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中无字碑的由来
一提起无字碑,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它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其实,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我国历史上还有很多无字碑,比如北京的明十三陵中,除了明成祖朱棣的石碑上有明仁宗为其歌功颂德的三千余字的碑文之外,其余十二陵都是有碑无碑文。为什么这十三陵中除第一陵有碑文,其余的十二陵都不刻碑文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种说法认为,皇帝功德无量,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故干脆不写。
顾炎武在其所著的《昌平山水记》中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传说刚刚即位的皇帝在拜祭先祖的皇陵时,问随从大臣:“皇考圣德碑为什么没有字?”大臣回答说:“先皇功高德厚,用文字无法形容。”这当然是大臣的阿谀奉承,因为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外,就没有功绩卓著的帝王了。
另有一种说法将不写碑文的责任推到了嗣皇帝的身上。
在《帝陵图说》里有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说:“皇陵碑记,都是大臣们的粉饰之文,不能教育后世子孙。”自他说过这一句话后,写碑文的任务便都落在嗣皇帝的身上,翰林院的学士们再也不用写皇帝的碑文了。所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的碑文是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的,而明成祖朱棣的长陵的碑文,是明仁宗朱高炽亲自撰写的。但是明仁宗死后,他的继任者明宣宗朱瞻基不知何故就没有为他撰写碑文,甚至都没有立碑。接下来的五任皇帝也没有为其父辈立碑、写碑文。也就是说,明仁宗的献陵、明宣宗的景陵、明英宗的裕陵、明宪宗的茂陵、明孝宗的泰陵和明武宗的康陵这六座皇陵当时都没有建碑写碑文。明仁宗朱高炽在位只有9个月就病死了,献陵是在他死后开始修建的,直到18年后的1443年才彻底完工,那时明宣宗朱瞻基已经死了七八年了。明英宗即位时只有9岁,后来土木堡之变中被掳,之后被软禁,到去世时才38岁。因此仁宗、宣宗或许还没来得及建碑,以后的继任者也就延续下来了。直至明世宗朱厚熄即位后,也就是嘉靖年间才为其祖辈建了石碑和碑亭。石碑建好后,礼部尚书严嵩曾请世宗撰写碑文,明世宗也知这是自己应做之事,但是他迷恋酒色,又一心想“成仙”,对此事根本不关注,自然也就没心思为祖宗碑上写那么多的碑文了,因此就空了下来。
明世宗之后的几位皇帝看到祖宗碑上无字时,便也不再为上一任皇帝写碑文了,因为如果要写的话,就要为上几位皇帝都写上碑文,他们便以精力有限为由,将此事搁置了下来。于是,一代一代的皇帝传下来,就出现了这么多的无字碑。
又有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无字碑,是因为自明朝中期以后,皇帝一心只想着美色和玩耍,根本就懒得动笔。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朝中后期的这些皇帝朝政腐败,而又不能将“腐败”的一面写上石碑,所以要写碑文只有加以粉饰,而那么多的空碑要是一一加以粉饰,实在不是易事,因此到最后,这些皇帝干脆不写了。
除了这些观点之外,还有人将这些无字碑与武则天的无字碑联系了起来,认为这些皇帝是在效仿武则天。这些皇帝知道自己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但同时也有许多否定之处,他们很清楚后人们会对自己的一生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中写自己的好与坏都不妥,于是只好命后人不写碑文,学聪明的武则天立下“无字碑”,由后世来评说自己的功过是非。但他们的历史功绩实在无法与武则天相提并论。
当然,这些说辞只是我们的猜测,而当时的历代皇帝心里是怎么想的,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了。
更多精彩推荐:
返回大全页:
济南拟规定开出租需高中以上学历
李世民为何用六匹骏马装饰昭陵?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