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一代明君,比唐宗宋祖明祖更廉明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知名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康熙,乾隆,雍正,朱元璋,赵匡胤,汉武帝……等。但是却不知道这位皇帝的作为,他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汉景帝庶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王莽篡汉后,他和哥哥刘绩在家乡组织舂陵军,欲恢复刘氏统治。兄弟两人加入了更始政权。刘秀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了王莽的40余万大军。刘绩因为功高震主,被更始帝杀害。善于韬晦的刘秀亲自向更始皇帝请罪,平息了这次危机。在消灭王莽后,刘秀自请出定河北,借机脱离了更始。
刘秀在河北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在建武元年,30岁时称帝,采用先关东后陇蜀的策略,用13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重建了汉王朝。建国后,又轻徭薄赋,解放奴婢,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又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
历史上的皇帝中,汉高心黑,魏武残忍,唐宗好色,宋祖贪杯,明祖嗜杀。而光武身上却没有这些让后人印象深刻的特色东西。
汉高祖和汉光武帝
汉高和光武无论在为人和取天下的过程方面,完全是两种不同风格。汉高为人豁达大度,多大言,少成事。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见到秦始皇的车仗,喟然太息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光武正好相反,性格内敛谨慎。性勤于稼穑。看到蔡少公通过图谶推算刘秀将为天子。光武戏日:“何用知非仆耶?”
汉高取天下多靠别人之力,萧何、韩信对他作用极大,张良、陈平虽然不如萧韩,但对高祖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光武恰好相反,主要还是自身之力。手下28将中只有邓禹作用大些,但也未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刘邦的班底之强,只有唐太宗可与之媲美。而光武帝的手下和高祖比起来平庸了很多。连良,平之辈都没有。可这更衬托出光武帝的强大。
对待儒生,高祖不学无术,瞧不起读书人,动不动就用儒生的帽子撒尿。光武本人就是太学生出身,(在开国君主中,刘秀是学历最高的)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国策,云会京师。赵翼说,高祖手下功臣多是亡命之徒,而光武手下诸将都有儒者气象
高祖和光武的个人能力比较
汉高智勇俱劣,光武文武双全。南宋叶适的评价较为公允,光武材过诸将以气柔之,高祖才不及诸将以气挫之。韩彭瞧不起汉高,但如果他们和光武一个时代却未必就瞧不起光武。在军事上,刘秀手下的统兵大将冯异,吴汉,邓禹在战术方面都得到过光武的指点,而东汉名将之一的马援在讨论军事方面也总和刘秀相同。“伏波论兵,与我意合”。
而刘邦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倒是犯了错误得到张良的提醒,沛公引兵过而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人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汉高在军事史上能留下他名字的就是彭城之战,60万大军被项羽2万军队杀得大败。而光武的昆阳之战确是历史上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汉高两次突然到韩信的军中收其军权,这其实也是心中无自信的表现,而光武却长期让冯异、寇询、吴汉等率军在外,独当一面。至于最后汉高杀韩彭,逼萧何自污才能活命和光武厚待,恩养功臣又岂能相比。和光武比,汉高的能力只剩下知人善用了。但韩信就在身边他也没有发现。知人善任也要打折扣了。其实汉高最大的优点就是从善如流。自己没能力,好话再不听那就更糟啦。
至于说个人品德方面汉高和光武差得更远,汉高更远逊于光武,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连自己亲生的儿女都不要啦。而刘秀呢,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超令上马。元以手日:“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待人方面,刘邦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并且把自己的部下比为猪狗。而刘秀待人推心置腹。
后人为何认为光武不如汉高
很多人认为光武重建汉朝或多或少是借了刘邦的光。但要看到光武汉室宗亲的身份也是双刃剑,“刘秀在关中处处被人缉,刘秀在河北处处被人抓。”而且东汉初年的割据势力,或多或少都和刘氏有点关系,更始,赤眉,刘永都是正牌宗室,血统比刘秀还近支(刘秀的祖先是景帝的庶子长沙王刘发,春陵这支在长沙王这支里是比较远的,刘秀的家族在春陵里还是远支,所以血统是很远的),而王郎、卢芳也自称是汉室之后。所以这一方面对大家几乎是公平的。
