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是我国民间传统 的三大节日。那么瑞午节是从何而来呢?有关它的来历说法很多,但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有以下四种。
一、认为源于纪念屈原。相传战国时期,楚怀王不接受屈原的联齐抗秦主张, 被张仪骗到秦国,逼他割地献城。楚怀王又羞又悔、忧虑成疾,不久便死在秦国。忠臣屈原又上书即位的倾襄王,希望他能远离奸臣,亲近忠臣,并能选练精兵为怀王 报仇。可倾襄王不但不采纳屈原的忠言,反而继续宠信奸佞,将屈原流放。秦国看 到时机已经成熟,立即出兵,在很短的时间内楚国便丧失了大片领土,百姓惨遭屠杀。
忠贞的屈原看到这一切,心如刀割,可又报国无门,在极度的痛心与苦闷中,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曰投汨罗江自尽。渔夫们闻讯乘舟赶来打搜,可始终打捞不到屈大夫的尸体,于是就纷纷将食物倒人江中,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不再伤害屈大夫的尸身。一位老医生还搬来了几坛子雄黄酒倒人江里,说这样可以将蛟龙药晕后,它就不能伤害屈大夫了。这个传说是相当美好的,它把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同屈原的死联系在了一起。南朝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有这样的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曰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 由此可见 民间传说也是有一些根据的。
二、认为是龙的节日。近代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的历史教宵》一 文中,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而楕辟的考证。他认为,“瑞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騰祭祀的节曰。当时人们因为受到自然势力的威胁,认为某种生物或者无生物具 有不可思议的超自然的力量,所以认定那些东西是他们全族人的祖先和保护神。 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图腾”。于是他们就在自己身上和日用器具上刻上该图騰 的形状,以便得到图腾的保护。
古代的吴越族就是以龙为图腾的,为显示他们是 “龙”的传入,有着断发文身的风俗。他们每年的五月五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祀活动,将装在竹筒中的食物或裹在树叶里的食物,一面倒人水中,献给图腾神吃,一面自己吃,并划着那刻有龙形的独木舟在水上取乐,表演给图腾神看。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近些年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证明,闻一多先生的说法是比较科学的。现在学术界大都沿用此说法。
三、认为起源于恶日,这一说法是张心勤先生在《端午节非因屈原考》一文中 提出的。他的主要依据是《风俗通义》、《论衡》、《后汉书》上均有“不举五月子”的记 载,即不能将五月里出生的孩子抚养成人。战国时的孟尝君田文五月初五日生,其 父田婴不让家人养之,说明那时五月初五日已成为俗忌。端午节挂艾草、菖蒲是为 了消除疾病瘟疫的蔓延。
农历五月初五时值初夏,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人极易染病,艾草、酋蒲发出的气味,可驱除邪气,消去病毒。《荆楚岁时记》这样记载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裱毒气’ 还认为粽子只不过是一种民间普通食品,龙舟兗赛是一种节曰活动,最初并不固定在端午举行。
四、认为源于夏至。这是近来学术界提出的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一种新说法。其 依据是在《后汉书•礼仪志》中所记载的汉代五月五日用“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 的做法,是兼用夏、商、周三代有关夏至的一些习俗,一直到唐代的《岁华纪丽》对 端午的解释仍是“曰叶正阳,时当中夏”,意思是只有在夏至太阳才能完全合于正 阳之位D端午又称天中节,所以,端午始源应该是夏至。刘德谦先生还专门撰写了 《“端午”始源又一说》来支持此观点。
四种说法中,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它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爱戴和怀念。
下一节: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世界史上最恐怖的五次大瘟疫
赵匡胤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安定国家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