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偏房遭歧视却世代荣耀
清太祖第七子阿巴泰生母出身底下,不能享受同为太祖之子的优待,甚至不如堂兄、侄子的待遇。
家族大哥代善曾对阿巴泰说:“德格类、济尔哈朗、杜度、岳托、硕托早从五大臣议政,尔不预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先帝时使领全旗,诸贝勒皆先尔入八分。”
阿巴泰并非一个平庸的皇家贵胄。万历三十九年,宁古塔首领僧格、尼喀礼到赫图阿拉进贡,太祖回赠四十副铠甲,归途被乌尔固宸和穆棱的部落劫获。太祖几次派人索要,不果,大怒,命二十三岁的阿巴泰同大将费英东、安费扬古率兵一千,攻取乌、穆二地,俘获千余人归来。阿巴泰被封为台吉。这是其人生首战。
天命三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征明,阿巴泰从征。八年,阿巴泰同德格类等征讨扎鲁特部,阿巴泰斩杀该部长昂安父子,归来,六十五岁的太祖亲赴郊外迎接。十年十一月,阿巴泰参与对蒙古察哈尔一战,打得林丹汗趁夜而逃。
太祖生前,让阿巴泰参与的战事,有记载的寥寥可数,而比阿巴泰小三岁的第八子皇太极,自少年起便随父兄参战,有记载的首战即万历四十年,从太祖出征乌喇部,克六城,此时年方二十岁。太祖对诸子,也有嫡庶之分。他让嫡子们成为掌旗贝勒、执政贝勒,共治国政,而对也是亲子之一的阿巴泰仅分了六个牛录。这,为太宗时期,阿巴泰屡遭作为嫡子的哥哥们排挤、冷遇,埋下了伏笔。
太宗继位,阿巴泰作为响应代善之议的拥立者之一,被封贝勒。太宗宴请诸贝勒大臣,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太宗同坐高台。太宗与众贝勒议定君臣礼仪,盟誓昭告天地,赋予三大贝勒对阿巴泰、阿济格等十一位“子弟贝勒”,有管教权、辖束权,如藐视代善三人,则短命而亡。
太宗之下,代善、莽古尔泰与阿巴泰也是亲兄弟,但有了制度化的等级区别。此时已三十八岁的阿巴泰,还被安排位次在二十一岁的阿济格、十四岁的多尔衮、十二岁的多铎诸弟及侄儿岳托之下。这无疑是亲情之外的政治冷落。
阿巴泰事后跟姐夫扬古利等发牢骚:战则我披甲胄而行,猎则我佩弓矢而往,为何我就封不得和硕贝勒?此话传到太宗那里,得到的答复是:“尔等宜劝之,告朕何为?”这就说在太宗心里,庶兄阿巴泰只能封贝勒,不入和硕之列。
又是一次太宗主持的宴请,接待前来归附的察哈尔大贝勒昂坤杜棱。这是满洲开国后的大事件,发生在天聪元年十二月,太宗设大宴,召诸贝勒做陪。阿巴泰拒不参加,直言:“我与诸小贝勒同列。蒙古贝勒明安巴克乃位我上,我耻之!”太宗闻言,大为不满,下令代善集合诸贝勒,讨论对阿巴泰的处理。
代善先摆那些和硕贝勒早有议事资格、议政名分,指责阿巴泰资历浅薄:“尔今为贝勒,得六牛录,已逾分矣!乃欲与和硕贝勒抗行,得和硕贝勒,不更将觊觎耶?”(《清史稿·阿巴泰传》)代善怒斥阿巴泰想与三大贝勒并列,觊觎汗位。二号首长发了话,其他贝勒更无亲情可言,群起攻之,逼得阿巴泰低头认罪。还好,太宗只对他罚了四副甲胄、八匹雕鞍马和八匹素鞍马。
较之于后来太宗对三大贝勒及其他贝勒的犯错深究、违法严惩,阿巴泰先后十多次触怒、对抗太宗,甚至两次抗拒太宗对其女的指婚,引得太宗深有不满,多次罚银罚物,却不曾有过一次降级或削爵的处罚。崇德六年,多尔衮率众王公贝勒征明,离着锦州三十里的地方为营,以及遣士卒私自回家的罪过,都被受罚,就连主帅多尔衮、皇长子豪格也被降为郡王。阿巴泰论罪削爵,夺去所属户口。然太宗下诏宽恕,只罚银二千两。
