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铁骨”的开国将帅
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共和国两位铮铮铁骨的开国将帅。
徒手挤脓的陈毅
大家都知道,十大元帅中惟有陈毅没有参加长征。这是因为1934年8月,陈毅来到老营盘前沿阵地时,正赶上敌人一个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发起轮番攻击,师指挥所已向后转移。而当陈毅离开前沿阵地时,不幸被敌军的流弹击中,右胯骨受伤,顿时倒在地上,血流不止。由于伤势严重,不得不由别人抬着担架送他去医院治疗。就是这次负伤,改变了陈毅当时的行程。他没能与红军大部队一起长征,而是留在赣南山区坚持游击战争。
此后,陈毅大腿处的伤口经常复发。在那个时候,药品奇缺,治疗主要靠草药。部队仅有的几盒万金油,就算是“灵丹妙药”了,不管什么病痛,都用它抹一下。陈毅的伤口化了脓,也只能用它。
一天,在南雄大岭召开干部会议。此地离驻地较远,陈毅忍着疼痛,从驻地翻山越岭赶到了开会地点。由于来得早,人还没到齐,陈毅叫警卫员端了一盆水,就钻到树林中挤起了伤口的脓。
在树林里,陈毅把受伤的腿绑在树上,背靠着另一棵树,两手按住大腿上的伤口,拼命挤了起来。血水顺着伤口一滴一滴地向外流。
由于手脚不方便,陈毅就让警卫员帮忙。警卫员看着碗口大的伤口,伤口里又是脓血交加,心疼得要命,根本下不了手!陈毅只好鼓励他说:“用力挤吧,这次不挤干净,下次还会反复!”警卫员没法推脱,只好狠下心挤了起来,结果竟然挤出了半盆血水,另外还有两块枪伤的碎骨!接着,陈毅扯了些白布条,抹上万金油,用竹签一点一点塞进伤口。顿时,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沁了出来。尽管疼痛刺骨,但陈毅却谈笑自如,像没事一样。伤口包扎好后,陈毅照常主持会议,丝毫不受影响。
开完会后,陈毅又一拐一拐地返回了驻地。幸运的是,自这次挤脓之后,伤口竟然渐渐好了起来。
拒不截肢的粟裕
粟裕将军经历战火的考验,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他先后6次负伤,身上有18处伤痕。在高级将领中,粟裕将军是受伤次数最多、伤痕最多的将帅之一。
1933年2月,粟裕任红11军参谋长。5月,红11军按照命令进至硝石,要与守敌一决雌雄。两军对峙,枪弹纷飞。粟裕正挥动左臂指挥,不料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左臂,动脉血管被击破,鲜血喷出一米多远。他昏死了过去。“粟参谋长!”萧劲光大声喊,“担架,快送参谋长到救护所。”可是,路上遇上了瓢泼大雨,经三四个小时的艰难行军才到达救护所。一路淋雨,粟裕的手臂伤口感染了,战地救护所没有办法,只得派人将他转送到军医院。军医院的医生一会诊,发现两边骨头都伤了,还伤到了神经,而且已经感染,出现坏死现象。医务主任难过地说:“粟参谋长,看来你的左臂得锯掉。”“不,我不!”粟裕连声反对。“不锯会有生命危险!”医生的口气也很坚决。
粟裕坚决不让锯。不让锯手臂,但感染了的伤口需要开刀排脓。当时没有麻药,手术开始后,医护人员将他的左臂牢牢地绑在凳子上。接着,又将他的右臂、头、肩死死按住,让主刀医生施行手术。粟裕牙齿咬得格格响,浑身冒汗,却始终不喊一声。
为了防止伤口再次感染化脓,医生们将布条子在盐水里浸泡,头一天早晨将布条子从子弹进口处塞进去,第二天早晨抽出来,再塞新布条,循环往返,周而复始。结果塞来塞去,伤口不仅长不拢,而且还生出了一层肉芽子。医生只好用小耙子捅在伤口里,转圈儿地抠,要把肉芽子耙掉。就这样整整治了5个月。每次治疗,粟裕虽不叫,却时常痛得死去活来。后来,他的左臂还真的奇迹般地保住了。
世界最大的铜铸佛像在哪?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