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性格特点-勤劳节俭
古朴的山西人历来是礼让文雅,节俭勤劳的,许多古籍县志对这一美德都有记载传颂。山西山多地少,土少民贫,天寒风烈等恶劣条件及小生产方式,这些较差的地理条件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山西人勤劳节俭的性格特质。
山西人的“土”在国内有名的,穿着上,蓝衣黑裤为主色调,头上扎者的白羊肚毛巾,被看作是陕晋人的象征,他们在饮食上不讲究,不求奢侈,但求温饱,住的也是土窑洞,吃的是土豆,粉条,面食和杂粮,除了主食刀削面外,似乎找不到第二个山西名吃。
山西人非常节俭,一方面是为了备荒、备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攒钱以炫耀。
山西不同于沿海,老百姓想发财只能靠攒。再加上山西人不愿意借钱,所以要干点什么事只有拼命攒钱,而他们认为盖房子、买地是最可靠、安全、有效的攒钱方式。
山西民俗的主干部分无论就其形式而论还是以其内容来看都与农业生产有直接的联系。汉民族的民俗风尚是以农业社会特有的经验为基石的。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流动性小,社会交往不发达,“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有车,无求于人。”虽然鸡犬之声相闻,但老死不相往来。形成了“安居乐业”、“宁死不迁”、“知足常乐”,重家庭,重伦理的民俗价值,而聚贮财物,沉淀货币,省吃俭用。
崇尚节俭也就成了山西人的核心价值。
而且山西人跟所有中国人一样,都是“向下”的,父亲要对儿子负责,儿子能不能好,父亲起很大作用,对孩子一定要从念书供到娶媳妇,山西人在这点上表现更极端。比如孩子结婚,是无论如何要给他攒出一套房子来的,不然,心里会觉得对儿子有愧。
山西虽然生活节俭,但对盖房子非常讲究,舍得花钱。
外地人要了解山西,到山西看“大院文化”就能感受到。你像祁县渠家大院、太古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建造得都非常壮观。
因为,山西人觉得用房子这种方式来保存家产,也比较踏实,不但晋商家庭如此,普通百姓对盖房子也非常讲究,只要金钱允许,都会尽量装饰房屋,雕梁画栋、砖雕石刻。
山西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比较寡淡,不会占别人的便宜,但对别人也不会大方,对待亲戚朋友都分得非常清楚。这跟山西环境所限,人们谋生艰难有关系。
山西人的藏富心理非常强,这可能跟原来晋商出门考虑安全因素有关。他们不张扬,但同时,他们又有很强的攀比心理,比如看到别人的房子好,他也会想方设法买一套,但只会暗暗地努力,所以山西人很少一起去买什么东西。
崇尚节俭是山西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普遍习俗。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降雨量少,多山而且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植被较差,自然灾害频繁,是一个较为贫穷的省份。
当开源的努力被束缚在小块土地上而无法施展的时候,节流便成了人们自然的选择。节俭是贫穷的伴生物,是对付贫穷的消极办法。
作为一种传统与习俗,节俭与储蓄的习惯至今仍然支配着山西人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目前山西人的人均收入位居全国的下游之列,但人均储蓄却位居前列。山西人节俭与储蓄的习俗在大量的地方志中都有广泛的记载。
节俭之风气在儒家传统中虽然发展较晚,但后来却一直为中国人所推崇。无论是贫寒之家还是朱门大户,在许多家训格言中都指出这是一种美德,历代皇帝不管自己是否节俭,但都须示天下以勤俭,勤俭为本这是每个好家庭的必备风习,诸如“勤俭持盈久,谦恭受益多”在农民的头脑中犹如上帝的格言。
从本质上说,崇俭则是匮乏经济的观念反映,它与本末观、义利观互有联系,维持着传统农业社会的财富占有和生活消费的封建等级标准和秩序,它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产物。
推荐阅读:
盘点:三国五大奸诈之人
关羽死后为何曾经是厉鬼形象?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