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害孔融疑案探踪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是有名的“建安七子”之首,同时他还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天资聪慧,在少年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有名了(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再加上他才华横溢,因此在当时的声望非常高。
汉献帝即位以后,孔融先后任职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大中大夫等职。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历史名人,为什么会在建安十三年的时候被求贤若渴的曹操杀害呢?按理说,曹操是一个爱才惜才,求贤若渴的人,对于孔融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他应该重用才对。于情于理都不该出现这样的事情,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曹操非要杀了孔融不可呢?孔融之死成为了后世学者们争相探索之谜。后世对于孔融的死因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和争议,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孔融被杀主要是因为他的政治主张与曹操背道而驰。孔融是维护正统的汉室的,他的思想言论同曹操在很多地方相互抵触。而且屡屡反对曹操的一些决定,并且还在公开场合多次令曹操难堪。建安十二年,曹操出兵征讨乌桓的时候,孔融就曾公然嘲笑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镞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不仅如此,孔融还反对恢复肉刑,反对曹操禁酒,讽刺曹操的儿子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氏等。再加上孔融忠于汉室,上奏主张“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意思就是要尊崇汉朝的天子,确保汉朝天子的独尊地位,讽刺曹操受封魏王,孔融的这些主张同当时曹操实施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政策相抵触,从而严重地激怒了曹操。因此,建安十三年,曹操以“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多项罪名将孔融全家杀害,孔融被杀时时年55岁。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孔融是天下名士,家世出身、政治背景与宦官之后的曹操有着明显的差异。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士大夫都是倚仗自身的世家门第而目空一切,并以与普通人结交为耻。例如当时的河南尹李膺就规定家人,不是当今的社会名士和世家子弟,不准入府通报。而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在十岁的时候就出入河南尹李膺府第,自然是名门望族。而曹操恰恰相反,曹操的祖父是宦官曹腾,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所以身为名士的孔融就从心里看不起曹操。在公开场合多次嘲笑讽刺曹操。曹操在消灭袁绍以后,曹操的儿子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氐为妻。于是孔融就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讽刺曹操为儿子私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的行为。但是曹操没有看懂这封信的意思,便去向孔融询问。孔融回答说,我看你如今的这种做法,就可以想象到当年的武王一定也是如此。曹操明白了这个意思之后,非常生气。
近代学者郭沫若指出:“曹操虽然是一个爱才惜才的人,但对于那些恃才傲物,不肯依附自己的人,是无法容忍的。”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在统一了中原以后,就试图借自己的政治权势来笼络那些名门望族的名士。但是,作为世族名士代表的孔融,却偏偏不肯受曹操的拉拢,还处处让曹操难堪。所以曹操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就拿孔融开刀,杀一儆百。根据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的记载:“曹操统一中原后,开始向那些不亲附自己的士人展开了进攻。”就足以证明这一说法。
对于上述的两种说法,有些学者予以了否定。他们根据史料记载指出,其实孔融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是同曹操合作的。例如,孔融曾在《崇国防疏》中斥责刘表的僭伪不轨,这其实在舆论上对曹操是有利的。而且,孔融所作的六言诗中,就曾写下“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来称赞曹操在政治上的功绩。而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中,孔融更是把曹操比喻成齐桓公。由此可见,如果说曹操杀害孔融是因为政治主张不同或者说是身份门第悬殊的原因,很难令人信服。
还有些学者认为曹操之所以杀害孔融,是因为孔融本身的性格造成的。孔融天资聪慧,才华横溢,又出身世家名门,少年的时候就名满天下。这就养成了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狂傲不羁的性格。他从来都不去刻意结交权贵,对当时的权贵代表董卓、曹操也是公然嘲讽,惹得当时这些权贵们对他不满。所以,在古代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孔融被杀是因为他自身的性格造成的。例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就认为孔融是因为生性傲慢而被杀的;张瑶在《汉纪》中分析说,孔融恃才傲物,不识时务,而曹操虽然表面看起来宽容大度,但是内心却是非常不满的。由此可见,孔融狂傲不羁的性格同曹操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冲突,从而造成了孔融被杀的悲剧。
其实上述的各种说法都是没有确切而有力的证据来证明的,但是似乎每种说法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依据。孔融究竟为何被杀?很有可能会成为一桩无法破解的千古之谜了。
更多精彩推荐:
返回大全页:
和熹皇后邓绥:汉朝著名女政治家
陈树湘:被俘后宁死不屈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