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湖南开放之先 百年前的工业翘楚
新化在原湖南72州县中,宋代以来,整体上处于边缘状态。但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以“湘学复兴导师”邓显鹤的出现为标志,新化人在三湘大地上狂飙突进,以璀璨的个性、豪迈的血性、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带来了新化的全面振兴。至清末时,成为声名远播的湖湘名邑。
毛板船摇出的新化血性
“头顶太阳,眼眸邵阳,脚踏益阳,身在汉阳。尾摆长江掀巨浪,手摇桨桩游四方。”这首扣人心弦的豪迈歌谣,曾在资水和长江的千里江面上回荡两百多年。歌者的家乡在哪里?打开地图,按歌索骥,这块土地正是新化。这首歌,就是一直唱到上世纪60年代的新化毛板船歌。
1799年(嘉庆四年),新化洋溪船民杨海龙生意蚀本后,孤注一掷,租了两条木船运货至汉口,卸货后,面对逆水而上的漫漫归程,杨海龙发愁了。急中生智,他做出了个大胆的决定:把船拆了当木材卖掉,回家后再赔偿新船。
由于汉口木材金贵,杨海龙卖掉旧船轻装回家,给船主重造两条新船后还有剩余。绝境中的一扇大门从此开启,杨海龙干脆再走极端,设计了一种世界航运史绝无仅有的毛板船:用铁钉将近似原木的木板钉成扁平肚大的一次性船舶,一次装煤60到120吨,资江涨水时顺流而下直达汉口,先卖船木再卖煤炭,船员轻装陆路返回。
资水有惊心动魄的72险滩,毛板船作为一次性船舶,载重量大而轻脆易碎,人称“蛋壳子”,千里长路,一旦触礁,瞬间瓦解,船员归为鱼腹。如果顺利到达,则获厚利,回家可以造屋买田。
这是一种以命相搏的利润。为了生存,梅山子孙把生命的得失看到十分坦然,他们在浪急风高中豪迈高歌:“船打滩心人不悔,艄公葬水不怨天。舍下血肉喂鱼肚,拆落骨头再撑船”!
把“第一县城”建在武汉
从1799年杨海龙造毛板船到1962年资水柘溪大坝蓄水断航,160多年间,毛板船成为新化人闯荡江湖的主要载体。水运的繁荣,封闭的古梅山与“九省通衢”千里一线,武汉成了新化向往的大世界。毛板船兴起后,木材、南竹、煤炭、瓷器、纸张、山货等新化特产有了广阔市场,带来了新化商品经济的全面繁荣。
“驾船要驾毛板船,骑风破浪走江天。一声号子山河动,八把神桡卷神鞭。”驾着毛板船闯汉口,成为近代新化“对外开放”的主旋律。新化从1072年建县到1949年以前,一直是旧宝庆府五县之一。闯汉口的人越来越多,以新化船工为主,在汉口形成了宝庆帮。
嘉庆初年,以“宝庆帮”为大旗的新化船工占据了龟山头斜对面长江汉水交汇处的回水湾码头。后来,徽帮趁宝庆帮返船之机强占。一百多年间,为了争夺码头,双方文武攻防不断。1856年(咸丰六年),湘军将领、宝庆人刘长佑将曾国荃请到宝庆码头巡视以壮声威。1889年,徽帮依仗李鸿章势大,企图买通汉阳知府判决码头归属,宝庆帮据理力争,汉阳知府两边不敢得罪,想出了一个极为荒谬的办法,他找到一双练武用的铁靴,声称哪帮有人穿上烧红铁靴走三步,码头即归该帮。徽帮面面相觑时,一个新化理发匠挺身而出,穿上铁靴走了五步。从此,码头归属一锤定音。
有了固定码头,新化毛板船队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水上游的邵阳、武冈一带也有船民加入“放毛板”队伍。新化境内200余里资江河道,就有20多个港口,180多个码头。老新化地域现冷水江沙塘湾的湘记煤庄,一批毛板船便达20只,按每只120吨记,一个船队就可运输煤炭2400吨。由毛板船队运来的煤炭、木材和矿石,为19世纪后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汉进行的洋务运动、为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7年,经宝庆码头运到武汉的大宗物资,按成交金额计算,分别为煤炭120万银元、木材80万银元、纸张60万银元、茶叶25万银元。抗战前,宝庆码头居民达四五万人,以新化人为多,当时新化县城只有3万人,宝庆码头不论是地盘,还是人口都超过新化县城,人称宝庆码头为“新化第一县城”。
百年之前的工业翘楚
通过资水与洋务运动名区武汉的联系,新化掀起了近代“工业化”大潮,在湖南率先进入了开放前列。
毛板船的勃兴,使新化的造船业、打铁业、采煤业及相关服务业迅速繁荣,全县最多时有毛板船厂30多家,小小游家湾便有铁匠铺160多家,伙铺200多家。
“村村造毛板,家家闯汉口”,当时70多万人口的新化县,约十分之一的人口在资江水道和武汉讨生活。与当时“改革开放前沿”武汉之间络绎不绝的船队和商贾往来,带来了八方信息和四海风雷,为封闭千年的梅山大地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
1897年,省会以外最早建立的现代学校“新化实学堂”成立, “实开湖南七十二州县新学之先声”, 与长沙时务学堂“并时为两”。新化年轻学子受到新学熏陶,认识到满清王朝的腐败,纷纷研求救国之道。上世纪初,新化籍赴日留学生达170多人,为湖南各县之冠。他们中间,有著名的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黄埔军校代校长方鼎英,我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
1898年,湖南巡抚陈宝箴上奏朝廷,以新化人邹代钧为提调,成立湖南矿务总局,开始了新化境内锑矿的大规模开采。
新化出产的锑品,因其与其他金属截然相反的“热缩冷胀”特性,成为汉阳兵工厂枪炮制造的决定性材料。新化的煤炭、铁矿和锑品源源不断销往武汉,新化与武汉,千里相牵,血浓于水。1937年,汉阳兵工厂撤退湘西时,负责设备转运的还是新化船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化锑品成为炙手可热的战略物资,其产量占世界市场的八成以上,全盛时期的1914年,“新化锡矿山矿区”商工人数达16万多人,《大公报》称其繁荣比省会长沙“有过之而无不及”,雄居近代湖南工业翘楚,新化也由此成为当时湖南数一数二的工业县!
100年风云过去,今天,尽管由于区划调整,新化工业荣光不再,但是,历史并不如烟。
(作家李新吾先生对此文亦有贡献)
明武宗朱厚照:命格奇佳的皇帝独子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