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忠臣却因口无遮拦导致大明灭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但袁崇焕也哟一个毛病,说话口无遮拦。就是因为这点导致他身首异处,大明江山易主。
此事还要从崇祯元年七月四四,崇祯皇帝和袁崇焕的一次见面说起。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驾崩,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将魏忠贤阉党除去,袁崇焕得以重新被启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同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上疏陈述兵事,朱由检于平台召见袁崇焕。
崇祯皇帝问袁崇焕,讨论辽东事宜,希望袁崇焕能提出令人振奋的平辽方略。袁崇焕也知道崇祯皇帝对于他寄予厚望,他更知道全部的朝臣都在等着他督师蓟辽后,能带来让人心服口服的功绩。
袁崇焕回答:“倘若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复。”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袁崇焕想要问皇帝要权,起码在辽东战场上,袁崇焕要集权,自己当家说了算。当然,要权是要有代价的,领导给了权,必须要干出点成绩出来。袁崇焕凭什么要皇帝给他大权呢?他提出了5年平辽的承诺。有了这个承诺,皇帝放权也就有了交换条件了。
袁崇焕真的对平辽这么有把握呢?前面几任辽东经略都搞不定的事情,袁崇焕真的十拿九稳了吗?
朝廷上总有一些冷静的人。兵科给事中许誉卿就趁着皇帝暂退去方便的时候,当面向袁崇焕“请教”。说是请教,其实是要探探袁崇焕的老底,你说五年平辽,到底该怎么做?
袁崇焕突然不说话了,淡淡地吐出了几个字,“聊慰上意”。许誉卿一听脑袋轰地一下,袁崇焕这是在忽悠皇上啊,忽悠朝廷啊!心里没谱的事情,你说个毛线啊!你袁崇焕用大言安慰皇帝急切的心理,军前无戏言,万一没办到,这可是要掉脑袋的。许誉卿提醒他,“皇上英明之极,你岂可浪对?到时按期责功,怎么办?”
袁崇焕也知道自己说了大话,闯了大祸。等皇帝方便完了,就开始在对奏中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条件,比如钱粮、武器、用人、舆论压力等等。崇祯皇帝巴不得有人能给个确切的时间搞定辽东的大患,袁崇焕既然站出来,当然要什么给什么。袁崇焕提的条件都答应,并赐给他尚方宝剑,催促他快点出关去落实五年平辽的承诺。
袁崇焕自己种的因,要自己去接这个苦果了。辽东的满洲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萨尔浒大战之后,早已经今非昔比。当时辽东的局势,明朝属于守势,满洲属于攻势。袁崇焕要五年平辽,不仅要扭转明军的守势,还要消灭满洲军事主力,收复被占领的城池。不说毫无希望,也是难上加难。袁崇焕这一路挥师东进,凶多吉少。
在朝廷内,袁崇焕五年平辽的浪言还让朝中的君臣心潮澎湃。等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个人能扛事儿了。崇祯皇帝以及他身边的大神们,都深深舒了一个口气。
袁崇焕虽然取得过宁远战役的胜利,重挫了努尔哈赤。但这只是一个局部的胜利,并没有逆转辽东边境的态势。要翻盘,谈何容易?
袁崇焕到了辽东后,自知自己凶多吉少,也就难免有孤注一掷的心理。他一上来,就下了一个昏招,杀了东江总兵毛文龙。杀毛文龙他并没有抓到什么把柄,只是为了杀而杀,原因就在于毛文龙当时主张明军应该力主防守,反对袁崇焕主动出击的战略。袁崇焕本来就压力山大,哪里容得下自己战壕里有大将跟自己不一条心。仗着崇祯皇帝的信任,袁崇焕自作主张杀了毛文龙,还夸下海口:我若不能恢复辽东,愿意拿着皇帝钦此的尚方宝剑自刎!
没等袁崇焕找到与后金主力决一死战的机会,皇太极倒是主动出击,打了皇太极一个措手不及。1629年,正当袁崇焕囤积重兵在宁远、锦州一带时,皇太极率领满蒙骑兵10万,绕道辽西攻破喜烽口以西的长城防线,直入内地,进逼北京。袁崇焕急忙派人前去阻击,结果全军覆没,皇太极的军队马不停蹄围攻北京城。
袁崇祯这时在关外待不住了,带领大队人马进入关内,增援北京。为什么说袁崇焕在战术指挥上犯了大错呢?首先,他得知皇太极的军队越过蓟州向西进发时,没有去主动阻拦,而是尾随敌军,眼睁睁看着满洲骑兵攻下北京城东面的几个县城。其次,他把自己从关外带领的明军主力安置在京城外围,摆出了要和皇太极在北京城决战的架势。
这让城内如瓮中之鳖的君臣大为惊恐。你袁崇焕不是应该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不应该在蓟州、通州一线与皇太极决战吗?为什么要把战火引到京城,置大明朝君臣安危于水火之中,这是何种居心?
京城里的大人们顿时炸开了锅,纷纷指责袁崇焕居心叵测。就连崇祯皇帝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对袁崇祯起了疑心。于是,袁崇焕此时已经输掉了这个局,而他自己却不知道。他脑子里只有军事上的考虑,却缺乏政治上的敏感性,将自己带入一个死局。
皇太极觉察到袁崇焕此时的窘境,他一旦发现了敌人的弱点,必将其置之死地。皇太极故意散步谣言,说袁崇焕与自己有秘密约定,他把满洲军队引进关内,协助皇太极攻取北京。这一招正中下怀,京城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惊惶不安的大臣,终于找到了把柄。“阴谋论”弥漫在整个城内,崇祯皇帝也动摇了。
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一日,崇祯皇帝召见袁崇焕,直接宣布将他逮捕入狱。崇祯皇帝压抑不住几个月的猜疑、惊恐、愤懑,当面指责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引满兵包围北京城、射伤满桂。
事已至此,袁崇焕败局已定!大明朝败局也定!
为何什么说?当时,辽东的明朝军队已经是全国最为精锐的一直队伍,袁崇焕虽然战略判断有误、战术指挥不当,但他在军中威望无人能及,只有他能将辽东几十万明军粘合在一起。袁崇焕一经逮捕,辽军顿时群龙无首,大将满桂、祖大寿互不服气,祖大寿愤而出走,带军撤回关外。北京城的皇帝大臣们还在被皇太极包围,护城的一只主力竟然撂挑子不干了!如此离心离德,军心涣散,明朝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后世之人多指责崇祯皇帝意气用事,错杀了忠臣袁崇焕。但许多人没有看到,袁崇焕的悲剧命运,其实是源自于一句没经过大脑的大话,五年平辽,近乎儿戏。就是这句大话,将袁崇焕逼到了绝境,他不得不斩杀大将毛文龙以确立自己的正确路线,又错误地将与皇太极的对决摆到了北京城下,激起舆论环境一边倒的批评质疑,终于被皇太极施以反间计,被崇祯皇帝褫夺军权,下大狱,被千刀万剐而死。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