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出生在哪里
如懿那拉氏出生
清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日(1718年3月11日),天色阴沉,近午时分忽而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在屋脊、树木、街道上,到处一片雪雾茫茫。
镶蓝旗满洲第三参领第一佐领衙署,乌黑油亮的大门在雪色的映衬下分外醒目,站在两侧值班的兵勇被寒意侵袭,不时跺一跺僵冷的双脚。
后院书房,佐领讷尔布焦急不安地踱来踱去:夫人郎佳氏早上就有了生产的征兆,直到现在还不见分娩。
天色苍茫,时间仿佛停滞……终于,一声微弱的婴儿啼哭声传来,他快步如飞直奔产房而去。
只见郎佳氏安然躺在锦被之中,疲惫至极的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产婆见状,忙喜滋滋地上前汇报了“母女平安”的消息。
讷尔布不由喜上眉梢,连连说了几声“好”,吩咐管家发放了赏钱。
也难怪他如此开心,一则家人安好,平安是福;二则他们夫妇先前已经有了一个儿子讷礼,现在又添了一个女儿——有儿有女,分明就是个福禄双全的“好”字。
按照清朝规制,讷尔布的世管佐领职位必定由儿子讷礼继承;至于这个女儿,将来少不了进宫选秀:也许做了皇帝的妃子,也许指给哪位贝勒贝子做福晋、侧福晋,再不济也会有家世相当的少年公子与她相配。
人生至此,夫复何求呢?
讷尔布端详着襁褓之中呀呀哭泣的女儿,但见她眉眼细长,樱唇小口,却是个十足的美人胚子。他想不到,未来的某一天,此女将坐镇中宫母仪天下;他更想不到,她温婉娴静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刚烈的心,不惜以自断青丝的方式来挑战皇帝的权威。
如此激烈的举动,堪称清朝后宫第一人!
她就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继后,那拉氏。
想要全面了解皇后那拉氏的一生,我们就要从她的家庭以及辉发家族和清朝皇室的渊源说起。
辉发那拉氏家族
辉发那拉氏的祖先名叫星古力,本是黑龙江尼马察部人氏,姓益克特里。后来迁徙到了扈伦人的居住地渣鲁,为了适应当地的民情风俗,便改姓为那拉氏。
传至七世以后,首领王机砮兼并了当地零散小部落,在辉发河岸的扈尔厅山筑城建国,自称“辉发国贝勒。”
这就是辉发那拉氏的由来。
在扈伦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它和乌喇、哈达以及叶赫共同组成了“扈伦四部”,一起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它们都以那拉氏为国姓,彼此独立而又互通消息。
可惜的是,辉发贝勒王机砮的长子早早去世;王机砮死后,他的孙子拜音达里为取得首领继承权,便杀死了七位叔父,为日后部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与此同时,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异军突起,以13副铠甲起兵,开始了兼并女真各部之举。而身为海西女真的扈伦四部担心危及自身,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
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夏天,拜音达里率领辉发部族参加了以叶赫为首的九部军事联盟,向努尔哈赤发动军事进攻。结果却是大败而归,叶赫贝勒被斩、乌喇贝勒被擒,他和科尔沁贝勒侥幸捡回了一条命。
面对如此沉重的军事打击,拜音达里终于认清了形势,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的正月,他和叶赫等部一起向努尔哈赤派遣使臣以示“臣服”。
随着双方关系的缓和,竟然给爱新觉罗和辉发那拉两个家族制造了某种奇妙的缘分。
原来,拜音达里杀害七位叔父后,他的堂兄弟们便率领部分族人逃到叶赫部落寻求庇护。几年之后,他们和辉发部落的同情派里应外合,谋划携手推翻拜音达里的统治。
拜音达里对此感到非常恐惧,思前想后决定利用外援。于是他将手下的“七臣之子”送往建州做人质,请求努尔哈赤出兵剿灭“叛乱。”
对此,努尔哈赤求之不得,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拜音达里的请求,派出1000余名士兵“攻破叛变的辉发村庄,抚定尚未叛逃去叶赫之人”。
叶赫贝勒见此情景非常不高兴,于是就和拜音达里谈判:“咱们两部联盟,你给我质子,我还你叛徒。”
拜音达里一琢磨,认为这样做将再无后顾之忧,就高高兴兴地撤回了建州努尔哈赤那边的“质子”,并且将自己的儿子送给叶赫当“质子”。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叶赫贝勒破坏了辉发那拉和建州女真的联盟后,并没有如约归还那些叛徒。
这真是,终日玩鹰却被鹰啄瞎了眼!拜音达里无奈之下又找到了努尔哈赤:“上次的事情都是纳林布禄(现任叶赫贝勒)欺骗了我,从此以后我对您再无二心。为了表示结盟的诚意,希望您将女儿嫁给我做妻子。”#p#分页标题#e#
从常理上说,根据拜音达里之前的背叛行为,努尔哈赤不应该轻信他做出的承诺,但是为了分裂扈伦部族,他决定再次相信:只要有了姻亲关系的保障,拜音达里不会轻易食言。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一幕发生了,拜音达里居然又一次违约,他始终没有前去迎娶努尔哈赤的女儿。
努尔哈赤强忍怒气,派了使者责问他:“从前你协助叶赫举兵侵犯于我,我不但原谅了你,还答应了你的提亲。现在背约不娶,是什么缘故?”
