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事
武则天,本名武媚娘,称帝后改为武題。祖籍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她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正月,卒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十一月。出身庶族,生母是武士護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武则天生性巧慧,多权术,由于高宗庸懦,武后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死后不久她即掌握国家大权,废黜中宗、睿宗。690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称帝后,武则天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的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武则天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责。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武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其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事理。史载,武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识,诗词歌赋也都有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尔不群。
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纪年,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逝,第二年,14岁的武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武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曰既久,太宗又发现她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者的行列,调入御书房侍候文墨。
这一变动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这让她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但可能由于性格倔强,不善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武则天并不甚受太宗的宠爱。因此,进宫12年她也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提升。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纪年,太宗去世,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武则天被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然而,武则天的转机来自于太宗的儿子李治,即后来的高宗。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后,因早先与武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武则天入宫,晋封为“昭仪”,进号哀妃。
武则天再次入宫也和宫中的斗争有关,当时的王皇后为了和萧淑妃争宠,鼓动高宗接武则天进宫,她还自己是做主让武则天先蓄发,然后再入宫。王皇后没有想到自己是在引狼入室。入宫后,武则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顾。她对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这使高宗也很高兴。武则天的嫔妃地位被升到了昭仪。
此时,高宗只宠爱武则天一人。她前后生下4男2女,而高宗总共才有12个子女,后边的6个都是武则天所生。武则天的性格决定了她不甘居人之下,她的目标是皇后。等到地位稳固之后,她便开始别有心机地去活动。武则天首先联合王皇后打击萧淑妃,等高宗把萧淑妃废为庶人后,武则天便开始对王皇后痛下杀手。武则天生下的第二是个女孩,非常可爱,王皇后也很喜欢且经常去看望。
一次,王皇后因回避高宗探视这个女儿,知趣地先行离开。武则天为了皇后之位,竟利用这个机会对亲生女儿下了毒手。她趁王皇后刚走,就将女儿掐死,然后盖好被子,伪装好^高宗来了,她假装笑脸相迎。等再看到女儿时,武则天痛哭失声。高宗听说刚才王皇后来过,而王皇后也一直未曾生育,大怒之下认定这必是王皇后所为,下决心要废掉她。
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
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忠以及李义府、徐世勣等一些朝中要员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永徽六年(655),高宗正式立武则天为皇后。自此,皇家内宫大权全部落入武氏之手。然而,武则天还是没有放过王皇后、萧淑妃,最终将二人各责打了一百杖,然后残忍地砍去双脚,泡在酒瓮里活活折磨死。
武则天的毒辣性格和权力欲望同她的出身有很大关系。她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使她狂热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以致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这一点不但在她漫漫皇后路上有所显现,在此后她参政乃至“南面称孤”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显庆五年(660),高宗李治因患风眩,目不能视,遂下沼委托武后协理政事。自此,武则天从参政步入执政,“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虽在幕后,却遥控了朝廷实权。后来,高宗后悔,图谋收回大权,并密令中书侍郎上官仪草诏废后。岂料机事不密,“谋泄不果”,武后心狠手辣,先下手为强,立将上官仪处死。
高宗之举,功亏一篑,反使武后更为警觉。由于武后处理政务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悬不决,甚为群臣敬服。高宗虽厌其独断专行,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金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高宗号天皇,武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一国权柄,尽在武后掌握之中。
从上元元年(674),武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长时间的大量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
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本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武后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后,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便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元年(683),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即位,武后便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且为帝,是为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備,处处受制于武后。#p#分页标题#e#
