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岳飞挡了掌权者主和派的路,成了他不得不死的原因
在宋人中毫无人望的齐国军队虽受金军援助,南侵却总被岳飞等人击破,屡屡败退。结果,金军反而感到特意拥立的刘豫是负担,于是宋金之间产生了进行和睦交涉的可能。
高宗背负着宋王朝的历史,因此其行动自然受到限制。如果他是如岳飞那样崛起于民间的英雄,自然可对仇敌金国发动乾坤一掷的大决战。而一旦失败,则有失去一切的危险,那就不是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了,宋王朝也要随之消灭。因此无论何时,他都不得不慎重而保守,表面上鼓舞部下将士,说要迎回徽钦二圣,内心却希望和睦,尽量守住领土。
看透高宗心思的是近身的秦桧。他是北宋太学生出身,国都陷落时被掳往北方,途中逃归,向高宗汇报敌军情况后,得到被赏识的机会。也有说法称,金国某将领与秦桧密谋,为使两国结成和约,要他做间谍,所以才放他回去。这个说法实在太牵强,但正如流言所说,他的确热心于推进议和。
高宗与金计划议和的绝好理由,就是如果和约成立,父亲徽宗和生母韦氏都可以回来,他也得以尽孝。在中国,有观点认为孝行比忠君更重要,于是这就成了正当的名目。而一旦着手实行,开始为谈判而往来使节,反对的舆论就立刻沸沸扬扬。因为不能直接攻击天子,就极力批判负责此事的秦桧,宣称赞成消极妥协的政治家都是国贼。因主战派受欢迎,所以太学生与尚未有地位的知识分子,都在这方面大做文章。面对这一切,强行压制反对意见并力促议和的秦桧,力量颇大。
两国一旦决定和谈,就只剩下如何实施的问题了。宋一方反对议和的势力受到打压,金国也消灭了刘豫的齐国。一开始就没有人望的政权,即使灭亡了,在民间也全无波澜。缔结和议之后,先前属齐国的河南、山东地区理应归南宋。然而,这一前景在金国内部引发了政变,主战派掌握政权后立刻打破和睦,双方再度陷入战争状态。而秦桧仍然忍耐着,没有放弃议和的希望。随着战争的进行,金国没有得到令主战派满意的结果,和平的机会又出现了。于是,即便齐国的领土归金国,南宋只拥有淮河以南的领土,秦桧与高宗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接受。
如此恶劣的和议条件公开后,就无法压制反对和议的势力了,其中最成问题的是握有兵权的将领。因此,秦桧企图解除韩世忠、岳飞等大将的兵权,将其召回都中委以枢密使、副枢密使等。这些官职是名誉高位,表面上看是异乎寻常的提拔,实际上是割离他们与部下的关系,使其陷入孤立。接着,令他们的旧部将领直属中央,并提高地位与待遇,这足以使单纯的军人由衷高兴。即便如此,秦桧还是觉察到,刚直的岳飞必然还要反对和议,于是先发制人,罢免岳飞,而后以谋反之罪投狱。不久岳飞就被冤杀,而之前一直倾慕岳飞的部下和士兵却噤若寒蝉,未有任何骚动。
如此牺牲之后,两国之间总算缔结了和约(1141年),南宋不但要向金国赠岁币二十五万两白银和二十五万匹绢,大宋皇帝还要对大金皇帝行臣下礼。这真是闻所未闻,无比屈辱。毫无疑问,宋已完全被当作和刘豫的齐国一样了。
作为屈辱与和平的代价,高宗迎回了徽宗的灵柩与尚在人世的生母韦氏。说是徽宗的灵柩,但里面到底是什么,无从知晓。因为韦氏并非徽宗皇后,恐怕在金国是被当作奴婢使唤的吧。幸而得以归来,被尊为皇太后,受到无上的尊崇。没有比人的一生更难理解的事了。说来高宗之兄钦宗亦尚在世,却没有迎归,因为南宋没有要求。若迎回钦宗,那么如何对待,就很麻烦,到头来,大义名分论带来了非常不人道的结果。
岳飞经典诗词盘点
岳飞满江红千古名篇全文赏析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