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赵曙竟称呼生父为伯父
两宫之间的关系刚刚转好,却又发生了一件事。赵曙即位以后,韩琉等人曾提出尊礼赵曙的生身父母,但是因为赵曙生病、两宫不和,此事才被搁置不提。
英宗的生父赵允让去世时,仁宗已经有让宗实接班的意思,所以特意加封号“濮安懿王”。曹太后退居后宫后,英宗亲政。朝中大臣都知道皇上是一个孝子,认为他一定会提高生父、生母的身份,所以韩琦重提旧 事。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宰执辅臣和以司马光、王珪为首的翰林御史展开了一场如何称呼英宗生父、生母、仁宗和曹太后的讨论。两派立场不同,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在朝廷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就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濮议”事件,也就是如何称呼濮王的事件。
司马光、王珪等人认为,赵允让是仁宗皇帝的本家哥哥,英宗赵曙可以算是过继给了仁宗,并以嗣子的身份继承皇位,所以仁宗才是他的父皇,曹太后是他的母后。而称呼他的生身父亲为皇伯。韩琦、欧阳修等人 认为虽然英宗继承了仁宗的皇位,但并不能因此否定他与濮安懿王赵允让之间的父子关系,所以仍应称赵允让为皇考。
但是皇考是对已逝去的皇帝的称呼,赵允让又没有做过皇帝,这样不合礼法。在世的曹太后心里也不舒服,肯定内心有一百个不愿意。英宗心里当然认同韩琦、欧阳修等人的意见。毕竟将亲生的父亲母亲改口称伯父伯母,肯定觉得不合适。但是英宗此时并不敢表明态度,因为他心里知道曹太后肯定不会同意。不仅曹太后不同意,朝廷百官也都表示反对,英宗一看势头不对,也就暂且压住这个事情,等到合适的时机再说。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曹太后竟然明确表态同意英宗称呼他的生身父母为父皇、母后。为什么呢?这件事让人很不解。治平三年,英宗召集中书大臣在垂拱殿商议,决定称濮王为皇考,由欧阳修亲笔写了两份诏书,交给了皇上一份,另一份派人送给太后。到中午时分,太后派了一名宦官,将一份封好的文书送至中书。韩琦、欧阳修等人打幵文书,正是欧阳修起草的那封诏书,不过多了太后的签押。
大家都知道曹太后素来与养子英宗不和,这一次竟然不顾群臣的反对和朝廷礼仪,尊英宗的生父为皇考,大臣们怎么想也想不通。于是,就从 宫廷传出了诸多流言。有人说,这份诏书是曹太后酒后误签的,太后酒醒 之后,才了解到诏书里的内容,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另外一个传言是, 大臣韩琦、欧阳修等人贿赂了太后身边的宦官,最终说服了太后。得到了太后的承认,这样一来英宗倒有点不好意思了,赶紧表态“不称皇、后, 只称父、母”。
曹太后已经表态了,御史们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但是心里又十分生 气,于是他们又把矛头转向了丞相韩琦等人,认为他们“带领大臣,谄媚 皇上”,要求英宗处理他们,甚至有人把自己的御史委任状都上交给英宗, 表示不想与这群“品德鄙下之人”同朝为官。韩琦猜透了英宗的心思,知道英宗心里对他们的建议表示赞赏,自然不愿意惩罚这些宰辅大臣。
所以只说了一句话:“臣等是奸是邪,陛下自然知道!”也就是说,如果皇上认 为韩琦和欧阳修等人有问题,就把御史们留在朝廷好了。另外一层意思是,如果您认为我们没问题,那就应该把我们留下,把御史们贬出朝廷! 英宗考虑再三,最终决定把那些要他喊父亲为“伯父”的御史们贬出朝廷。吕诲贬为蕲州知州,范纯仁(范仲淹的儿子)贬为安州通判,吕大防 贬为休宁知县。
当时还有另外三位御史赵鼎、赵瞻、傅尧俞正奉命出使契丹,因为原来商量濮王的称呼时,大家意见比较一致,所以回来后也向英宗上书,请求被贬。这三个人还是挺讲究义气的。英宗只好又贬赵鼎为淄州通判,赵瞻为汾州通判,傅尧俞为和州知州,这六人合称“六御史”。
后来又有侍读学士吕公著上书为六御史喊冤,主动要求被贬出朝,这不是威胁皇帝吗?英宗无可奈何,只得再下诏书贬吕公著为蔡州知州, “濮议”的风波总算平息。这场风波一共持续了18个月,就为了一个称呼问题。
下一节:宋英宗赵曙亲贤善任
宋英宗与两宫产生了什么矛盾
宋英宗赵曙生平简介和历史评价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