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六次南巡有什么区别?
清代十二个皇帝中,只有康熙和乾隆两人有南巡的记录,且次数都为六次。同样是南巡,康熙和乾隆又有所不同,不管是在花费上,还是出行的性质上都有很明显的区别。
康熙分别与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和四十六年进行南巡。在这六次南巡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康熙都在办一件大事——治理黄河。当然,除了治河之外,康熙帝也前往孔庙祭拜孔子,在江宁祭拜明太祖朱元璋。
康熙南巡图
在康熙所处的那个时期,笼络士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举措。清初经过连连的战乱,到了康熙中晚期,外患基本已经解决,社会整体处于安定的局面,这个时候他才有时间腾出手来解决江南士人的人心问题。可以说,康熙帝南巡是有政治任务的,是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当然顺带着游水玩水也在情理之中。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康熙的六次南巡都受到了各地百姓的欢迎,“凡临幸郡邑,官民无不扶老携幼,欢腾道左。”
百姓之所以欢迎康熙,主要是因为他南巡时期顾及民生,不浪费国帑。虽然江南各省督抚也为他修建行宫、道路,但是整体的花费很少,大部分都是由皇帝本人的掏钱,也就是说从不用国库银子,一切开销由内务府供应。因此,就不存在摊派,百姓也不必为此买单。经过笔者大概估计,康熙的每次南巡花费应在百万以下。
乾隆帝于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进行了南巡。头两次南巡,乾隆帝也还是做了一些实质性工作的,比如拜祭孔庙,祭祀明孝陵,视察河工等。这两次南巡也同样受到了江南百姓和士子的欢迎。
可是后几次南巡就可以理解为游山玩水了。而且排场一次胜过一次,每次巡幸地方,官员要办差接驾,所有用度都要讲究华美。也就是说,乾隆南巡成为了各省督抚争相邀宠的一次良机,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上贡地方特产,古玩字画以及美女等。
南巡沿途,道路要修葺一新,为了能保证官道的通畅笔直,很多民宅和祖坟都被强行拆移。在接官亭等重要地方,有的还有设置戏台、采棚供乾隆享用。一般情况下,康熙南巡的队伍规模仅有数百人,最多上千人。而乾隆帝南巡队伍则是数千上万人,这一路的开销全都由地方藩库供应,不足的才由户部拨款。
说到底,地方官不可能自己掏腰包来置办这些昂贵的贡品,也不可能拿自己的钱去填藩库的亏空,最终都是要摊到百姓的头上。因此,乾隆的后几次南巡实际上并不受百姓的欢迎,反而将其视为瘟神。
乾隆南巡图
受苦的还不仅仅是百姓,乾隆南巡也成了商人的一大负担,比如扬州的盐商们就苦不堪言,每一次接驾都要花费数百万两的巨资,不是修建花园就是报效珍宝古玩,有的盐商为博的乾隆一笑,甚至还要倾家荡产翻新花样来邀得圣宠。
乾隆南巡所修建的行宫,其规模奢华程度胜过康熙无数,这些钱谁来掏,还是不要商人捐输。在乾隆看来,他能屈驾来到江南,是你们江南人的福分,能一睹天颜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让你们掏点钱那是理所应当的。
乾隆皇帝一生极为自负,他认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能与他媲美者一个都拿不出来,亏得康熙是他的祖父,要不然就连康熙也不能和他相提并论。至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他的文治武功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可是最后一次南巡过后,这位自高自大的皇帝也意识到南巡靡费国帑,几次下来花了有上亿两白银。等到他走不动的时候,他才恍然醒悟。于是在他禅位后下了一道谕旨说:“朕御极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实为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指嘉庆)如南巡,而汝等不阻止,系无以对朕。”
这道谕旨应该是乾隆帝下过最无耻的一道了,他六次南巡玩的尽兴,最后来个总结说花费巨大而无益,而让嘉庆及以后的皇帝不要南巡,难不成人家去南巡也得像他那样铺张,就不能学学康熙吗。既然乾隆有了旨意,这就成了家法,之后的皇帝就是想要去南巡也不可能了。
香妃婚姻之谜大解秘
新中国成立后为何撤销这五个省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