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最被低估的谋略家是谁?
三国演义中有大量的情节与史实是有出入的,其中周瑜就是一个被三国演义曲解的人物。曲有误周郎顾,历史上的周瑜是个翩翩公子,有着及大度的胸襟和小说中阴暗狭窄的性格恰恰相反。
三国时期名将辈出,但够格称得上军事家的却是寥寥无几。因为入选军事家行列的门槛很高,至少要满足三大标准:其一、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指挥过改变政治格局的战役;其二、取得过辉煌胜利,没有因自己失误而招致惨败的记录;其三、战略层面有独到见解或者能在不同敌情下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历三国之世,符合上述标准的,应当不会超过十人。而周瑜,应该是最被低估那一个。
周瑜被低估,自然是受《三国演义》影响。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被塑造成了一位心胸狭窄,眼光短浅,常怀妒贤嫉能之心的反面典型。更有甚者,为了彰显诸葛亮光辉高大的正面形象,周瑜在与诸葛亮的斗法中屡屡败下阵来,落了个害贤不成反自误的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然而,历史上的周瑜却是位文武双全的年轻儒将,史称他 “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则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而周公瑾的军事才能在他的巅峰之作——赤壁之战中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遥想当年,曹操挟击破袁绍,一统北方之余烈,南下荆襄,刘综举州而降。其后更是大张旗鼓,虎视江东。一时间,曹孟德大有继秦皇、汉高后再度合九州之势。危难之际,周瑜从容不迫,冷静分析,为东吴定下了抗曹大计。赤壁一战,用寡制众,挫强为弱,燎火一举,楼船灰飞。曹操经历了他人生中少有的惨败,随之而去的还有他“志在千里”的梦想,天下形势也为之一变。而制造这一切的却是年仅三十三岁,被后人戏称为用计总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周瑜。
事实上,赤壁之战后周瑜依然有改变天下形势的机会和谋划。公元210年,周瑜向孙权提出了征伐益州的方案:如今曹操赤壁新败,内部不稳定,暂时不敢南下。我请求与奋威将军孙瑜率部队进攻益州刘璋,汉中张鲁,一旦得手,留孙瑜在汉中与西凉马超结盟,我回来与您镇守南郡出襄阳,这样北方大有可图。
周瑜提出的方案是要取益州,进汉中,与曹操二分天下。依周瑜的才能,其计划大有成功的可能性。这一方案的提出虽然比诸葛亮隆中对要晚,但就当时的形势来看,东吴比羽翼未丰的刘备更有实力来实现占据巴蜀的目标。
很可惜,就在孙权批准了周瑜的作战计划后,周瑜在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益州的路上突然得了重病,最终病逝于巴丘,时年不过三十六岁。若公瑾不死,诸葛亮三分天下不可能实现。若公瑾不死,中国或许将提前二百年迎来南北朝时代。
中国人民的英雄:毛泽东(图)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