拜音达里是这样回答的:“我的儿子现在还在叶赫部落当质子,等我设法接回他以后一定前去迎娶您的女儿。到时候,咱们再具体商议联盟的事情。”
努尔哈赤听了使者带回来的消息,心想:人家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权且等之,看他如何!
事实上,被夹在建州女真和叶赫中间的拜音达里两边都不想得罪,两边都不想联盟。他一边糊弄努尔哈赤争取时间,一边想办法从叶赫那边弄回了自己的儿子。在这期间他加快城防建设,“筑城三重”赖以自重。
当拜音达里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与之对抗的时候,便彻底背约,再也不搭理“老丈人”努尔哈赤。
古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身为清王朝的奠基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威名难道是妄得的吗?
在拜音达里自以为得计,玩弄小把戏的时候,努尔哈赤也没闲着。他一面以最大的耐心等待对方实践诺言,一面武装夺取了扈伦四部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哈达部落。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秋九月,努尔哈赤率军征讨辉发部落。“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拜音达里据城死守,努尔哈赤则率军攻打了三天三夜。到了最后,“城破,拜音达里及其子死,辉发亡”。
随后,乌喇和叶赫两部也陆续被努尔哈赤兼并,那拉氏自此“亡国”。
说到底,努尔哈赤并非偏安一隅的枭雄,为了图谋天下,他将兼并后的大小部落全部录入八旗委以重用,让其成为最精锐的军事力量。
而辉发那拉氏也并非就此亡族,根据《钦定八旗通志》记载,王机砮的另外三个孙子,莽科、通贵以及萨碧图率族投奔了努尔哈赤,全部被编入八旗并授予骑都尉一职,兼了佐领。
其中,通贵被编入镶红旗,萨碧图和莽科被编入了镶蓝旗。而莽科就是辉发那拉皇后的高祖父,他被授予的具体职位是镶蓝旗满洲第三参领第一佐领。
佐领是八旗军的基本单位,在八旗体制内相当于今天的正县级干部,但是官制却是堂堂的正四品官员。
莽科和所有的八旗佐领一样,为清朝皇室栉风沐雨,出生入死。他挣下得这一份家业,传到讷尔布那里已经足足袭了四世——第三任佐领是讷尔布的哥哥罗多,当他升职为右卫护军参领之后,就由讷尔布接替了这份世职。
这种世袭的方式,叫作世管佐领(另外还有一种勋旧佐领,也是世袭制,高于世管佐领);与之相对应的,叫做公中佐领。二者的区别在于,世管佐领是满清勋旧家族权力的长期世袭制,而公中佐领则是由国家量材授予官职。
实际上除了清王朝建国之初,由各佐领拨出“余丁”增编后组成的“杂牌军”是国家(旗主)任命公中佐领,其余的基本是代代世袭。
按照当时的社会制度,讷尔布家族世世代代享受荣耀!
这是清朝爱新觉罗皇室和昔日勋旧功臣们达成的某种默契,他们相互扶持、彼此依靠,构成了清王朝的政治金字塔。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