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梁建英演讲高铁
如今中国高铁已经成为我国在世界上一张光闪闪的名片,复兴号CR400AF动车组总设计师、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梁建英做客《开讲啦》,下面是她和大家分享高铁建设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梁建英简介:
1995年7月,梁建英从上海铁道大学毕业,分配到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和中国铁路事业的不解之缘。
2004年,梁建英成为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研发设计项目的主任设计师。
从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历经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的不同发展阶段,更是让中国高铁享誉世界的幕后功臣。
短短二三十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又开启了中国高速列车一个新的征程。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经受着一种“大国”之痛,这就是“春运”。在几十亿人次的人口流动中,交通运输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存在运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梁建英回忆起90年代自己大学时的“春运”情景,一到学校同学就向我抱怨说,“这一次回来又站了十几二十个小时,那太痛苦了”。买票难、人挤人的过往,不禁令她感叹,“能买上一张坐票,我真的太幸运了”!
而破解困局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铁路现代化建设,推进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这其中就包括发展高速铁路。
自2007年国产动车组投入运行以来,速度快、乘坐舒适的高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作为复兴号CR400AF动车组总设计师的梁建英更是在现场直接“表白“自己所设计的车,“如果是从北京到上海,我想要坐复兴号,我要坐G1。坐在车里,你会感觉到它更加的现代化,更加的舒适。”
“486.1”了不起的中国创造!
对老百姓而言,高铁改变的是出行和生活方式,而对整个国家而言,高铁影响和改变了世界轨道交通行业的格局。
从最初备受质疑的“山寨”到如今备受追捧的“厉害了我的复兴号”,今天的中国高铁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技术上都已经领先全球。这一切,都离不开梁建英和团队成员们一次次的努力和探索。
为什么中国高铁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跟随到领跑,梁建英说有四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2004年以前,原始积累阶段。我们国家的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形成相对完备的技术体系,培养了一支人才队伍。
第二阶段:2004-2006外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阶段。2006年7月份第一列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下线,“产品可以买,技术的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在技术转让的过程中,合作方会告诉你如何去做,但为什么这么做,原理是什么,他们都非常神秘。
正像梁建英自己在演讲中所说的那样,“巨人的肩膀不好站,要自己成为巨人才行”。
第三阶段:自主提升探索阶段。2008年启动时速300公里动车组设计,数字的提升难度太大了。局部震动给车辆寿命也会产生影响,最终他们找到并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四阶段:全面创新的阶段。让中国高速列车立足于世界先进行列的阶段,2008年CRH380A高速动车组,时速380公里,这一接近飞机低速巡航速度的动车组当时在世界上尚无先例。
凭借责任、激情和攥紧拳头的“狠劲”,设计团队整整攻关18个月,做了“450余项的仿真分析,1050余项的地面试验,2800余项的线路试验”,最终以时速486.1公里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梁建英说,高速列车技术对当时的团队是全新的课题,真正投入其中后,一系列复杂的难题接踵而来。“从表面看,高速动车组只是比一般铁路客车速度快一些,可在这速度的背后,却有一道道高难度的技术门槛需要跨越。”
高速动车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列动车组上的零部件就达4万多个,几万张图纸需要设计,需要分析的试验电子数据记录就达数百兆,技术含量之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为了攻克这一道道难关,在1000多个日夜里,梁建英与设计团队的同事通过系统梳理,从关键部件展开研究,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一个个设计思路,将一摞摞资料变成了方案可行的图纸。
“早八晚九”的工作时间、没有节假日成为生活的常态,常常为了一个方案的论证、一个试验结果的分析,整个团队通宵达旦。
高铁总设计师梁建英分享了自己出差的一个小故事:坐国外的火车晕过车。
作为一个工程师,梁总有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要体验一下当地的轨道交通。2005年,出差去瑞士时,她买了张苏黎世到日内瓦的车票。
沿途的风光很美,但她却没心情去欣赏这些。因为……这车她坐着坐着就开始有点晕了,像是在坐船……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下了车,她还缓了好半天。作为一名工程师,这可算不上是什么好的“用户体验”。
回国后,梁总主导研制了五款高速动车组,其中包括去年6月下线的“复兴号”。
五款高速动车组分别为CRH2G耐高寒抗风沙动车组、CRH2C高速动车组、CRH380A高速动车组、CR400AF“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时速500公里高速试验动车组。
这些车在设计时都有着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梁总坐完那趟让她晕晕乎乎的火车后的最大感受:我希望我们生产的产品,一定要让大家坐在上面有一个良好的体验感。
这个“良好的体验感”到底如何?
今年春运的第一天,中国日报的记者就在“复兴号”高铁上做了个小小的实验——高铁立硬币。
在最高时速超过350公里的高铁上,硬币就这么稳稳地立在窗台边,旁边的矿泉水也表示“我的内心毫无波澜”。看到这一幕,还有网友造出了个新词——“稳如高铁”。
对于这样的试验,很多中国小伙伴早就见怪不怪了,认为是理所应当。可是,当这个视频在《中国日报》海外社交媒体上推出后,外国网友都不淡定了。国内网友说:“就喜欢看老外那种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节目现场,一位青年代表更是亲切地把梁建英称作自己的“媒人”,说自己和女朋友能够谈婚论嫁,梁总工和高铁帮了大忙。
中国高铁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未来,高铁还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巨人的成长”!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水浒传里纹身最漂亮的是谁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