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乱中国沿海的倭寇究竟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明朝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倭寇横行,让明廷很是头疼,那么这些倭寇究竟是由什么人组成的?真的都是日本人吗?
咱先看看倭寇这个词怎么来的,倭寇一词最早是在高句丽广开土王碑的碑文上记载的”倭寇”而来,在此”寇”当动词,即”日本侵略)”之意,而之后”倭寇”二字作为名词独立,用以称呼来自日本的侵略者。从这不难看出倭寇确实是日本侵略者,可明朝的倭寇之患真的那么简单吗?
首先,在明朝的前期,横行的倭寇确实是由日本人组成,那个时期,日本本土经历了南北朝战乱,很多失败的军事组织就逃亡到了海上,当上了海盗,这就是明朝前期倭寇,可到了明朝后期,倭寇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明朝后期,海禁越来越严,民间只要造多于两根桅杆的船就要严厉惩罚而,如果参与海外贸易,就相当于现行谋反。可高压之下必有反抗,为什么反抗?因为隐藏着巨大的利益。
海禁越严,那么在海外贸易中,产自中国的商品就越贵。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面对巨额的利益,中国老百姓的态度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政策对自己有利,那就遵行。如果不利,那就明一套、暗一套。于是,走私贸易开始了。而且,很多地方官、地方驻军和地方大族全部卷入其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网。但面对严厉的海禁,走私者无力对抗朝廷,无可奈何铤而走险,或勾结倭寇,或化装成倭寇,犯上作乱。
所以,明朝末期的倭寇主要是由中国人组成的,少量的日本人也是受中国人雇佣的,在历史上也被称作“假倭寇”。
这些假倭寇为什么势力越来越大?
因为沿海地区的百姓都有受益。当时山东巡抚王抒说过:“滨海顽民图贼厚利,从而贩取柴米、酒肉以馈之,打造枪刀、铅丹以助之,收买违禁货物以资之,饰送娼优、戏子以悦之,每见官兵动静则星火徒报,官府密令哨探则推避不从。宁杀可爱之身而不忍背不可附之贼。”走私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他们当然会帮助这些假倭寇(其实中国人很简单,谁能让我过上好日子我就支持谁。)。
当时明朝为制止倭寇之患,征调全国各省之兵参与平乱,江、浙、闽、广各省加派粮响,当地士民苦不堪言。而外省来的兵不敢打倭寇,却敢劫民财,沿海居民怨声载道,又投入倭寇的行列,假倭寇势力进一步壮大。据载:“自后,闽、浙、江、广之人,皆从倭奴,然大抵多华人,倭奴仅十之一二。”
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