终太宗一朝,阿巴泰虽未被封郡王、亲王,仅是第三等贝勒,难免心有抵触,但他参与了太宗对明朝、朝鲜的一系列战争。阿巴泰主要是从征之将,一旦单独行动完胜归来,太宗都给予大量的财物奖励,甚至派济尔哈朗、多尔衮等郊外三十里迎接。
在政治待遇上,太宗及代善等大贝勒甚至太祖给予了阿巴泰不公平的待遇,然而阿巴泰有埋怨而不图谋的政治行为,以及他只认做事而不拘小节、不玩心计的人生追求,帮助他成功地赢得了太宗的信任。太宗始设六部,让阿巴泰掌管工部。这在大兴土木工建的开国初期,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肥缺,而阿巴泰除了治绩平庸、家中办公外,却没有贪腐枉法的劣迹见诸史料记载。
阿巴泰在战场是一员能征惯战的大将,而太宗却看中了阿巴泰多勇少谋、直率坦言的性格。从而,阿巴泰在太宗众多庶兄弟中,顺治元年四月进封为多罗饶余郡王,是最受重任也获封赏最好的一个。甚至可以说,终其一生的政治命途和晚节,他的幸运仅次于太宗一人。代善虽在朝堂第一个站出来拥戴太宗,但晚年受尽压抑。莽古尔泰获罪遭斥,抑郁暴卒,死后被揭发有谋上之罪,被追夺其封爵。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兄弟,身前极受尊荣,身后荣辱翻覆,还被弄了一系列罪状,被写进了历史。
阿巴泰所得的待遇貌似不公平,遭受了诸多亲兄弟的排挤、歧视,这是不可改变的。毕竟太祖开始,嫡庶分界突出了贵宠之列,诱发了太宗诸兄弟之间的权力之争、亲情有别。但是,政治上的不幸运,却使阿巴泰平安而终、显耀于后。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平衡。
阿巴泰手痛,太宗曰:“尔自谓手痛不耐劳苦。不知人身血脉,劳则无滞。惟家居佚乐,不涉郊原,手不持弓矢,忽尔劳动,疾痛易生。若日以骑射为事,宁复患此?凡有统帅之责者,非躬自教练,士卒奚由奋?尔毋投安,斯克敌制胜,身不期强而自强矣。”(《清史稿·阿巴泰传》)看似太宗不通手足之情,但又不免是压制多有莽言的阿巴泰,做一个自强而坚忍的人,不陷身于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细读阿巴泰的本传,他除了多次触碰太宗的底线外,但不曾与其他亲王贝勒玩国权谋较量。
与其说阿巴泰率真而不谙权术,尚不如说他清醒而善于自保。他这种性格,也使其世系家族甚至的旁系,得以数代皇帝的礼遇和重任。
天命三年,太祖攻克抚顺,收降明游击参将李永芳。李永芳官职虽低,却是第一个公开投降后金的明将。太祖授其三等副将,统辖抚顺降民,并将阿巴泰的大女儿嫁给他。此后,李永芳对内对外称“抚西额驸”,竭尽忠诚报效后金,太祖赐他“免死三次”的特权。李永芳的九子,后来都做了清朝的高官,其次子李率泰官至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闽浙总督。
李永芳玄孙李侍尧更加出名,昭槤《啸亭杂录》卷四载:“李昭信相国侍尧,为忠襄公永芳四世孙。少以世荫膺宿卫。纯皇帝见曰:‘此天下奇才也!’立授满洲副都统。部臣以违例尼之,上曰:“李永芳孙,安可与他汉军比也?”
乾隆帝不但违例封赏了这个远房的表弟,还逐步擢升其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后来李侍尧两次论罪,议斩立决,都被乾隆下旨弄了个斩监候,不久又让他做了更大的官。乾隆帝厚待李侍尧,说是李永芳对清朝的情分,但未必不是阿巴泰的威望所致。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