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天气报告开播火星天气怎么样?
火星天气报告开播
2019年2月2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19日报道,NASA 的“洞察”号(InSight)探测器去年11月27日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现在,该着陆器已变身为火星天气“报告员”,为科学家和公众提供火星每日气象信息。
“洞察”号的设计目的是至少在火星上持续运行两个地球年,以更好地研究火星上的季节变化。在名为“辅助有效载荷子系统”(APSS)的传感器的加持下,“洞察”号将提供比以往任何火星表面任务都更多的全天候天气信息。着陆器会每时每刻记录这些数据,并每天将其发送回地球。
康奈尔大学的德·班菲尔德领导“洞察”号天气科学项目,他说:“火星上的气象我们并不陌生,但与地球上的仍有很大差异。这让人有种探访外星球的感觉。”
不断收集的天气数据使科学家能检测到那些可能影响着陆器上主要仪器——名为“内部结构的地震实验”(SEIS)的地震仪和热流探头读数的“噪声”,这两款仪器都受到火星极端温度波动的影响。
APSS 包括位于着陆器内部的气压传感器以及位于舱板上的两个气温和风传感器(TWINS)。在舱板边缘的是磁力计,它将测量火星局部磁场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可能影响 SEIS。
气压传感器将帮助任务团队了解在火星表面之下的尘卷风(本质上是低压旋风),这一设备非常灵敏,使团队能对数十米外的尘卷风进行研究。
TWINS 可以和“洞察”号上的相机一起使用,研究其周围下方有多少灰尘和沙子。科学家目前不知道,在火星上多大风力才能将尘埃吹起,而这会影响沙丘的形成和沙尘暴,比如去年席卷火星、导致“机遇”号火星车任务终结的沙尘暴。
火星天气报告开播,火星天气怎么样?洞察号为什么能变身火星天气报告员?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火星天气怎么样?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9年2月19日宣布,即日起在网上发布“火星每日天气报告”,提供这颗“红色星球”的气温、风速、气压等数据,供科学家和普通民众查询。
这项服务由航天局喷射推进实验室提供,依据“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搜集的数据。“洞察”号去年11月26日在火星赤道附近的艾利希平原着陆,近期把一个温度测量装置放置在火星表面,测量火星“体温”及内部的热流动。
最新数据是测温仪17日所作记录:火星当天气温为最高零下17摄氏度、最低零下95摄氏度。同一天,美国境内最低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出现在科罗拉多州泰勒帕克地区,比火星“火热”不少。
洞察号简介
“洞察”号火星无人着陆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向火星发射一颗火星地球物理探测器,它的机身设计继承先前的凤凰号探测器,着陆火星之后将在火星表面安装一个火震仪,并使用钻头在火星上钻出迄今最深的孔洞进行火星内部的热状态考察。
根据项目首席科学家布鲁斯·巴内特(Bruce Banerdt)的说法,这一探测器将是一个国际合作进行的科学项目,并且几乎是先前大获成功的凤凰号探测器的翻版。
2018年5月5日凌晨4时05分,搭载“洞察”号火星探测器的“宇宙神”V-401型火箭从位于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军基地3号发射台发射升空,执行人类首个探究火星“内心”的探测任务。11月26日14时54分许,“洞察”号无人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深处”奥秘的任务。
2019年2月消息,洞察号变身火星天气报告员。
火星简介
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1%。
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我国古书上将火星称为“荧惑星”,西方古代(古罗马)称为“战神玛尔斯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
据法新社2018年7月25日报道,欧洲航天局(ESA)的研究员称,火星上发现了第一个液态地下水湖)。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
与地球相比,火星地质活动较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份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山: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获的小行星。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见,最高亮度可达-2.9等,八大行星中比木星、金星暗。2015年9月28日,美国航天局宣布火星存在流动水。
2018年7月25日,法新社消息称,火星上发现了第一个液态水湖。
2019年2月消息,洞察号变身火星天气报告员,火星天气报告开播。
《最美逆行者》肖宁原型
娱乐圈中的金牌经纪人盘点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