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商鞅估计就没有仔细想过,为何其他国家的国君不欣赏他的做法,在大部分民众心中,他们希望的是一个“仁义”的君主,而不是动辄杀戮的恶狠狠的君王。这层“仁义”包含的意思很多,其中就有一点,是对人的尊重。
虽然,那时阶级有分化,但是,“以礼相待”给人的感觉似乎就填平了这个距离。为何后人频频喜用孟尝君的例子,他的那些食客中,有文人,也有鸡鸣狗盗之人,引用这个故事不是说孟尝君有多么求贤若渴,而是证明人的能力有时真不看出身。商鞅变法的确让秦国很快强大,而且,国内的法学氛围一直延续到秦始皇,他统一六国后,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且,秦国之前的那套“吏治”,这时则是全国性的推广。对于那些亡国的民众来说,此时没有等来善意的安抚,而是毫无人情的刑律“管教”,没人会甘心接受,这时秦朝看似表面安静,内里却是早已凶潮涌动。秦朝快速地退出历史舞台,让史学家有了研究的焦点,这个残酷的商鞅变法,究竟是强国之道?还是祸国之灾?
秦国经历了强国之路,一统天下。似乎从这一点看,没人会否认商鞅对秦国做出的功绩。那么后来秦朝的覆灭,商鞅又要担负多少责任呢?看看后来李斯的一些做法,李斯建议天下读书人,不必看儒学的经典,学学“法”就够了。
一脉相承的“专制”,不给人任何可以自由地选择。就如当年商鞅将农民禁锢于土地的做法一样,后来秦国连大家看什么样的书,都要管制,这样不就彻底得罪了天下人么?这么看来,商鞅应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似乎从他开始,埋下了一个祸患。
但是,后来的君王们,似乎很乐意将秦国的一些治国经验,拿来自己用,只不过将儒学奉为经典罢了。也许应该这么说吧,单看秦国到秦朝的历史,商鞅变法,似乎功过相抵。但是看这2000年的历史,祸国的更主要原因,应是统治者从没将民生真正放于心上!
古代皇帝龙袍隐藏着哪些秘密
郭沫若的文学水平有多高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