高祖只用了6年就统一了中国,而光武用了13年。如果以此认为汉高强于光武那也很可笑。汉高出关后,唯一劲敌就是项羽,而光武的对手,赤眉、刘永、张步、董宪、隗嚣,公孙述等,对手很多。高祖被封为汉王人汉中后尚有兵3万人,而光武单车空节去河北,王郎造反,河北只有两个郡支持刘秀,其余都尊奉王郎。刘邦讨伐项羽有诸路诸侯相助,而光武却只有河内一地为根基。而且项羽也只是在战术方面比较突出一些,别无所长。假使让刘邦带着云台28将,和赤眉、隗嚣、公孙述等交手,刘邦能否一统也成问题。
后赵石勒的一席话。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
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当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
石勒轻视刘秀,这也很正常,毕竟连光武帝的哥哥也小看自己的弟弟。这个石勒大言不惭,吹牛的功夫确实不错,他自己连个祖逖都对付不了,还要自比韩彭,也就一割据的水平。石勒为何抬高汉高,其实石和汉高有些方面很相似,他自己就是个老粗,光武的文武全才,自然不是他所能仿效的。所以自然要抬高自己的FANS。
其实关于汉高和光武比较的结论可以用马援和隗嚣的一番对话做结论,援说嚣曰:“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接宴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诫,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嚣曰:“卿谓何如高帝?”援曰:“不如也。高帝无可无不可;今上好吏事,动如节度,又不喜饮酒。”嚣意不怿,曰:“如卿言,反复胜邪?”诚如隗嚣所言,光武要胜于汉高。
汉武帝和汉光武帝
汉武帝的名气和影响要比汉光武帝大得多,但能力和作为却未必。一个是靠着祖、父两代积累下来的家产攻打匈奴,另一位是赤手空拳完全依赖自己的能力重建了一个王朝。
有人认为汉武北击匈奴,南破诸越,西灭大宛,降服西域是开疆扩土。但实际上,大宛和越人都没必要打。毕竟他们对汉朝并没有威胁.而对匈奴的打击最后也超出了限度.在匈奴已经无力南下,但只是不肯臣服的情况下,仍然继续进攻.就是穷兵黩武了.因为频繁的用兵花光了文景两代积累下来的国库,“天下虚耗,户口减半”.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将盐,铁,酒等只要是赚钱的行业都由国家专营.并且还开始卖官,还可以用钱赎罪.总之是想尽办法捞钱.有人说汉武是造福后人,其实汉武四处用兵,一是因为个人好武(但他在攻击四夷时没有给卫霍等人提出过任何战略和战术方面的东西),二是为了给自己的外戚亲属们创造封侯的机会.说他为了百姓,后人当然体会不到当时人的心情.但如果设身处地想想,看看武帝末年,内部的农民起义次数吧.说当时老百姓支持他的做法真是鬼话.其实汉武完全可以向唐太宗灭突厥,清初消灭漠西蒙古那样,不必花费那么多的代价也一样取得胜利.其实唐太宗评价刘彻还是很客观的,汉武帝穷兵三十馀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
光武对待匈奴和西域的策略远比汉武高明,灵活.终光武一世,对匈奴采取守势,把边郡的居民迁入内地.光武这么做,一方面是厌武,但主要的还是爱惜民力.对敌人未必全需要用武力,行仁义其实也能收到一样的效果.后来匈奴分裂,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主动要求内附,并且希望能和亲.刘秀答应了和亲的请求.即使后来北匈奴出现灾害,光武帝也没有同意进攻匈奴.(后匈奴饥疫,自相分争,帝以问宫,宫曰:“愿得五千骑以立功.”帝笑曰:“常胜之家,难与虑敌,吾方自思之.”二十七年,宫乃与杨虚侯马武上书曰:“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虏今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疫困之力,不当中国一郡.万里死命,县在陛下.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今命将临塞,厚县购赏,喻告高句骊、乌恒、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北虏之灭,不过数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诏报曰:“《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
历史评价:
石勒: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李世民:朕观古先拨乱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朱元璋: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王夫之: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而尤难矣!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而宋太祖其次也。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光武之神武不可测也。
光武以支庶之余,起于南阳,与其人士周旋辛苦、百战以定天下,其专用南阳人而失天下之贤儁,虽私而抑不忘故旧之道也。”“任为将师而明于治道者,古今鲜矣,而光武独多得之。
梁启超:汉尚气节,光武、明、章,奖厉名节,为儒学最盛时代,收孔教复苏之良果。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
毛泽东: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如此说来,光武帝的功绩作为也不必朱元璋,康乾盛世,李世民,汉武帝刘彻等史上著名皇帝差多少。
盘点三国后期九大牛人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