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二世:被称为现代战争之父的瑞典最伟大国王
17世纪初的瑞典王国在当时的欧陆只能算是二流强权,海军比不过荷兰、西班牙,陆军无法和哈布斯堡的帝国军队相比,高纬度的地理位置让国内的人口、耕地、经济总量又捉襟见肘。由此看来,动一番大手术是势在必行。
古斯塔夫的国内改革主要特点是保护农民自治权、大力发展金属冶炼、采矿和军工。在这个贵族依旧占据绝对主导力量的中世纪-近代过渡时期,虽然国王的力量依旧主要来自贵族,但是对于瑞典这种人力物力资源都相对短缺的国家来说,充分挖掘平民的力量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颁布法令,农民的自治权得到充分的保护,从而避免了贵族的过度剥削和压榨,这就能为王国保存足够的有生力量。
与此同时,出于锻造大量武器装备的需要,古斯塔夫决定国家投资开发本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冶金业,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先进的人才与技术,铁匠、铸炮师等军工职业可以6年内免税免服兵役。瑞典开始以优质的锻铁技术享誉欧洲,大量的铁资源也促进了其他手工业工场的繁荣,加速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增长。
古斯塔夫的经济改革归根结底还是为他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做支撑。首先,他对兵役制度做出了根本性变革,将当时风行欧洲的佣兵制度替代为征兵制。雇佣兵制度固然有其优点,例如节省本国人力、没有国土限制、有高度专业的作战技术等等,但是其弊端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不合时宜。
由于雇佣兵”只向钱看”的本质,他们没有国家意识和君主效忠意识,出价者最高得之,因此他们在作战中的士气、战斗意愿就会因军饷而发生很大的不稳定性。此外,因为他们没有国家归属感和民族归属感,所以纪律差是普遍现象,沿途肆意烧杀抢掠无人约束,他们因纪律性问题而造成的破坏甚至会远远超过他们在战役中所造成的。
欧洲近代的雇佣兵首领几乎人人都背着恶名。意识到雇佣兵制带来的极大不稳定性和破坏性后,古斯塔夫以本国自由农民为主体的征兵制度作为兵源征集的首要选择。他颁布法令,全国15到40岁的男子都有义务服兵役,如拒服兵役则以相当数量的免服兵役金代之。
为提高士兵们的作战素养,他倾注了相当多的精力去反复训练他们,并以严苛的军纪约束之。这样瑞军的战斗素质与纪律就有客观的保障,士兵们也在与古斯塔夫的朝夕相处中建立起强烈的情感纽带。
其次,强化武器装备的效能和质量。古斯塔夫在武器革新上格外重视火枪性能的改进,当时的欧洲主流战法依旧是长矛兵与火枪手搭配形成的西班牙大方阵,他认为武器的变革方向应当根据火枪愈受重视、骑兵日益衰落的趋势来实施调整。
长矛兵在作战中需要形成密集的方阵,非常不灵活,造成了很大的人员战斗力的浪费,古斯塔夫开始着手加强火枪的射速与火力,将更多的步兵从长矛兵转入火枪兵编制,提升了整支步兵方阵的火力打击能力与灵活性。
此外,他还十分强调炮兵在战争中的意义。减少炮重,增加火炮在野外的机动性,建立专门的炮兵编制,训练专业的炮兵部队,在炮种、射速、装弹等都进行了改良,并在步兵阵线中安插轻型加农炮增强火力输出。炮兵在古斯塔夫的手里从边缘化的辅助兵种变成了独立的核心兵种。
再次,改变步兵的作战队形。古斯塔夫在莫里斯方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减纵队深度,将队伍横队拉长,这么做的前提是火枪射击精度与速度的提升。拉长的队伍可以大大增加弹雨的密度,并对敌军的侧翼构成火力威胁,这就对旧式的西班牙方阵构成了很大的优势。
经过一系列的军事改革,瑞典军队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欧洲列强之中。
之后古斯塔夫参与三十年战争,让瑞典成为北欧霸主。
古斯塔夫以普鲁士的埃尔宾(Elbing,今波兰埃尔布隆格)为他在德意志战斗的基地,于1632年11月6日战死在德意志的吕岑。
在位期间建立了哥德堡和其他一些小城,又在爱沙尼亚的塔尔图创建塔尔图大学。当时瑞典王国的三大城市是里加(今拉脱维亚首都)、斯德哥尔摩和塔林(今爱沙尼亚首都)。当代的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都有古斯塔夫·阿道夫广场,以纪念这位君主。
孙权夺取荆州杀死关羽的原因
故宫为什么5点就关门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