其次,她修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从传统上、舆论上打击和削弱一贯反对自己的士族官僚集团,扶植和依靠新兴的庶族地主阶级。这就使士族官僚不再有人仕做官的优越条件,也不能因出身高贵而为所欲为。而对庶族出身的官员,也不再因门第贫贱而受耻受辱于人。修成的《姓氏录》再也看不到士族贵族的特权,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被定为姓氏的第一等。
第三,她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武则天首先将东都洛阳改称为神都,准备将来作都城用。她还对唐朝文武百官的名称进行了变动:尚书省改成文昌合,左右仆射改为左、右垂相,门下省改为莺台,侍中改为纳言,中书省改为凤阁,这明显地体现了女性特征,所以原来的宰相名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改成了“同凤阁莺台三品”。
尚书省下属的六部也改了名称:吏部改成天官,户部成了地官,礼部是春官,兵部是夏官,刑部是秋官,工部是冬官。御史台分成了左肃政和右肃政两台,由左台负责监察朝廷,右台负责纠察地方郡县。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柳州刺史,唐初元勋徐世勣之后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名动一时的《讨武瞾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琊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被平定,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
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Z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于公元690年的重阳节,即九月九日,年近古稀的武则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称“圣神皇帝”。同时,将睿宗李旦降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也降为皇太孙。武则天尊周武王姬发为始祖文皇帝,尊父亲为孝明高皇帝,侄子武承嗣等人也有封赏。
称帝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打击敌对势力,武则天不惜任用酷吏残酷镇压朝廷中胸怀异志、图谋不轨的人。当时有名的酷吏有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王弘义、丘神勣等,这些人善于罗织罪名,屡次兴大狱。武则天当时还在景丽门设立推事院,百姓称之为“新开门”,来俊臣任院主,掌管审理重大的案件。百姓都称:凡是被告入新开门的人,一百人中,难得一二人能保全性命。
来俊臣审问犯人,往往想出各种新奇的法子,令被审问者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他还造了十号大枷,一名定百脉,二名喘不得,三名灾地哮,四名著即承,五名失魂胆,六名实同反,七名反是实,八名死猪愁,九名求即死,十名求破家。十号大枷另配上铁笼头,犯人被枷压着,被铁笼闷着,即刻便死。每次有新罪犯带到的时候,只要让他在刑具前走一遍,犯人就会魂飞胆散,没有不含冤屈招的。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打击异己,还采纳侍御史鱼承晔儿子鱼保家的建议,在朝堂上设铜隧、铜巨共四个,分别涂上了青、丹、白、黑四种颜色,分列于朝堂之上。其中的青随叫作“招恩”,放在东面;丹颐称“招谏”,放在南面;白巨叫“神随”,放在西边;黑哑叫“通玄”,放在北边。
这些铜陋有专人守候,专门负责接受全国的告密信,而且,对于进京告密的人,武则天还给予特殊的优待,她命令沿途各地州县必须认真照顾告密者,按照五品官待遇接待。对于告密的人,不分等级,一律接见,“使至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如果经查情况属实就给予奖励,即使不真也不加追究。这样一来,告密的人整天络绎不绝。凡是被告的人,就交与酷吏审理,冤死的人不计其数。武则天在位期间,利用酷吏共杀李唐宗室数百人,大臣数百家,刺史郎将以下更是不可胜数。中宗即位之后,处理这些酷吏的时候列举了27名之多。
武则天一方面任用酷吏,另一方面也比较重视收揽民心,当酷吏滥杀无辜的行为引起天下公愤的时候,武则天就会适当地诛杀一些酷吏来缓和紧张的形势。她称帝的第二年就杀了索元礼,流放周兴到岭南,后又杀了来俊臣。来俊臣死的时候,其仇家争咬他尸体的肉。武则天看到群情激愤,即下沼书,历数来俊臣的罪恶,并且加以灭族罪,“以雪苍生之愤”,以显示自己的爱民之心。
其实酷吏只不过是武则天与李氏宗族进行斗争的时候所使用的工具而已,而酷吏政治也只是武则天的政治手段之一。一且酷吏的使命完成,武则天便利用民愤,毫不留情地将这些“替罪羊”先后处死。虽然酷吏政治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其同样也搞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这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
在个人生活方面,武则天比较腐化。她对先前皇帝有诸多后宫佳丽的事情耿耿于怀,认为既然男子做皇帝的时候可以有诸多的侍妾,那么5见在自己做皇帝也就应该有诸多的男宠。所以武则天的男宠颇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薛怀义、沈南、张易之、张昌宗等人。
按照史书的记载,唐高宗李治死的时候,武则天60岁。两年以后,开始宠幸薛怀义,从此至死20年间,武则天又先后宠幸太医沈南和张氏兄弟,此外再无记载。武则天男宠问题的记载大致如此,除此之外的传说多是流言。武则天也曾下令选天下美少年入宫,但被大臣谏止。
武则天虽然宠幸男宠,但是,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对国家大事的裁决。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这应该算是比较公正的评论。
武则天一生功过参半。除任用酷吏,嗜好男宠外,她崇尚佛教,修建了大量的寺院、明堂,造天枢、铸九鼎,仅用铜铁就达200余万斤。她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凿石窟(著名的龙门石窟就是那时候开凿的)。晚年的她好大喜功,生活奢靡,也耗费了大量的财资和劳力,这些都为后世所诟病。
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能够排除万难,在其掌理朝政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中,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其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下一节:李隆基年少豪杰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帝王轶事: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大全
刘秀千人逆转王莽42万人
刘秀是忍耐力最好的皇帝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