惧。他们看到白文选军中有不少马匹后,竟派二百余骑闯入营中抢马。白文选大怒,整兵反击,这二百多名缅兵被明军追至河中,纷纷溺毙。
得此情况,缅军主力在江对岸列阵迎战。明军兵士坐在木筏上鱼贯而渡,刚渡过一百多骑兵,白文选下令吹起号角,百骑一鼓而前,缅军抵敌不住,阵势大乱。明军占领滩头基地后,白文选主力陆续渡河,全面进攻,缅军大败,收兵入城据守。白文选意欲攻城,又担心城内的永历帝的安全,只好作罢。
缅甸官员质问永历帝:“你到我国避难,为何还杀我国士兵?”永历帝并不知道白文选率兵前来接驾的详情,回答道:“既是我家兵马,得敕谕自然退去。”随即派官员带敕令命明将退兵。缅甸当局唯恐永历帝使臣同白文选见面后,各自了解对方情形和缅甸的态度,遂不让永历帝使臣出城,而自行派人将敕文送至白文选营中。白文选叩头接受敕文,当天就下令退兵。
此后又有其他将领率军入缅迎驾,缅方同样又逼永历帝发敕谕退兵。马吉翔等为了讨好缅方,甚至怂恿永历帝下谕给守关缅兵:“朕已去福建,若有各营官兵来,可奋力剿歼。”李定国等与当时在福建的郑成功仍然保持着秘密联系,当然知道永历帝并未去福建,仍在缅甸。因此并没有被这份谕旨所骗,仍在想尽办法接回永历帝。
永历十四年,白文选再次率明军推进到阿瓦城下。九月间,永历朝廷收到李定国的迎驾文书,其中写道:“此前已寄出有三十余封文书,不知道有没有收到?”永历帝自然收到了,但是因为受到缅甸当局的蒙蔽,一再命令他们撤退。
缅甸当局又要求永历帝发敕书退兵,明军等候多日,仍见不到永历帝,只好拔营而回。之后,白文选再次率军入缅迎驾,并买通缅人与永历帝取得联系。此时永历帝的日子已很不好过。他回给李定国、白文选的玺书中恳切地盼望他们的迎驾行动可以成功,但是这次军事行动由于被缅方察觉,缅军砍断明军所架的浮桥,明军因不能渡河而失败。在这之后,李定国通过秘密使者与永历帝建立起了联系,并与其他大臣想尽办法做迎驾的准备,只是为时已晚。此时,清廷将领吴三桂已兵临阿瓦城下。缅王为避免本国卷入明、清之间的交战,决定将永历帝交给清廷。
十二月初二,一队缅甸士兵突然来到永历帝住处,七手八脚把永历帝连同座椅抬起就走,另外备轿供太后、皇后乘用,太子和其他随从一并起行,在缅兵押送下抵达河岸。这时只听对岸兵马往来,人声嘈杂,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兵马。清军先锋担心永历帝得知实情可能在渡河时投水自尽,事先安排了不久前降清的明朝将领到河边等候,永历帝坐船抵岸时,该将领即上前拜见,自称奉李定国之命特来迎驾。永历帝还蒙在鼓里,对这位将领慰劳有加。直到永历帝一行人被送入清军大营中,永历帝才发觉上当。
十二月初九,吴三桂班师,永历帝及剩余的家属由清兵严密看守。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将擒获永历帝之事诏告天下。同年,永历帝与眷属被押抵昆明。吴三桂等人认为如果押解赴京献俘,路途遥远,恐怕发生意外,建议就地处决,得到清廷核准。
四月二十五日,永历帝和太子被处死。据记载,行刑前吴三挂主张拖出去砍头,但清廷将领不赞成,认为永历帝好歹也当过皇帝,砍头太惨了。于是,永历帝父子被抬到小庙内,被行刑人用弓弦勒死。随即昆明知县奉命把二人的尸身焚烧。次日,清兵至火化处拾取残骸带回去作证。云南百姓不忘故主,以出城上坟为借口,寻得未烬小骨葬于太华山。南明最后一帝至此烟消云散。
北洋军阀是什么意思
彭湃:地主阶级逆子,农民运动领袖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